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多元文化行動計劃

發表文章數:24

個人簡介

多元文化行動計劃(MIA)成立於2013年,以文化人類學研究為基礎,推動跨文化教育。親身的接觸和正面的互動,是促進跨文化溝通的重要基礎。我們深信正面的族群關係和深度的跨文化認知,能讓香港發展為一個更具軟實力的大都市。

作者常用關鍵字
最新文章

2022/03/19 | 多元文化行動計劃

細說香港「七欖」

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莫過於絕大部份入場球迷都以奇裝異服現身,這早已成為七人欖球賽公認的文化之一。

2022/01/10 | 多元文化行動計劃

遮打道的星期天午後:香港「菲傭」的文化節慶與選美活動

遮打道上的慶典或是其他地點的選美活動不光是個人的消遣,更是香港菲律賓社群所謂的「民族經濟」重要的一環。

2021/12/10 | 多元文化行動計劃

期盼光明:瑞典人的「聖露西亞節」

當代的聖露西亞節慶典不一定要以宗教形式舉辦,但香港瑞典教會選擇以此文化傳統來強調基督教教義。

2021/12/09 | 多元文化行動計劃

南國風情在香江:印尼泗水同學會周年大匯演

對於印尼華裔,印尼到底該是原鄉還是第二故鄉?今天面對印尼、中國與香港三地,他們的文化及政治認同又該怎麼擺?

2021/09/06 | 多元文化行動計劃

印傭怎樣在香港慶祝印尼獨立日?

「印尼外傭網絡」慶祝獨立日的升旗禮,內容講述她們作為印尼人民,無法享受國家本來擁有的富庶資源,唯有出國打工,可惜印尼政府未有盡力為她們提供合理保障,令部份印尼傭工受盡苦頭,包括超時工作以及遭僱主虐待。

2021/07/02 | 多元文化行動計劃

宰牲節在香港

在香港,由於不是每個家庭都能負擔得起昂貴的宰牲開支,儀式普遍集體進行。為紀念這個教導自我犧牲的故事,並培養同理心和仁慈,有些人會選擇捐錢給慈善機構。

2021/05/10 | 多元文化行動計劃

香港斯里蘭卡社區,慶祝僧伽羅新年

奉守佛教禮節和進行民間傳統活動,都有助維繫作為斯里蘭卡人的文化身分。同時,在港斯里蘭卡人他們也擁抱新的文化元素,如在表演中加入不同類型的音樂,並在烹飪中加入不少本地材料。

2021/04/01 | 多元文化行動計劃

由泰國潑到九龍城的歡樂潑水節

九龍城雖然稱作「小泰國」,但平時泰裔居民都默默地在區內工作和生活;只有在潑水節當天,他們高調地慶祝,並與其他香港人一同玩樂,加添了泰裔的民族自豪感。

2021/02/09 | 多元文化行動計劃

同樣有十二生肖的塔姆人曆法下,香港的尼泊爾人也過牛年

在英治時期,尼泊爾人多數住在軍營,1997以後留居香港的尼泊爾人散居在不同地區,而古龍族的人口亦持續上升。

2020/11/13 | 多元文化行動計劃

漫談香港的斯里蘭卡社群與文化(二):以「祝你長壽」打招呼的包容文化

有人説,以長壽為日常祝福,表現了傳統斯里蘭卡文化重視生命的一面,而常做善行與對大自然的尊重也是學校教育内容。

2020/08/17 | 多元文化行動計劃

緹姐節──以女性為核心的節慶

每年緹姐節到來,女性通過宗教儀式淨化自己的身體和心靈,已婚女性祈求婚姻美滿、丈夫與子女身體健康,而未婚的則祈求找到如意郎君、獲得幸福的婚姻與家庭。

2020/07/09 | 多元文化行動計劃

紀念佛教傳入斯里蘭卡,圓月日思考生命意義:普桑節的起源與習俗

於香港慶祝的普桑節可說是十分低調。原因之一是一直以來香港並沒有斯里蘭卡佛教廟宇。然而,斯里蘭卡社區都盡力舉辦這個重要的節慶,過去20年的普桑節都是在泰國人的佛寺慶祝。

2020/06/10 | 多元文化行動計劃

疫情之下,2020年的齋戒月和開齋節

齋戒月和開齋節對穆斯林而言是重要的節日,同時是熱鬧的活動。不過,今年因新冠肺炎的關係,節慶習俗的安排有所不同。

2020/04/21 | 多元文化行動計劃

疫情下少數族裔學生的學習困難

在疫情下,教育局照顧少數族裔學生的特别需要責無旁貸,如協調學校或社福機構借出手提電腦予學生,又或提供更多中文科電子教學資源,讓學校老師可集中精神在教學,通過與學生網上互動照顧到學生的需要。

2020/04/02 | 多元文化行動計劃

3月21日過新年?巴斯人的新年習俗

巴斯人早在18世紀末便從印度開始進入中國經商,後來因為戰亂,巴斯人移居到香港,對殖民時期的香港發展有很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