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 FILM SCHOOL 影製所

發表文章數:192

個人簡介

DC FILM SCHOOL 影製所 是專業製作社群平台,網站內有三大區塊:每週更新優質內容:國際影視幕後分享、資源整合系統、互動討論,期待台灣影視產業的結構、資源以及經驗,能透過交流與分享,為產業帶來好的改變與新動力。你想了解專業影片的一切嗎?我們這裡提供優質文章及專業分享的交流平台,讓所有專業的高手能夠來互相交流,一起讓產業透明化吧!

作者常用關鍵字
最新文章

2021/12/26 | DC FILM SCHOOL 影製所

【幕後】肉體恐怖劇情片《鈦》:「我希望讓觀眾感覺主角就快要爆炸了,我是指真的爆炸」

藉由模糊性別定義,導演茱莉亞迪克諾精彩設計故事,讓《鈦》突破性別二元論,展現生猛的情節與影像,但她也認為外界之所以聚焦故事設定,原因就在於普遍社會依舊難以接受這種觀點,甚至會以性別斷定一個人,並坦言:「當人們強調我是女導演時,我會覺得有點煩。

2021/12/09 | DC FILM SCHOOL 影製所

【幕後】《迷離夜蘇活》:艾德格萊特如何重現倫敦舊街區文化、音樂元素,還原60年代時空氛圍?

融合性暴力、演藝圈潛規則等議題,《迷離夜蘇活》不僅是艾德格萊特首次嘗試恐怖電影拍攝,也是他少數從女性角色觀點出發的故事,而電影裡充滿倫敦舊街區文化、音樂等元素的堅持,更是他亟欲還原的時代氛圍。

2021/12/08 | DC FILM SCHOOL 影製所

【幕後】《法蘭西特派週報》:威斯安德森的鬼才腦袋,如何打造獨樹一格的影像美學?

由於導演威斯安德森非常熱愛法國電影,他不僅大方承認自己挪用非常多經典電影的元素,也表明片中許多虛構角色背後都有真實人物參考。但面對觀眾讚賞《法蘭西特派週報》為「獻給記者的一封情書」,安德森則打趣地說道:「我可能不會確切地使用這個詞,因為它不是情書,它是一部電影。」

2021/11/02 | DC FILM SCHOOL 影製所

【幕後】《沙丘》:攝影、服裝、音樂等製作環節,如何還原小說描繪的史詩情景與神祕氛圍?

本文將分別介紹《沙丘》的攝影、服裝與配樂等製作面向,引領讀者進入《沙丘》幕後製作環節,看劇組如何解讀小說細節,運用各自專業打破原著改編魔咒,讓觀眾恍若置身「厄拉克斯星球」,見證主角Paul Atreides的英雄旅程。

2021/10/26 | DC FILM SCHOOL 影製所

【幕後】Netflix動畫《米家大戰機器人》:沿用《蜘蛛人:新宇宙》的背景製作工具,呈現簡單卻有藝術感的畫面

《米家大戰機器人》歷時六年製作,導演Mike Rianda除了以公路科幻喜劇為類型,幽默諷刺現代人過度依賴科技的現況,也真摯地探討父母兒女之間的關係,讓人既對創意四射的漫畫手法捧腹大笑,也對繽紛撩亂的視覺風格驚豔萬分。

2021/10/08 | DC FILM SCHOOL 影製所

《我的陽光之地》挑戰阿富汗婚姻、暴力與文化禁忌,導演:我希望觀眾忘記這是一部動畫電影

「我希望觀眾走進電影院之後,忘記這是一部動畫電影。」Pavlátová解釋,相較於過去相對辛辣、大膽的畫風,這次她更加專注於故事文本,並且採用草圖般的角色設計,盡量讓觀眾忽略動畫技術的存在,但期間Pavlátová仍費時一年設定人物神態,以便其他動畫師進一步設定動作、背景等。

2021/10/03 | DC FILM SCHOOL 影製所

【幕後】《銀翼殺手》《鬼店》等經典電影場景如何誕生?拍片勘景實用技巧與經驗談

本文將介紹拍片勘景的重要性,並且搭配《變身影視製作人》作者Maureen A. Ryan 獨立製片經驗談,分享劇組挑選拍攝場地的注意事項,以及實用製片場勘技巧,以供讀者進一步理解拍片幕後的工作範疇。

2021/08/29 | DC FILM SCHOOL 影製所

【幕後】《脫稿玩家》:深度研究電玩文化,融合遊戲設計思維,讓娛樂形式保持多元與開放

五年多以前,導演Shawn Levy就曾看過《脫稿玩家》劇本,但當時他自認不理解電玩文化,並未答應接手項目,直到主演兼製作Ryan Reynolds上門委託,他才開始研究《俠盜獵車手》、《堡壘之夜》、《當個創世神》等電玩鉅作,並且從中汲取世界觀、美術風格、遊戲方式等特色元素。

2021/08/10 | DC FILM SCHOOL 影製所

【幕後】你一定聽過的三種好萊塢經典音效:城堡雷鳴、威廉尖叫、老鷹尖嘯

本文將從《回到未來》、《星際大戰》、《魔戒三部曲:王者再臨》等經典電影中,介紹3種好萊塢經典音效,向讀者分享它們的幕後祕辛。

2021/05/21 | DC FILM SCHOOL 影製所

定格動畫《Save Ralph》揭露殘酷動物實驗:《兔嘲男孩》導演獻聲演出,展現獨特黑色幽默

《Save Ralph》不僅已經累積數千萬觀看次數,世界各國的演藝人員也紛紛響應,並且開始製作不同語言版本,希望藉由宣揚國際人道協會的理念,持續喚起大眾對化妝品動物實驗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