十組看似在講天氣的英文,其實和天氣沒有關係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你知道嗎?其實英文中有些單字或是片語、成語等字面上看起來是在講天氣,但是其實它真正的意思跟天氣沒有關係喔!
你知道嗎?其實英文中有些單字或是片語、成語等字面上看起來是在講天氣,但是其實它真正的意思跟天氣沒有關係喔!
- take a rain check 延期
Rain check 原本是指去看球賽但是因為天氣因素而需改期,比賽單位發給觀眾的一種票根,讓大家可以改天再來。後來延伸指當你要婉拒一個人的好意或是邀約,但是你答應下次再一起做某事的時候,你可以說:
I’m sorry that I can’t come to the dinner tonight. Can I take a rain check?(我很抱歉今晚我不能去吃晚餐。我可以改期嗎?)
- fair-weather friend 酒肉朋友
Fair-weather 是指「好天氣的」,那既然是好天氣的時候才會出現的朋友,表示這種朋友只有在好處多多的時候才會在你身邊,其他時候則敬而遠之的「酒肉朋友」。
Tom is just a fair-weather friend. You can’t count on him when you have a hard time.(Tom 只是一個酒肉朋友。你有困難的時候不能倚靠他。)
- as fast as lightning 如閃電一般快速
你可以這樣說:
He ran as fast as lightning and won the race!(他跑得跟閃電一樣快,然後贏得比賽!)
- under the weather 身體不舒服
Under the weather 可別解釋成「在天氣下面」,它是指「某人感覺不舒服」。
I was absent from class yesterday because I was under the weather.(我昨天沒去學校,因為我身體不舒服。)
- a breeze 輕而易舉的事
Breeze 有「微風」的意思,那它其實也可以指「很簡單的事情」,這種感覺是否就像微風一樣讓人覺得輕輕鬆鬆呢?
Mrs. Smith’s class is such a breeze. I’ve never had to study for the tests.(Mrs. Smith 的課非常輕鬆。我從來不需要為考試讀書。)
- calm before the storm 暴風雨前的寧靜
其實就像中文所說「暴風雨前的寧靜」一樣,在某件巨大的事情或是災難來臨之前都會有一段非常平靜的時光。就像這個片語字面上的意義一樣「暴風雨前的冷靜」。
I can tell there will be a huge fight between my parents. It’s like the calm before the storm now.(我看得出來我父母要大吵一架了。現在就像暴風雨前的寧靜。)
- save for a rainy day 以備不時之需
字面上是指「為了下雨天而預留」,其實也就是「以備不時之需」的意思喔,要注意這個片語通常都是用在「存錢」上喔。
It’s getting harder and harder to save for a rainy day.(現在要存錢以備不時之需是越來越難了。)
- clear the air 消除誤會
字面上說「清理一下空氣」,那其實就像誤會要釐清一樣,把誤會講開來就可以用這個片語。
I had a long talk with my parents, and I am really happy that we cleared the air.(我跟我爸媽談了很久,而我真的很開心我們把誤會解開了。)
- to rain on one’s parade 破壞某人的興致、計劃,或是好事
字面上說「在某人的遊行中下雨」,就好像人家一件高高興興的一件好事就被破壞了。
I hate to rain on your parade, but could you keep it down a little, please?(我不想破壞你的興致,可是能不能請你小聲一點?)
- 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 雨過天晴
「每朵雲都有銀色的內襯」是它字面上的意思,那銀色的襯裡其實就是陽光灑下的光芒,因此這個成語也就被用來鼓勵人家,總有一線生機,或是雨過天晴。
Come on, 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 Let’s focus on the things you learned from this experience.(好啦,雨過總是會天晴嘛。我們專注於你從這次經驗中學到的事吧。)
延伸閱讀:【學好英文密技】英文長句看不懂?最快的解決方法是...
本文經HOPE English 希平方學英文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圖解】在台灣,等一項癌症救命新藥需要等上超過700天,而日本最快只需要60天!台灣人,你真的有「命」等嗎?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等一項救命的藥物,需要多久時間?台灣新藥從申請日到健保正式給付生效,如癌症創新新藥等重大疾病藥物,平均需等超過700天;而鄰近國家日本,則是60-90天內。換句話說,台灣人一旦生了病,想要用到新研發的救命藥物,病人需耗時等待。台灣人,真的有「命」能等嗎?
2022年中,余苑綺因癌症過世,不僅讓演藝圈許多粉絲與親友不捨與難過,也讓許多同是癌症病友的患者與家屬,感到忐忑不安。余苑綺從2014年罹患直腸癌後,立委余天耗費數百萬就為替女兒挽命,甚至四處奔走希望爭取美國最新的抗癌藥物,可惜最終未能等到就已離世。
看得到卻用不到的救命新藥

事實上,類似遺憾在台灣時有所聞。即使國外屢有救命新藥問世,台灣人卻不一定能使用得到。根據數據顯示,在日、韓、以色列、加拿大等11個高所得國家中,台灣的肺癌存活率在高所得國家排名倒數第四,只有日本的一半;攝護腺癌存活率為倒數第一、乳癌倒數第二,胃癌則輸日本、韓國。若以平均餘命來看,台灣也比日本短少三年。
國人平均餘命、癌症存活率等指標,落後其他國家,健康投資不足也是一大原因。若與鄰近的日本比較,日本整體醫療支出佔整體GDP比例為11%、其中強制性醫療保險支出8.3%、藥費支出2.3%,而台灣則是6.1%、3.5%、1.2%,三者占比皆低於日本。
慢性病、罕見疾病甚至是現今新興癌症治療趨勢,如免疫療法、精準醫療等,亟具突破性、療效更佳的治療,在健保資源有限下,被限縮給付,導致病人只能自力救濟,自掏腰包使用。

為什麼新藥新科技導入台灣那麼難?

健保業務也包含引進新藥及新科技,但為什麼仍讓新藥新科技導入受阻?首要原因就是健保財源不足,進而排擠新藥引進。雖然每年的健保預算相較25年前開辦時的2000多億元,已成長到8000億元,但醫療費用年年成長,仍跟不上如雨後春筍增加的治療項目。台灣整體藥費支出早已偏低,新藥預算更是嚴重不足,不但零成長,甚至還負成長。
財務衝擊下,造成新藥給付審理流程頻頻卡關,許多國外原廠新藥因台灣議價空間小,使得引入時程拉長、健保給付條件越趨嚴格。許多效果良好的藥品,卻因支出費用高,在健保現有預算限制下,只得限縮藥品的給付範圍,讓可使用的病人族群也連帶限縮。
無法與國際治療標準接軌的台灣

新藥納入給付前都得先進行「醫療科技評估」(HTA),意即評估新藥引進是否具有成本效益,但常常因財務衝擊大,在醫療科技評估(HTA)這關就被擋了下來。依據2019年藥品查驗中心醫療科技評估(HTA)報告顯示,僅3成癌症患者所需用藥能獲得健保給付。
影響的不僅是個人減少延長生命機會,也讓台灣用藥標準大幅落後先進國家。根據統計,台灣新藥從申請日到入健保給付生效,如癌症等重大疾病創新藥物,平均審查需超過700天;而鄰近國家的日本,則是在60-90天內。
尤其,相較於食品藥物管理署核准的藥品適應症,台灣健保給付的藥品適用範圍,因為預算相對限縮,僅部分適應症可以納入健保,未納保之適應症的病人必須自救苦等審核通過。換句話說,台灣人一旦患重大疾病,可能只有三個殘忍選擇:一是使用既有治療控制病情苦等新藥納保;二是賣車賣房自費使用藥品換取生命延續;三若金錢耗盡最後只能放棄治療。反觀日本,新藥給付不僅時間快速,甚至是依照仿單所有的適應症都給付,民眾可以使用到依照仿單給付的最新藥品。
環環相扣下,台灣標準治療早已和國際嚴重偏離。政府對於台灣醫療政策要有前瞻性的思考,應全面檢討醫療資源利用效率,增加新藥預算以加速新藥新科技納入給付,為台灣民眾謀求新藥可近性及最佳醫療選擇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