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匈牙利外長來訪柬埔寨,因外交豁免隔離,訪柬隔天入境泰國時確診,讓柬埔寨再度回到停課、公共場所關閉的生活。這起事件不僅激起民眾對政府防疫不透明的微詞,公衛專家也認為柬埔寨境內疫情比實際數字嚴重,甚至懷疑此外長可能是在柬時染疫。繼之,11月28日柬埔寨確認首宗本土群聚感染,無法查明的感染源,顯示柬埔寨境內有潛在感染者,金邊原本已經恢復的人潮與經濟活動,嘎然停止、人心惶惶。
文化背景的差異,決定一個家庭將孩子送進國際學校的初衷。如同中國、台灣的家庭是為了讓孩子能與國際鏈接或快樂學習,然而對柬埔寨家庭而言,孩子學習了英語,是改變人生觀、突破政治枷鎖的開始
Vutha是柬埔寨人,從事著NGO、教外國人高棉語的工作,為了讓兩個女兒接受好的教育,而將她們送進國際學校,終日不辭勞苦地為孩子教育與工作奔波。
當南向到海外工作已成為許多台灣家庭的抉擇時,孩子的教育成了不得不面對的難題,而可負擔得起的柬埔寨國際學校,成了中產家庭實現望子成龍的選項。
在柬埔寨,資訊不流通、民間對官方信任匱乏,加上本地人長期與中國人、華人關係不和睦,故在新冠肺炎陰影下,更加深了本地人對華人面孔的人的歧視與隔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