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琪心理師(Psyche)

發表文章數:15

個人簡介

想把人被搞瘋的故事說出來的心理師,特別是女人和小孩。

作者常用關鍵字
最新文章

2021/07/17 | 賽琪心理師(Psyche)

Netflix美劇《性/生活》:嫁給高富帥老公後外遇,孤獨人妻到底在想什麼?

《性/生活》(Sex/Life)女主角比莉是剛生完第二胎的媽媽。產後的媽媽和嬰兒在兩人世界裡憂鬱和孤立,沒有人和她說話。當她只能和嬰兒說話或自信自語時,她想起了和前男友的「濃烈連結」,正好跟她孤獨而靜寂的育兒世界形成強烈對比。

2021/06/01 | 賽琪心理師(Psyche)

疫情下的他者哲學:一場全世界都加入,名為「倖存COVID-19」的行為藝術

居家隔離的日子,我讀不下任何「克服恐懼」的懶人包。作為心理師,目前對自己實在沒有更好的心理治療。我倒是服了行為藝術家謝德慶和哲學家列維納斯給我的「鎮定劑」⋯⋯

2021/05/23 | 賽琪心理師(Psyche)

當我們在談人權的時候,司法少年還不知道自己是人、不相信自己是人

幻羽反反覆覆在「準備離院-違規-留院-關滿期」的狀態中,使我陷入強烈的自我懷疑,我懷疑自己心理治療的成效。直到有一天,我發現自己必須更誠實、深刻地感受幻羽的處境⋯⋯

2021/03/28 | 賽琪心理師(Psyche)

當小學生談戀愛仍被視為「問題」,校園現場的情感教育就滿是問題

情感教育蘊含在連續的真實情感經驗中,但多數教育者將國小生談戀愛視為「問題」,好像害怕和兒童談論情感會撩起情欲,或是影響學業成績。這些恐懼恰恰顯現教育者對情感教育、性別教育的逃避、害怕及忽視。

2021/03/04 | 賽琪心理師(Psyche)

每個人都害怕「傳染」到五寶爸的「缺陷」,所以他成為社會的代罪羔羊

關於五寶爸的新聞和網路言論,視角都是推向「一個人的惡」。在獵巫般的報導下,五寶爸如果有任何一點瑕疵,就會被社會大眾不斷放大來掩飾自己的不安,害怕五寶爸污染你。但我們心裡很清楚,是因為我們夠幸運,才能夠安然地發展。

2020/11/18 | 賽琪心理師(Psyche)

我們每天為他人「貼標籤」,這才是真正殺死一個人的隱形力量

我們為學生貼上「台大/頂大」的貼紙,越貼越多,學生開始擔心自己不夠優秀會得到灰點;我們為軍人貼上象徵「堅強」的貼紙,越貼越多,軍人擔心不夠堅強會得到灰點。台大學生應該各項人生表現優秀,軍人應該更堅強更有男子氣概等想法,是殺死一個人的隱形力量。

2020/10/22 | 賽琪心理師(Psyche)

台灣教育的病態競爭不只來自「翻譯錯誤」,還有老師與上一代之間的互相競爭

小瑜老師說她教學生涯到現在,有個學生是她這輩子都覺得對不起的學生。那位女學生來自單親家庭,小瑜老師一直覺得女學生無法符合她的標準,她怎樣教就是不符合她們班的標準,所以當初小瑜老師很討厭那位學生⋯⋯

2020/10/07 | 賽琪心理師(Psyche)

藝人熊熊疑似性愛影片外流,是否可以「終於成為她自己」?

性愛影片外流時,女性常被想像成「受害者」。某些媒體總是對女性做固定框架的描述,但女性為什麼要被套上公式?若女性是欲望的主體,勇敢表達出來就是一種社會運動。

2020/10/01 | 賽琪心理師(Psyche)

竹內結子妳還好嗎?從當媽媽開始,女人會經歷這輩子數不清的失控崩潰

從當媽媽開始,女人會開始經歷這一輩子數不清的失控、崩潰,甚至被認為是一個歇斯底里的女人,或走不出憂鬱的媽媽。但她作為女性的社會處境不會被理解,整個社會怎麼使一個女人生病發瘋沒有人在意,只在乎她發瘋時有沒有被關起來。

2020/09/19 | 賽琪心理師(Psyche)

心理師談親身經歷的婆媳問題:我如何讓婆婆殺不死我?

「我婆婆殺了我」新聞一出,網友群情激憤。為什麼媳婦會選擇用自殺做為最後的反抗?我和婆婆無冤無仇,我們有必要恨對方什麼嗎?婆婆和媳婦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2020/07/21 | 賽琪心理師(Psyche)

心理師:近兩年在工作實務現場,發現自殘的小學生越來越多

孩子對死亡的感覺感到好奇,哪個人對死亡的感覺不感到好奇?我們是否和孩子聊過死亡?還是連大人都不敢談?或是以為孩子怎麼會有「自己的感覺?」我們能走近孩子,和孩子分享感覺及教孩子認識自己的感覺嗎?

2020/07/03 | 賽琪心理師(Psyche)

想要在婚姻和母職中「做自己」的女性們,要克服什麼?

我的時代看起來好像進步很多,女性們勇於表現自己,但是張清芳的故事,讓大家跌破眼鏡。即使看起來有經濟基礎,且事業有成就的歌唱女性,聲音還是被消失。

2020/03/05 | 賽琪心理師(Psyche)

為什麼只有82年生的金智英,需要去看精神科醫師?

觀察目前在網路上幾篇評論,多關注在身為女性是第二性,是一種原罪。但我更關心「為什麼只有82年生的金智英去看精神科醫師?」以及對金智英們提出一個自救的方式。

2019/01/15 | 賽琪心理師(Psyche)

我們不教男孩性教育卻說他性侵害,如何避免下一個鈕承澤?

鈕承澤說他已經被判了死刑,我不知道他偏差的性別互動的觀念能不能再改變,但我相信我們可以減少創造下一個鈕承澤,性(別)教育就是從孩子建構他的「原來」開始。

2018/12/18 | 賽琪心理師(Psyche)

這是媽媽的玩具:在女兒和按摩棒面前,我沒有任何一絲尷尬

雖然說性別平等教育公投失敗了,但我不會放棄任何性(別)教育的機會。我希望不會再有孩子像我小時候,為性感到羞恥和痛苦,以致於他的自信心被摧毀一直到成人都無法建立和自我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