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孟凱

發表文章數:76

個人簡介

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揚琴主修,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碩士。一個發展不是太成功的音樂人,最大心願是能一手彈琴、一手執筆度過平凡的每一天。

最新文章

2017/08/17 | 蔡孟凱

法國蒙提尼亞藝術節(二)在鼓聲中開幕

開幕式在馬來西亞二十四節令鼓聲中緩緩開始。2009年成為馬來西亞國家遺產項目的二十四節令鼓,是象徵東南亞華人文化傳承的表演藝術,二十四節令鼓指涉24面代表二十四節氣的單皮大鼓,每個節令鼓各有各自的鼓點及肢體,意象式的呈現東南亞華人遷徙奮鬥的強健精神。

2017/08/13 | 蔡孟凱

法國蒙提尼亞藝術節(一)踏進傍河山城

正當我們各自駝著行李安置房舍時,突然聽見走廊傳來華語聲,馬來西亞的演出團隊正好與我們入住同一棟宿舍,雖然並不是第一次在異國遇上操同語言的朋友,但碰到嚼同一語言的表演者倒還是第一次,他們似乎也有一樣的驚喜。

2017/07/28 | 蔡孟凱

走進「第四面牆」的裡側:評互動劇場《After Piece_從今以後》

觀看新生創作者或表演團隊的作品,往往是一個新鮮有趣的體驗。初出茅廬的創作者總是雄心壯志、滿懷野心,形式力求創新、文本務必新穎。創作手腕的生澀有時反而是一種優勢,在創作程式與藝術風格確立之前,新生團隊往往表現出的是更多未知的可能性與潛力。

2017/07/10 | 蔡孟凱

當代歌樂的無盡求索:評國樂歌劇《李天祿的四個女人》

《李天祿的四個女人》確實在臺灣當代歌劇創作留下深刻的一筆,本土歌劇創作歷時數旬有餘,雖不乏佳作卻仍在試驗階段,每一部創作都是一次刻骨銘心的無際求索。

2017/06/12 | 蔡孟凱

劇場接待人員的日常思考:遲到和觀眾扮演的角色

問題是你們票卷上就是要寫清楚啊,演出時間跟演出開始時間不一定是一樣的吧?你們也沒說半小時前就可以進場啊?

2017/06/05 | 蔡孟凱

失落與昇華之間:2017臺中歌劇院TIFA回顧

今年臺中歌劇院與台灣國際藝術節的主題是「青春」,青春兩字聽來洋溢非凡,但如何用表演藝術演繹這個少者歌頌、老來追憶的千古命題,也確實十分值得剖析一番。

2017/05/19 | 蔡孟凱

苦酒夾心巧克力:《勞動之王》的甜蜜、刻板和苦澀

在人人都為生活苦惱的今日,掩耳盜鈴式的甜美小確幸已不足撫慰社會大眾,《勞動之王》選擇的路線表面上看起來十分不討喜,但至少是誠實地面對現今人們遭遇的困境與艱難。

2017/04/26 | 蔡孟凱

閉門者孤芳自賞,入世者焦慮恐慌:評《少年金釵男孟母》

《少年金釵男孟母》從劇名便已告訴觀眾,這齣戲談的是性別,談性別的戲劇作品族繁不及備載,真正的課題是要用性別去談什麼?怎麼談?

2017/01/27 | 蔡孟凱

我愛的可能是自己:《Solo Date》為愛情續命

或許,比起愛人本身,我們更看重的其實是深愛著的自己。當愛人逝去,回憶再美都無以比擬兩人談笑、相擁、依偎。

2017/01/15 | 蔡孟凱

黃連煜《為山歌而唱》:有歌、有山就有家

經過數十年從藝生涯的洗禮,客家語彙早已深深鎔鑄在黃連煜的每一個音符,無論曲風、手法、配器、編曲如何改變,其中的關懷與情感未曾消散,日漸濃厚。

2016/12/03 | 蔡孟凱

《騷2016》:行至水窮處的跨界展演

董陽孜製作的《騷》系列書法藝術跨界劇場已然邁入第三個年頭,《騷》系列最初於2014年受兩廳院TIFA藝術節委託創作,結合書法藝術、多媒體、舞蹈、爵士樂即興,編織成一獨特的「書法藝術跨界劇場」,今日也已邁入第三個年頭,《騷2016》的野心若仍僅止於「挑戰讓書法線條飛舞於劇場空間」,那未免太過小覷跨界創作的無窮生機。

2016/11/20 | 蔡孟凱

《孤絕的詠歌-冬之旅》:在彼岸等著我們的只有自己

當伊恩.博斯崔吉看著青澀的自己,吞吐那再也熟悉不過的字字句句時,同時也在回想著那些反覆練習、雕琢旋律的漫漫長夜,記憶一瞬,稍縱即逝的光陰卻無疑是彌足珍貴、雪落有聲。

2016/10/30 | 蔡孟凱

《糾纏Plexus》:我們甘之如飴的生命桎梏

《糾纏Plexus》是奧雷利安.博睿《女舞者肖像三部曲》的第二部,在凝重近乎窒息的氣氛營造中,整齣舞作像一面漆黑如沼的鏡子,觀者從這部生命寓言裡尋找自身命運的脈絡,摸索每一個繫在靈魂上的千千心結。

2016/10/22 | 蔡孟凱

《吟唱東方最美詠嘆調》:當黑月升起,是誰唱著自己的歌?

在擺脫行當、卸下裝飾、褪下水袖之後,廖瓊枝走出文本,在舞台上灑脫的扮演一回「自己」,從藝數十年的人生所綻放的光彩和悸動,全然不遜於她曾詮釋過的任何一個經典角色。

2016/09/23 | 蔡孟凱

尋,不尋得著里山:環境劇場《尋,里山》怎麼走進都市

當歌劇院小劇場的外門開啟,往劇場外尋找新生的「里山」時,映入觀者眼簾的卻是高聳林立,臺中市七期重劃區的高樓豪宅,觀眾與演員在水泥叢林裡穿梭尋找長年不復見的山林田園,畫面不免顯得尷尬而窘迫。

2016/09/11 | 蔡孟凱

幻化舞劇的政治隱喻:儀式劇場《淨.水》

《淨.水》用富有表演藝術精神的方式將國家歌劇院呈現給在地民眾,著實是一齣浪漫而唯美的政治隱喻。

2016/09/03 | 蔡孟凱

瑞士FIFO藝術節見聞錄(五):祈禱、薩克松、謝幕

這是我們最後一次在瑞士見面了,即便網路的無遠弗屆能讓我們在跨越六個時區的彼方聯絡情誼,今日的時光仍讓人不禁感嘆和不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