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尼思化

發表文章數:241

個人簡介

文藝平台,集結四方好手,以求百家爭鳴。目前共有天文學、國際詩歌、中國古典文學及思想、文藝評論、影評、視覺藝術等主題。「德尼思化」來自Deliver之轉音,再加一個「思」字,就是「得你思化」,為本平台創立之初衷。

作者常用關鍵字
最新文章

TNL+ 2023/05/31 | 德尼思化

《燈火闌珊》誠實影評:快要滿瀉的本土懷舊雞湯,香港浮光掠影的虛空幻想

若《燈火䦨珊》真能發揮這絕好題材,應可為香港霓虹招牌消逝的歷史現象,重建表皮底下的骨肉,也是許多香港人懷舊時常強調的「人情味」,使之互相輝映,讓我們看見燈火䦨珊深藏一代又一代人的集體回憶、情感。可惜,這碗雞湯下的材料太多,烹飪時間有限,廚師火候未夠,導致每一款食材都不入味。

2023/05/29 | 德尼思化

《星河戰隊》:初被誤解成擁護法西斯,諷刺極權獨裁非人化世界

殖民、法西斯等,都強調他者非人化,只要將有血有肉、情感的生命標籤,像曱甴這種具厭惡性的蟲類,下手自然不必留情。這呼應電影刻意強調蟲族的醜陋,噴血士兵也臉不改容。

TNL+ 2023/05/25 | 德尼思化

《烏金的牙齒》:萬瑪才旦的藏族小說,打破片面還原真實的複雜

看萬瑪才旦的小說,沒有半點刻意的渲染,煽動悲情,都不過是一些藏族人民的日常生活。正如他曾自白,「我在那裡自然地生長,自然地生活,自然地寫作,自然地拍電影」,一切都如此自然,也正因這種植根故鄉的「真實」,才能有力道出藏族面臨的複雜處境,重新想像、賦予人民立體的面貌。

2023/05/16 | 德尼思化

《日麗》:父母子女的永恆時差,一封遲來的真摯情書

《日麗》女主角早熟、聰慧以及體貼,但年齡是一道難以跨越的高牆,為人子女永遠只能目送父母的背影。畢竟,當我們可以追上去時,他們也早已不留在原地,直至終點。父母子女的永恆時差,他們經歷過我們的階段,而我們只能不斷發現,哦,原來他們以前是這樣思考、感受一切。《日麗》讓觀眾看得最心痛,正是由始至終存在著的溝通落差,就像我們的人生。

2023/05/06 | 德尼思化

閱讀Forest:異地戀的不安與浪漫,有情人永不放棄

Forest的情詩不止感傷,多有深刻內省。孩童相信童話,那些幸福美好的星光,誰又想到幻象背後的現實落差巨大。我們都曾被哄騙,成為日後希望的陷阱。

TNL+ 2023/05/02 | 德尼思化

《又一個時代》:「如果」的重要,陳冠中給香港人的史識與開示

知識的隨手可拾,對我們來說或許難以㨂選。陳冠中回應提問時直接提出他的幾本專著,也正適合在《又一個時代》之後閱讀,更作專注探究的作品。他對香港年輕人的關心、親近,也盡在其不避諱地分享自身著作,其中,當然指涉到談論「如果」,是離不開回首歷史的智慧。

2023/04/27 | 德尼思化

《Beef》:被動選擇的痛苦吶喊,尋找光明迎來一聲槍響

誰人未曾體驗過齮齕和怒嗆之惡?像親戚批評、看不起你的人生抉擇,愛侶的壞習慣忽然讓你生氣,以至陌生人路過狠狠撞向你的肩膀⋯⋯《Beef》的精彩在於,呈現了許多我們看似莫名奇妙的爭執,原來背後都有屬於自己的、世代的、想像的諸種原因。

2023/04/14 | 德尼思化

《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劍與花,坂本龍一和David Bowie

電影《戰場上的快樂聖誕》主線有二,一乃勞倫斯懂日本文化、語言,與軍官北野武等周旋,希望溝通雙方差異。第二是坂本龍一和David Bowie演的俘虜Jack,在戰場上演男男禁忌情愫,劍與花的矛盾。

2023/04/03 | 德尼思化

洛楓《禁色的蝴蝶:張國榮的藝術形象》:禁色的蝴蝶,何以仍在飛舞?

林夕曾撰文後悔為哥哥寫下太多悲涼,這麼多勾引聽眾眼淚;沒有關心他的心理健康,又有甚麼意義?而洛楓書中則有整個章節談媒介殺人,分析香港傳媒對張國榮的負面報導。

TNL+ 2023/03/30 | 德尼思化

《綠滿窗前:吐露港讀書劄記》:通達人情的讀書觀念,閱讀是一門溝通藝術

作者張曉宇批評現今不少高尚的人,看不起菁英式讀書以外的事,認為唱歌、漫畫、看戲等皆是無益,實在眼光狹窄。他形容讀書人到另一個讀書人的家,先要審視書架,嘲諷這嚴肅得像戰爭,也反映了所有自以為清高者的裝模作樣,令人發笑。

2023/03/29 | 德尼思化

《花樣年華》的秘密:In the Mood for Love,開不了花的年華

《花樣年華》這部電影原本的名字其實是「秘密」。周蘇在餐廳試探及確定,乃緣份之始,始於伴侶婚外情的秘密,下開新的隱私,在樓梯牆壁周旋,雨中蔓生絲絲依戀。

2023/03/25 | 德尼思化

黃照達《那城》:由This city到That city ,香港圖像的詩意再現

香港藝術家黃照達作品中,主角走到山上,把自己的名字埋在土裡;把家裡的電視上下倒轉,把悲劇變成喜劇;把「這城」喚作「那城」,然後註冊商標⋯⋯我們順序閱覽,逐漸感受何謂哀莫大於心死。

2023/03/20 | 德尼思化

極簡卡佛〈家門口就有這麼多的水〉:婚姻的謀殺與猜疑,簡約背後埋藏的悲涼

網路常看到「當我們談論愛情的時候,我們到底在談論什麼」,其實出自卡佛(Raymond Carver),亦為其1981年出版的小說,奠立文名,至今仍為極簡主義文學的經典著作。

2023/03/13 | 德尼思化

《Her》:當我們和AI談論愛情時,在談論什麼?

有誰不想要這樣的愛侶?Theodore在電影前段,經友人介紹相親,對方性感、風趣,也對他頗有興趣,但最終卻因年齡問題,對方期待他許下對這段感情的許諾而告終。我們一生中許多有愛情遺憾,不都和現實的困難相關嗎?利益、距離、年齡等考量,非純粹愛情的本質,阻礙兩個靈魂的彼此交流。

TNL+ 2023/02/28 | 德尼思化

【香港新文學】馬玉江《詩十六首》:一個理想主義者的幻滅與堅持,亂世憂患的生命美學

馬玉江〈一個理想主義者的幻滅〉,盡見孤獨、掙扎之苦。開首「影子在一灘血中冬眠/保護為青春祈禱的人」,逝者以血液保護仍在為美好祈禱的生者,令我們想及不少2019年以死相諌的悲劇。淚水無聲,有良知的人,只能抱緊腦袋,「在心律不齊的城市裏打轉」。

2023/02/25 | 德尼思化

閱讀陳康濤:人際的悲涼與寂寞,反思社會規範囚籠

香港詩人陳康濤, 1994 年生,創作逾十載磨出一劍,去年出版詩集《與靈魂有染》。他擅長描述關係,不止人際,〈砌階磚的人〉道出與社會相處。階磚是具固定形狀,才能密鋪無痕,也為文明構建的規範,無所不在。

2023/02/20 | 德尼思化

《神經俠侶》:擺脫「Crazy」的奮力奔跑,曾經美好的中港想像

容袓兒跟陳奕迅拍擋,看似前輩教新人,實際是她跑遍灣仔,拉動頹廢重拾初心。電影沒刻意拍得灣仔景色唯美、浪漫,配合許多社會問題,反映香港庶民困境,更加動人。

2023/02/17 | 德尼思化

非如此不可?辛波絲卡致給所有人的〈一見鍾情〉

我們談起一見鍾情,總會有兩種反應,認為那是欺騙大眾的話術,俗套難耐;又或戀人深信的唯一 ,soulmates的相遇。辛波絲卡卻形容為:無數次的擦肩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