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01 |
《無臉之眼》無需表演的恐怖駭人:從「有眼無臉」與「有臉無眼」說起
法國導演喬治・佛蘭敘(Georges Franju)1959年的驚悚電影作品《無臉之眼》,透過面具、鏡像等暗喻手法,表現角色的多重身分與心境,其美學手法影響了日後無數的驚悚類型創作。
發表文章數:40
高雄市電影館為厚植在地策展能量,自2010年起自行策劃主題影展「愛情的悸動」開始,致力邀請國內外優秀、獨特的藝術電影或獨立製作南下高雄,努力讓臺灣觀眾也能同步享受電影藝術的獨家感動,每年亦與本地及外國機構合作,獨家引進導演專題及專題放映,例如:與日本交流協會合作大鳥渚的感官物語、法國克萊爾.德尼、經典電影大師雷奈回顧展等等,以35mm膠捲映演,藉由珍稀的膠卷影像,讓影迷得以在大螢幕感受電影膠捲的飽滿色澤與獨一無二的菲林感。
法國導演喬治・佛蘭敘(Georges Franju)1959年的驚悚電影作品《無臉之眼》,透過面具、鏡像等暗喻手法,表現角色的多重身分與心境,其美學手法影響了日後無數的驚悚類型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