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球員跟她擊掌、也有球員忙著抓人——亂入世界盃決賽的Pussy Riot是什麼人?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衝進決賽場上抗議時,4個人穿著類似警察的服飾,顯然是呼應她們聲明中的第6點,Pussy Riot是認為「天堂警察」的樣子才是俄國未來的樣子。
(中央社)
2018俄羅斯世界盃決賽下半場7分鐘,突然有穿著警察制服的3名女性和1名男性衝進球場,比賽被迫中斷,事後俄羅斯女子龐克樂團Pussy Riot(暴動小貓)坦言是他們所為,並提出釋放所有政治犯的訴求。
一名保安消息人士告訴國際傳真社(Interfax),這4人遭保安人員拉出場外時沒有做任何抵抗,且已被帶回警局接受訊問。
Pussy Riot隨即在社群媒體發文坦言是他們所為,並列出6點政治訴求,第一點就是「釋放所有政治犯」。
- 釋放所有政治犯
- 不要為了按「讚」或「分享」而監禁人
- 停止違法逮捕集會遊行與示威抗議者
- 開放自由與公平的政治競爭(指選舉及政治參與)
- 不要再隨便把人民關進監獄以及羅織罪名
- 將「地上警察」轉化成為「天堂警察」
國際傳真社報導,警方表示,他們因涉嫌違反觀看運動賽事的規則和非法穿著警察制服,正在接受調查。
身穿白色襯衫、黑色長褲、戴警帽和別警察肩章的3人在世界盃決賽下半場,從法國球門後方的區域跑進球場。第4人試圖要跑上球場,但在場邊就遭攔阻下來。
這3人分散開來,跑了約50公尺,之後遭身穿螢光背心的保安人員壓制在地,拉出場外。
這場比賽暫停約25秒後又恢復比賽。
身穿舊式警察制服的這四個人(3女1男),其中一名女子更走向法國前鋒麥巴比(Kylian Mbappe),與他雙手擊掌。

另一名男子則走向克羅地亞後衞路夫蘭(Dejan Lovren),但因為克羅地亞當時落後,路夫蘭趕緊把他推開。

整個過程不到一分鐘。
而當時,俄國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和克羅地亞總統基塔羅維奇(Kolinda Grabar Kitarovic)都在看台上觀賽。法國終場以4比2擊敗克羅地亞,抱回世界盃冠軍。
目前4人被控侵犯觀眾權利,及非法穿戴執法人員象徵等罪名,最高可判罰11,500元盧布(約1444元港幣),或160小時的社會服務。克羅地亞後衞路夫蘭在賽後表示,事發時球隊踢得正順,突然受到干擾,讓他快失去理智,想捉住其中一人扔出球場。
Pussy Riot是誰?
Pussy Riot在中文翻譯做「暴動小貓」,但pussy也有女性生殖器的意思,而她們在專訪中說團名是取女性反抗既有秩序的意思。
Pussy Riot這個團體成立於2011年9月,普京宣佈將重新競選俄羅斯總統之後組成的,是一個女子龐克樂團,她們會在各大知名景點做行為藝術表演,內容大多都是在諷刺俄國的政治,她們關注民主與自由人權問題,要求提升公民權利,反對普京的獨裁統治。
她們主要由約12名成員(表演者)組成,另外還有約15個負責技術問題的人員來進行拍攝、編輯和在網際網路上發布她們的視頻的工作。她們表演時通常穿著顏色鮮艷的裙子和連褲襪,即使在寒冷的天氣中也不例外。她們頭戴顏色鮮艷的頭套遮住臉孔,在接受採訪時使用化名。
Pussy Riot多次與莫斯科當局唱反調,2012年團隊成員在莫斯科大教堂的祭壇上,高唱諷刺普京連任的歌曲,而受到俄國當局打壓,主唱Nadezhda Tolokonnikova被監禁18個月,到2013年12月才獲得釋放。自此,Pussy Riot成為反克里姆林宮的標誌。
2014年2月,俄國舉辦索契冬季奧運時,她們舉行批判總統普京的公開演出,當時他們被哥薩克負責治安的警察鞭打,並用辣椒噴霧襲擊,演出被強制中斷。
這次衝進決賽場上抗議時,4個人穿著類似警察的服飾,顯然是呼應聲明中的第6點,菜市場場政治學編輯陳方隅說,Pussy Riot是認為「天堂警察」的樣子才是俄國未來的樣子,因此他們以警察裝扮跑到賽場上。

根據Pussy Riot發出的聲明,是為了要紀念11年前7月15日過世的俄國偉大詩人Dmitriy Prigov,他是一位藝術家及作家,在蘇聯時代也是一位異議人士,曾被獨裁者關進精神病院。他的詩作創造出了一個「天堂警察」的形象,與其對比的是地上的世俗警察,以下為Pussy Riot貼文內容:
天堂警察可以跟上帝溝通,可以享受花朵芬芳與足球的樂趣,可以保護嬰兒安眠;地上警察隨時準備驅離集會遊行,對於人們反對獨裁的行動(例如Oleg Sentsov絕食抗議要求俄羅斯釋放烏克蘭籍政治犯的行為)沒有任何同理心,當人們對某些政府不喜歡的貼文按讚或轉貼時,地上警察就會出動去把這些人關進監獄。
天堂警察是民族情感的象徵,但地上警察隨時準備傷害一般人;天堂警察守護規則與秩序,地上警察則是無視規則與秩序的存在。天堂警察組織嘉年華活動,地上警察害怕任何集會遊行,他們進到了球賽當中去撕裂社會,把世界分成法治與沒有法治的不同邊。
(Oleg Sentsov是一位烏克蘭導演、作家,生於克里米亞。俄國入侵克里米亞之後,他遭俄國法院以「策劃恐怖行動」為名而判處20年刑期。他在今年5月開始絕食抗議,要求俄國釋放所有的烏克蘭籍良心政治犯。)
Pussy Riot在6小時前表示,4名衝進場內的成員依然警察局,而且俄羅斯警方不讓律師見她們。
隨後Pussy Riot在社群網路上推播她們的影音「Policeman enters the Game」,幾小時後,卻因為FIFA投訴而被封鎖。

不過,三小時前Pussy Riot再度上傳新的版本:
相關報導:
- 當五月天的《倔強》登上世足決賽,背後「發功」的是中國?
- 打不進世界盃,但台灣用「環保回收紗」晉級——從球衣到球鞋都是「MIT」
- 在戰火中長大的克羅地亞遇上「移民之子」組成的法國隊,你還看到什麼?
- 政治歸政治,體育歸體育?一個讓瑞士球員可能挨罰2場禁賽、15萬台幣的「愛國手勢」
新聞來源:
- 暴動小貓亂入世界盃決賽 提釋放政治犯訴求(中央社)
- 「暴動小貓」大閙世足賽 克羅地亞後衛:快抓狂(蘋果)
- 俄暴動小貓亂入世足決賽 高喊釋放政治犯(新頭殼)
- 「暴動小貓」扮警亂入鬧場 克國氣到想把人扔出場(聯合)
核稿編輯:楊之瑜
台灣過時法規又一例?遺產捐贈公益社團法人要課稅!超過7成民眾認為不合理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愛心公益是否該被差別待遇?過時的法令讓社團法人受贈的善款縮水,不僅影響了遺贈者的心願,更截斷了社福團體的募款來源。針對遺產捐贈需課稅的問題,法規該如何調整才能完善遺贈者的善意呢?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這句話是許多國外觀光客來台灣旅遊時所給予的盛讚,但你知道嗎?台灣人的良善,卻因過時的法規要求,導致許多社福團體被阻擋在愛心捐款的門外!
原因為何?關鍵在於當前《遺產及贈與稅法》明文要求,捐贈給財團法人得以「免」課遺產稅1 ;但是,同屬公益性質的社團法人卻被排除在外,例如台灣失智症協會、台灣荒野保護協會等組織,若收到一筆遺產捐贈,是「無法」享有免課稅的福利。等於社團法人受贈遺產時,硬是比財團法人多被扒了一層皮,這無疑是政府用國家力量引導資源的走向。
你覺得,這項法規在現今公民運動已屬成熟的社會當下,合理嗎?
民眾的遺愛被打折,一億元遺產損失6,283萬社會投資報酬價值
社團法人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以下稱聯合勸募協會)分享一個案例,一名長期熱心公益的捐款人在身故後,遺囑指定捐贈市值達新台幣1億多元的遺產,由於聯合勸募協會屬社團法人組織,設算後須先扣除遺產稅金高達1,366萬元,若以聯合勸募所導入的SROI值計算,每投入1元,可產生4.6元社會價值,等同流失創造6,283萬元社會價值的機會。
只因為聯合勸募屬社團法人,遺贈人必須繳納這筆遺產稅金,讓原本可以造福更多其他社會弱勢的善心,流失真正有意義的價值。
另一方面,由於少子化與單身人口逐年增高的趨勢,越來越多人打算將遺產捐贈給公益團體遺愛人間。從聯合勸募協會委託的「遺產捐市場調查」 2結果發現,便有26.4%受訪者願意捐出繼承遺產作公益,願捐出個人遺產者則有30.9%,但約1/4民眾會因得知要課稅而改變心意不願捐贈。
超過7成認同!公益社團法人排除免課遺產稅「不合理」
從「遺產捐市場調查」可以觀察到,有74.1%的受訪者認為現有法條將社團法人排除免課徵遺產稅的群體之外,相當「不合理」,進一步探究原因,「無法捐贈給真正需要的團體」、「限制了公益捐贈的範圍」、「對社團法人公益團體不夠友善」皆超過5成比例的支持度。
如果交叉比對受訪族群,發現年齡越高者,越認同「無法捐贈給真正需要的團體」;年收入較高的族群,則更贊同不合理「限制了公益捐贈的範圍」。至於表達有捐贈遺產意願的受訪者也抱持「較高」比率認為此項課稅規定不合理,將對公益捐贈帶來限制及困難。

在願意捐贈者中,交叉分析收入分布,年收100萬元到250萬元者意願顯著高於群體,達4到5成。至於捐贈原因,捐贈繼承遺產者有81.4%盼幫助弱勢族群,33%是受信仰或民間功德觀念影響;捐贈個人遺產者,有78%盼愛心化為實際祝福遺留人間,46%盼支持特定團體。
接著調查進一步詢問,如果遺產捐贈給社團法人能夠免課遺產稅,是否會提高受訪者的捐贈意願?有34.4%本無意願捐贈者表示會考慮捐贈。至於捐贈意願提高的動機,「可以藉此節稅」(72.4%)為主因;另外抱持「讓受贈的公益團體獲得更多」想法也有43.1%比例。

另外,原有意捐贈遺產者,因須課遺產稅而改變意願不捐贈者有24.9%,進一步分析,發現以年收60萬元以上者改變意願的比率略高於群體,這對於平日仰賴小額捐款的社團法人來說,可能因此流失了四分之一的遺贈人的善款。
從上述調查結果可推論出,節稅優惠是捐助公益的重要動力,而本身有考慮捐贈遺產者,可能有自己既有想支持的社團法人慈善團體,也期待款項能全數贈與給相關組織。顯然,若是遺產稅的稅法規範對於社團法人更為合理,確實能帶動部分民眾捐贈遺產的意願。
回顧〈遺產及贈與稅法〉從民國62年制定,雖經歷幾次修法,捐贈予「公益社團法人」的財產至今仍未納入不計入遺產總額課稅群體,當年的立法背景與現今的社會工作與公民社會已大相逕庭,社團法人與財團法人在公益事務上的貢獻不相上下;再者,台灣的公益捐款一直有過度集中的現象,一般民眾與企業都傾向將資源投注於大型財團法人,此過時法令的規定,無疑加劇此一失衡狀況。
一個國家的偉大,不在於國土面積、人口多寡、國防強弱,更重視是社會的文明程度。其中,對均衡弱勢的關懷,以及法律規範能否跟上時代進步,即是重要的觀察指標。遺產法規該如何實現遺贈人的慈善意願,讓真正需要的人獲得幫助,是時候該被好好檢討了!
[1] 備註1:有關教育、文化、公益、慈善機關或團體相關租稅減免優惠,根據<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6條第3款,遺產捐贈給已依法登記設立為財團法人組織且符合行政院規定標準之教育、文化、公益、慈善、宗教團體及祭祀公業之財產,不計入遺產總額
[2] 備註2:遺產捐市場調查的總樣本數共回收有效樣本數1,000份,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