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五寶爸的新聞和網路言論,視角都是推向「一個人的惡」。在獵巫般的報導下,五寶爸如果有任何一點瑕疵,就會被社會大眾不斷放大來掩飾自己的不安,害怕五寶爸污染你。但我們心裡很清楚,是因為我們夠幸運,才能夠安然地發展。
性愛影片外流時,女性常被想像成「受害者」。某些媒體總是對女性做固定框架的描述,但女性為什麼要被套上公式?若女性是欲望的主體,勇敢表達出來就是一種社會運動。
從當媽媽開始,女人會開始經歷這一輩子數不清的失控、崩潰,甚至被認為是一個歇斯底里的女人,或走不出憂鬱的媽媽。但她作為女性的社會處境不會被理解,整個社會怎麼使一個女人生病發瘋沒有人在意,只在乎她發瘋時有沒有被關起來。
孩子對死亡的感覺感到好奇,哪個人對死亡的感覺不感到好奇?我們是否和孩子聊過死亡?還是連大人都不敢談?或是以為孩子怎麼會有「自己的感覺?」我們能走近孩子,和孩子分享感覺及教孩子認識自己的感覺嗎?
雖然說性別平等教育公投失敗了,但我不會放棄任何性(別)教育的機會。我希望不會再有孩子像我小時候,為性感到羞恥和痛苦,以致於他的自信心被摧毀一直到成人都無法建立和自我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