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事務所

發表文章數:13

個人簡介

由服務設計師林承毅所創立之體驗設計專業顧問機構林 事務所(HAYASIH Office),以服務設計,風格策略,地方創生及儀式設計為核心專業,多年來透過田野調查及設計工作坊導入實作,協助企業及組織進行人本創新,並投入行動觀察,儀式設計及潮流考現等相關議題之方法論研發與相關論述,深信未來的時代,文化將可驅動創新,回歸地方創造契機,期盼透過文字及案例,找回創新的生命力。

最新文章

2021/01/08 | 林 事務所

外人眼中的「天龍國」:台北老城區居民如何看待自己扎根的地方?

我們試圖從質化的研究方法中,一起來挖掘大家心目中對於台北老城區──萬華、大同、中山、中正四區域的印象,向內了解市民心中所想。

2019/01/16 | 林 事務所

地方創生是年輕人的事?論「頂級世代」投入地方活化的可能

其實除了年輕人投入創生外,一群年齡約在55-65歲的熟齡前銀髮族群,我喜歡稱他們頂級世代(Premium Age),其實將會是未來創生很重要的一群生力軍。

2018/12/27 | 林 事務所

「只見。四感」:透過一場靜態展,體驗JR只見線的春夏秋冬

四個季節、四種感官、四位職人。「只見。四感」的魅力,就如此這般地在環境、作品、觀者間交織出美麗花火,創造出觀者與之第一次相遇的心動、再次相遇的深刻。

2018/09/23 | 林 事務所

山形Marugoto馬拉松:一場城市半馬,如何勾起地方的創生?

透過跑動的方式去了解一個城市的景色,其實很動感,比起走路或是搭車移動還深刻。透過跑動去感受溫度、感受喘息、感受心跳,也強化感官連結。用身體去記憶的過程,也許是最能夠留下回憶的方式。

2018/06/22 | 林 事務所

吉祥物成功學(四):一個成功的「地方吉祥物」應該注意這四個面向

本文嘗試用四組自問自答的方式,來嘗試解讀我們過往對於吉祥物的一些疑惑,期盼能拋磚引玉,也歡迎大家踴躍提問,儘管作球讓我回答(笑)。

2018/06/16 | 林 事務所

澎湖北寮村的「變態」思考:如何讓觀光客不再只知「摩西分海」?

當前因觀光發展出的服務多是附加於摩西分海之下,如摩西分海景觀導覽、餐點飲食等,甚至來訪的旅客只知道摩西分海,不知道北寮村,更不用說北寮村內還擁有什麼其他價值特色。

2018/06/03 | 林 事務所

習以為常的獨特風景:台灣的機車族文化

從異國朋友眼中,我重新看見過去習以為常的機車文化,原來是台灣的獨特風景。

2018/05/25 | 林 事務所

吉祥物成功學(三):用過即丟的「拋棄式」吉祥物

如果能用得到位,可愛吉祥物將是在投入地域活化的好方法,是絕佳的品牌策略工具。台灣在這一塊,真的才剛開始,期盼未來能建立更正確的觀念,從而發展出更好的模式。

2017/11/04 | 林 事務所

旅人的暖心歸宿:來自日本山形藏王溫泉區的款待

對於日式溫泉旅館來說,從見到旅人的那一刻起,或是說從電話、從透過網路訂房的那一刻起,就是服務及款待啟動的開始。

2017/10/06 | 林 事務所

吉祥物成功學(二):台灣特有的「黑熊」迷戀

近幾十年台灣各行各業所集體創造出數十隻各式各樣沒有血緣關係、但同時存在著的黑熊吉祥物們,其中高雄就佔了三隻,真的不知道有誰能分辨「高高熊」與「高雄熊」間的差別(笑)。

2017/09/17 | 林 事務所

吉祥物成功學(一):問題不是「可不可以」,而是一切是否「真實」

如果我知道裡面有正妹,未來再看到熊讚,到底要不要熊抱?這樣的猶豫,好不單純且自在。所以到底他是熊讚,還是披著熊讚皮的正妹?

2017/09/16 | 林 事務所

吉祥物成功學(前言):既生P,何生讚

關於「熊讚」的誕生,其實命運無比乖舛,先撇開造像設計與角色定位不明不談,光他身邊有了一個比吉祥物更像吉祥物的主管,這就令人頭痛了。

2017/09/16 | 林 事務所

吉祥物成功學(引子):肚子裡的正妹,將成為熊讚最後的送行者

「吉祥物的存在,立基在「真實」的基礎下,失去這點,他只是一尊無生命的玩偶,而這正是吉祥物體驗設計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