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2 |
《精神衛生法》為何修成「精神病人排除法」?倡議的路上,障礙者不需要再「相忍為運動」
作者李昀透過障礙者與倡議者的雙重身分,帶讀者理解《精神衛生法》修法背後看不到的爭取過程。以及作為一位障礙者,又是如何理解倡議過程中,對自身以及其他障礙者的身分想像。
發表文章數:22
《Right Plus 多多益善》是全臺唯一公益深度媒體與知識平臺,探究各種公益善行、社會保障、社會設計、社會創新,深耕社會福利與小眾議題,關注推動社會共好的行動與團體。我們也是仰賴公眾集資的非營利媒體,以此拒絕內容廣告化與偽新聞,堅持媒體的獨立性與深度和廣度。另有訪談節目【善盡天良】https://us.rightplus.org/podcast
作為罕病弟弟的手足,作者自小便習慣於弟弟所帶來的生活不便,但也從弟弟與疾病奮鬥的過程中,看到小小身軀所乘載的勇氣,因此她決定接納弟弟的一切,就像弟弟接納先天罕病所帶來的痛楚一般。
「你是病人,乖乖聽醫師的醫囑、領藥定時吃藥。」身為台灣人的你,對這種對話一定不陌生。罹患嚴重精神疾病的病人更是經歷:單向的被判定精神病、被關進醫療院所、與外界隔離並強制接受治療。然而來自紐約的「降落傘計畫」卻翻轉這種型態,以開方式、平等的特點,讓病人重新抓回自己的主體性。
作者李昀透過障礙者與倡議者的雙重身分,帶讀者理解《精神衛生法》修法背後看不到的爭取過程。以及作為一位障礙者,又是如何理解倡議過程中,對自身以及其他障礙者的身分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