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5 |
活在家暴隙縫中,成年自閉兒母親王幼玲嘆「捧著錢也找不到收容機構」
監察委員王幼玲的兒子松庭今年28歲,3歲確診自閉症的他,小時後就偶爾會動手推人。然而隨著年紀增長,松庭不僅推人頻率增加,力道也增強,甚至曾用力把王幼玲推倒,導致手臂跌斷。他的攻擊行為幾乎堵死所有的路──即使身為監委,王幼玲也問不到一間願意收容兒子的機構⋯⋯。
「個助」是指受障礙者聘用為個人助理,以支持協助其日常生活,個助最主要的服務精神,就是協助障礙者得以「自立」生活。服務過程中,需要充分考量障礙者的多元需求,並且尊重障礙者的意願。幾乎所有個助都是抱持著滿腔熱血投入職場,但最後都說出一致的心聲「個人助理目前不是一份能長期穩定做下去的工作。」
監察委員王幼玲的兒子松庭今年28歲,3歲確診自閉症的他,小時後就偶爾會動手推人。然而隨著年紀增長,松庭不僅推人頻率增加,力道也增強,甚至曾用力把王幼玲推倒,導致手臂跌斷。他的攻擊行為幾乎堵死所有的路──即使身為監委,王幼玲也問不到一間願意收容兒子的機構⋯⋯。
當家中的「愛奇兒」(身心障礙孩子)隨著時間慢慢長大,身為天使心基金會的創辦人蕭雅雯,也遇到了每個愛奇兒父母會遇到的問題:當我老了,誰能照顧她?於是蕭雅雯決定開啟一場家庭對話,透過溝通,及早讓家中其他健康手足認知且參與目前的困難與決定,讓家庭發揮其共同支持功能。
作為罕病弟弟的手足,作者自小便習慣於弟弟所帶來的生活不便,但也從弟弟與疾病奮鬥的過程中,看到小小身軀所乘載的勇氣,因此她決定接納弟弟的一切,就像弟弟接納先天罕病所帶來的痛楚一般。
「你是病人,乖乖聽醫師的醫囑、領藥定時吃藥。」身為台灣人的你,對這種對話一定不陌生。罹患嚴重精神疾病的病人更是經歷:單向的被判定精神病、被關進醫療院所、與外界隔離並強制接受治療。然而來自紐約的「降落傘計畫」卻翻轉這種型態,以開方式、平等的特點,讓病人重新抓回自己的主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