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03 |
【舊片重溫】《異裂》結尾的訊息:我們必須重新政治化我們的症狀(下)
《異裂》這部攝製於好萊塢體系,被宣傳為另一部令人麻木的商品的電影,又如何可能給予我們真正的政治訊息?奈.沙馬蘭的回答很簡單:他對電影(cinema)依然有堅定不移的信念。
2019/05/03 |
【舊片重溫】《異裂》結尾的訊息:我們必須重新政治化我們的症狀(上)
任何的暴力都是一個象徵困局的「行動化」(acting out),而終於將三個角色集合在一起的《異裂》被獻給玻璃先生,正預示一個革命,那個邪軍在電影片頭耳語著終究不會降臨的革命。
2019/04/12 |
喬登皮爾的《我們》:魔花的綻放,複製人的政治隱喻
喬登.皮爾的《我們》:電影的前半段被塑造成一個《大快人心》式的「富裕中產家庭被暴徒入侵」電影,直到中段才超展開它的全貌:透過一個和1968年的《活死人之夜》同樣簡單的電視新聞緊急播報,,轉場成一場世界性的末世災難⋯⋯
2019/01/26 |
如何享受《毒魔》:影評人愈是「見笑轉生氣」,愈彰顯它的優秀
我一開始覺得《毒魔》很好笑,到後來幾乎是尊敬這部電影⋯男主角艾迪開頭騎重機的陽剛被精彩地被反轉了,他並沒有像其他美漫英雄那樣,表現出對自身力量的「享受」,每當「猛毒」展現自己,艾迪不只將牠經驗為一個無法控制的東西,甚至「怕得要死」。
2019/01/25 |
如何享受《猛毒》:影評人愈是「見笑轉生氣」,愈彰顯它的優秀
我一開始覺得《猛毒》很好笑,到後來幾乎是尊敬這部電影⋯男主角艾迪開頭騎重機的陽剛被精彩地被反轉了,他並沒有像其他美漫英雄那樣,表現出對自身力量的「享受」,每當「猛毒」展現自己,艾迪不只將牠經驗為一個無法控制的東西,甚至「怕得要死」。
2019/01/24 |
《燃燒烈愛》X《白蟻:慾望謎網》:一半傑作,一半迷失
李滄東《燃燒烈愛》的前半段對我來說幾近完美,不是非常好,而是完美。然而電影的後半近乎致命性地傷害了這部電影,這讓我想起了另一部電影——朱賢哲的《白蟻:慾望謎網》⋯兩部片的關鍵角色都在電影中段消失/死亡,接著影片的重心即故事的致命傷。
2018/11/09 |
《重返天堂之城》:一個溫柔的思念之夢
隨著電影的進行,我們意識到船上的儀式是母親的葬禮。《重返天堂之城》回朔性地賦予了紀錄母親的鏡頭新的意義,對照著導演詢問母親會如何面對自己的死亡:「不會恐懼,我們都是孤獨死去的。」
2017/10/23 |
《母親!》後現代失根創傷
透過這些去脈絡的、失根的、缺乏歷史的、作為背景的宗教/民族主義狂熱、資本主義媚俗、體制的、流動暴力等末世症狀不斷地侵入勞倫斯的「家」,以及「家」的秩序崩解,電影在象徵層次上展現了當代資本主義秩序中的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