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尼思化

發表文章數:241

個人簡介

文藝平台,集結四方好手,以求百家爭鳴。目前共有天文學、國際詩歌、中國古典文學及思想、文藝評論、影評、視覺藝術等主題。「德尼思化」來自Deliver之轉音,再加一個「思」字,就是「得你思化」,為本平台創立之初衷。

作者常用關鍵字
最新文章

2022/01/27 | 德尼思化

《機場客運站》:喪失身分的鬼魂,在遊離之地連繫眾人

2004年上映電影《機場客運站》,主角因國家戰亂失去國籍和身分,無主之人停留機場,見證來去遊離,同時在此陌生空間,連繫眾人情誼。

2022/01/19 | 德尼思化

《戀人絮語》看丘比特:弓弦拉開,正中你我之心

丘比特的弓箭,比本人更能呈現情慾:箭分兩種,金矢愛人,鉛矢使人憎厭,箭射穿肉體,熾熱激情易成雙面刃。不斷喃喃自語:為什麼他不理睬我?

2022/01/14 | 德尼思化

中國文人的最終歸宿!佛理如何打救世界,解脫愛憎?

中國士大夫往往有一個傾向,少壯年以儒家為理想價值,中老年不得志,退而求道、佛兩家,以求安身立命。這在現代佛教的信眾,似乎未嘗不是如此,因為嚐到人生的苦難,才會希望解脫。

2022/01/13 | 德尼思化

《五星主廚快餐車》:讓人想吞下螢幕的烹調和美食

公路電影,千面英雄,不同空間的救贖:邁阿密、奧斯汀、紐奧良,回歸自我,最後必然回到起點,在洛杉磯美滿結束。那是視飲食為藝術,品嚐即是觸碰生命底層。

2022/01/05 | 德尼思化

《tick, tick… BOOM!》:驅使你堅守理想的,是恐懼抑或愛?

觀影變成倒數,嘀嘀答答,命運早已註定。流星何以動人?於剎那燃亮宇宙黑幕。電影將Jonathan Larson焚燒的熾熱,呈現人前。

2022/01/05 | 德尼思化

記我與《立場新聞》:2021年末,懷抱希望與黑暗共存

對許多文藝評論者來說,《立場》是難能可貴的文化平台,海納百川,再小眾的題材、興趣,諸如古典文學、藝評、劇評等,都有機會分享給數以十萬的香港人看見。

2021/12/30 | 德尼思化

《東京教父》:當彼此坦承以對,還能愛對方才是真情

嬰兒是契機,但成就童話般深色溫暖色彩,卻全在三人的情,寬恕、犠牲,多無私。

2021/12/23 | 德尼思化

《偶然與想像》:撞破大門之殘酷,再一次創造的魔法

美好易逝,我們的心中徒留遺憾,像黑洞似吞噬一切,彷彿永遠無法填補。

2021/12/16 | 德尼思化

閱讀陳李才:鬼魂潛伏角落,那些世界忽視的幽靈

詩人陳李才揭露了露宿者、麥難民、街友,活著如幽靈,我們看見他們,無視他們,還不如老鼠。唯獨此際,連homeless也要申請證明,無法出行安心,剝奪最後的尊嚴與自由。

2021/12/13 | 德尼思化

《Drive My Car》:關於車廂,那兩支高舉發亮的香煙

駕駛,或坐車,久而久之終成不必思考的慣性。於是我們與內心對話,發掘自我亦作繭自縛,幸而車內總有其他座位,可供他人介入。

2021/12/08 | 德尼思化

物是人非事事休:李清照的愁緒,到底有多重?

有些人解讀作品,喜歡偏執一事一情,但文藝是立體多向,文學家亦非片面單調。李清照詞的愁,情愛逝去、青春衰老,以至家國之恨,像梁啟超評其「按此蓋感憤時事之作」。

2021/12/06 | 德尼思化

科學的藝術家:從未忽略一點,現代繪畫的天才秀拉

秀拉(Georges Seurat)是科學的藝術家,徹底的理論研究改革、辛苦鑽研,只為保留顏色原有的明度與彩度。

2021/12/06 | 德尼思化

閱讀曾詠聰:在破碎之城,學懂拒絕的堅強和溫柔

三十出頭,香港詩人曾詠聰,伴你我同行。他是煩惱詩社創社成員,出版詩集《戒和同修》,提及「包含了規律、和諧,以及共同修行的意味」。

2021/11/30 | 德尼思化

《Antony Gormley:Asian Field》:打卡之外,M+泥人的秘密?

大家可能沒聽過Antony Gormley,其實,說不定曾和他的作品擦身而過。2015年,他的「視界 香港」作品,在港島中西區放置了31個真人大小的雕塑,天台又有,行人路又有。

2021/11/22 | 德尼思化

《幽靈公主》:從野豬之死開始,尋找森林和城市共存之法?

人類社會能有今日,全賴開發、利用自然,問題在於,無止境的濫墾,和節制之平衡,以及我們真能完全征服自然,沒有後果?精彩的文藝作品,往往不會提供答案,《幽靈公主》如是。

2021/11/16 | 德尼思化

《WALL-E》:你那太空艙,能夠發出金色的光

電影導向理想,相信人性魅力,只差契機,WALL-E讓人脫離螢幕,看見別人和世界。

2021/11/10 | 德尼思化

閱讀陳子謙:豐饒的陰影,終將長大的我們

大雄目送我們長大,我們看他始終如一,涉及成長與懷舊,觀眾和大雄,回憶及文化,構成張力,引起共鳴。

2021/11/08 | 德尼思化

《寄生獸》:自私的人類,以及人類的最大優點

如果人口減半,森林會怎樣呢?首句對白,奠立作品《寄生獸》哲思基調,展開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