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孟凱

發表文章數:73

個人簡介

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揚琴主修,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碩士。一個發展不是太成功的音樂人,最大心願是能一手彈琴、一手執筆度過平凡的每一天。

最新文章

TNL+ 2023/03/08 | 蔡孟凱

【劇場綠豆糕】朱宗慶打擊樂團《木蘭》:京劇元素適當讓位,讓「音樂」與「劇場」得以分庭抗禮

朱宗慶打擊樂團2010首演、2013修訂重整的擊樂劇場《木蘭》,可能是這類「音樂劇場」作品裡頭最為成功的一個製作之一。而《木蘭》的文本不以我們耳熟能詳的,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情節和故事作為描述的主體,而是採非線性的敘事手法,將重心放在花木蘭在少女、軍人、歸鄉者之間的心境轉換。換言之,《木蘭》意不在塑造一個女英雄,而更像是一名平凡女子的成長故事。

TNL+ 2022/12/29 | 蔡孟凱

【2022台灣年度表演藝術回顧】「偶戲、沉浸、共製」三大關鍵字,疫後時代的劇場準備好了嗎?

今年台灣在各大藝術節百家爭鳴、各地場館與文化局處彼此拚搏的情況下,除去4至6月疫情還稍不明朗的這段時間,我們迎來了空前未有,表演炸量、節目爆滿的一個下半年。各種規模、形式、地點的表演節目不停在挑戰觀眾的想像和視野。而就像是在回應這個鉅變的時代,不論是面對疫情、科技,還是社群與歷史,每個節目都提出了不同的關照與反思。現在,讓我們從幾個關鍵字開始,回顧幾個本年度蔚為話題、廣獲迴響的劇場製作,看看疫情趨緩之後,劇場又發展了什麼新的功課。

TNL+ 2022/06/24 | 蔡孟凱

當代馬戲創作從「奇觀展演」走向「劇場實踐」,如何回歸對「人」本身的關懷?

在當代馬戲從「奇觀展演」走向「劇場實踐」的過程中,其實回歸的是一種對「人」本身的關懷——表演者不再僅是技藝的呈現者,而是一個以馬戲說故事的人,在技巧與藝競的背後挖掘表演者對生命、個人、文化的觀照與詰問。相信在時間與舞台的打磨之下,台灣的當代馬戲將會綻放出令人驚豔的獨特面貌。

TNL+ 2022/04/09 | 蔡孟凱

歌劇院要開始賣義美小泡芙了嗎?關於國表藝新任董事長的質疑與思考

經過兩年多的疫情衝擊,表演藝術界至今仍未能完全找回原本的運作步調。在劇場仍只有疫情前約六成消費力的低迷現狀之下,更需要一個足以領導產業突破困境的領銜者。對於這麼一個舉足輕重的位置,藝文社群恐怕並沒有那種「讓誰試著做做看」的閒情逸致。

2022/01/05 | 蔡孟凱

【劇場】藝術與沉浸式科技的碰撞,從《蕩寇誌・終極英雄》看「影像轉譯」的成與敗

近年來,針對「沉浸式劇場」的創作與討論層出不窮,或許國內仍未能稱之「顯學」,卻無疑是近年藝文界極其矚目的key word。而如雙融域和當代傳奇劇場《蕩寇誌・終極英雄》如此高規格,科技藝術與表演藝術的結合,雖不致後無來者卻也足以堪稱前無古人。

2021/12/08 | 蔡孟凱

【劇場】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請辭震撼彈,公部門與公營劇團的歷史包袱再度浮上檯面

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此前拋出請辭震撼彈。有鑑於此,這篇文章嘗試對於公權力成立及經營公營劇團的議題提出若干思考方向,若現今的混亂和迷惘,能夠喚起藝文社群對這個議題的重視和討論,我想或許可以是這個事件對國內戲曲環境僅存的一點積極意義。

2021/10/07 | 蔡孟凱

疫情下的白晝之夜:我們只能在自家電腦前盯著城市地圖,假裝流浪、佯裝微醺

過往,若是疫情沒有走進我們的生活,我誠心等待白晝之夜在臺灣還能夠進化的可能樣貌。但如今,我只願明年的白晝過後,我們能有希望奪回那個真正自由的不眠之夜。

2021/09/27 | 蔡孟凱

【劇場】大疫來臨,線上為解?談表演藝術實踐線上展演的突圍與失落

我們靠著口罩和酒精維持看表演的節奏,不到一年卻又被打回疫情恐懼的危崖:如果以後我們只能賣梅花座怎麼辦?如果以後每年劇場都會被迫熄燈一季怎麼辦?我們都知道線上展演有它的侷限,但如果有一天實體展演再也撐不起一個劇團、一個藝術家的時候,又該怎麼辦?

2021/08/09 | 蔡孟凱

東奧閉幕表演雖有亮點但欠缺合理編排,2024巴黎接棒的表現也稱不上振奮人心

考慮到東京奧運在疫情環伺,表演者和觀眾人數都極為緊縮的條件下規畫節目的艱難與妥協,北野武的評論或許稍嫌武斷了些,但同時我卻也不可否認,無論開幕式或閉幕式,2020東奧的表演節目都缺乏適當的整合與合理的鋪排。

2020/06/04 | 蔡孟凱

除了批判台灣市場不夠大、政府不作為、教育太失敗,藝術家們還可以做什麼?

身為藝術家,如果你真的下定決心將人生投注在舞台上為藝術燃燒,那與其無止盡的靠夭市場不夠大、環境不友善、政府不作為、教育太失敗,相信我,真的還有很多事情值得你花心思好好思考。

2020/05/12 | 蔡孟凱

專訪當代傳奇劇場行政總監林秀偉:肺炎疫情下的重擊,劇團的變與不變

當代傳奇劇場原本今年要在第48屆香港藝術節演出由藝術總監吳興國和上海崑曲名家張軍連袂登台,以京崑藝術詮釋莎士比亞同名劇作的《凱撒》。卻因為肺炎疫情的關係不得不取消。為此,特別專訪當代傳奇劇場行政總監林秀偉,聊聊表演藝術團隊是如何面對當下的衝擊以及對未來的展望。

2020/05/05 | 蔡孟凱

台藝大校區改建社宅爭議:「使用」不等於「經營」,何不建立起文創園區與浮洲地區的價值鏈結?

臺藝大現任校長陳志誠4月22日於臉書驚曝,內政部營建署有意收回臺北紙廠用地,規劃作為社會住宅用地。更指出教育部今年起甫委託臺藝大辦理社會責任計畫,並將文創園區做為創生基地,卻旋即傳出內政部將收回第二校區的消息,引起校內外藝文、教育界人士踴躍討論。

2020/03/28 | 蔡孟凱

劇場線上展演的可為與不為:表演藝術在武漢肺炎下的絕處逢生

在劇場被迫關門的時候,朝數位化另闢蹊徑成為藝文界最直覺的選項之一。而至今各領域的藝文工作者在網路世界所展現的創意、熱情、與堅持,都無疑是劇場寒冬之下最令人暖心的景色。線上展演是一個(夠)好的解方嗎?前幾天臺灣民眾黨立委在質詢時就能成為很好的討論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