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L+ 2022/12/29 |
【2022台灣年度表演藝術回顧】「偶戲、沉浸、共製」三大關鍵字,疫後時代的劇場準備好了嗎?
今年台灣在各大藝術節百家爭鳴、各地場館與文化局處彼此拚搏的情況下,除去4至6月疫情還稍不明朗的這段時間,我們迎來了空前未有,表演炸量、節目爆滿的一個下半年。各種規模、形式、地點的表演節目不停在挑戰觀眾的想像和視野。而就像是在回應這個鉅變的時代,不論是面對疫情、科技,還是社群與歷史,每個節目都提出了不同的關照與反思。現在,讓我們從幾個關鍵字開始,回顧幾個本年度蔚為話題、廣獲迴響的劇場製作,看看疫情趨緩之後,劇場又發展了什麼新的功課。
TNL+ 2022/06/24 |
當代馬戲創作從「奇觀展演」走向「劇場實踐」,如何回歸對「人」本身的關懷?
在當代馬戲從「奇觀展演」走向「劇場實踐」的過程中,其實回歸的是一種對「人」本身的關懷——表演者不再僅是技藝的呈現者,而是一個以馬戲說故事的人,在技巧與藝競的背後挖掘表演者對生命、個人、文化的觀照與詰問。相信在時間與舞台的打磨之下,台灣的當代馬戲將會綻放出令人驚豔的獨特面貌。
2021/07/24 |
《超級變變變》、ACG次文化等開幕橋段展現東奧文化優勢,但面對病毒的恐慌仍讓人感到有些諷刺
無論環境再怎麼艱辛,人們還是需要運動、需要藝術、需要揮汗競爭、需要彼此相擁,而整個開幕式對於有限的表演人數、空曠的空間、影像科技的運用,便表現出某種在諸多限制之下的權宜作法,這樣的妥協與堅持,或許是最能呼應當今世界現狀的。
2021/05/04 |
【劇場】《複眼人》改編被砲轟是「敷衍人」,大家為什麼這麼生氣?
一部戲演完被黑特、批評並不稀奇,但是在首演中場休息之際,作品的下半場還沒開演便在網路上迸裂出排山倒海的差評,那就不常見了。《複眼人》到底出了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