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發表文章數:2036

個人簡介

時代雜誌是全球最受信賴的新聞來源,透過卓越報導、文字與攝影捕捉那些形塑我們生活的事件。時代集團旗下擁有100個經典品牌如時人(People)、運動畫報(Sports Illustrated)、時代(Time)、與財星(Fortune)等雜誌,以及其他如英國創立的Decanter、Wallpaper等超過50個各式各樣的媒體品牌。

作者常用關鍵字
最新文章

2019/12/10 | TIME

《耶穌是王》:肯伊威斯特找到了上帝,卻失去了靈感

知名饒舌歌手肯伊威斯特推出全新專輯《耶穌是王》,眾所矚目中誕生,但是其成績卻差強人意,這張專輯的概念看似崇高,但這也是他最沒有野心的一張專輯。

2019/12/09 | TIME

我辭去工作、在家裡廚房開了一個烘焙坊,我是怎麼成功的?

今天這個小廚房,擁有包括Dior、Revlon、Netflix以及Google等高知名度客戶,但創辦人仍認為不要辭去平日工作後,又因為沒有錢就扼殺你的夢想,重點是「如果你個人不夠有錢,你一定要同時有兩份工作。」

2019/12/05 | TIME

在英國醫生眼中,美國健保制度有多崩壞?

國民健保署是一種承諾、一種保障,它一直為你著想不是因為你有錢或是你有對的保險,而是因為這是對的事。

2019/12/04 | TIME

我曾以為「反猶太主義」在美國已成過去式,直到去年發生猶太教堂槍擊案

我決定在養育我的孩子時,不要讓納粹大屠殺的陰影再環繞著他們,然而在一年槍手拿著AR-15步槍衝進猶太教堂殺了11個教徒後,醜惡而暴力、危險的反猶太主義,開始清晰的展現在世人面前。

2019/12/03 | TIME

這12個科幻電影般的發明,將改變2020年的醫療與健康產業

口袋大小、袖珍型超音波儀器、自動送藥物的無人機、虛擬實境的復健儀,診斷癌症的電腦軟體,沒有人能夠預知未來,但這些醫學領域的創新發明,或許可以讓我們窺見一斑。

2019/11/29 | TIME

「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可能帶來光明的未來,但也仍有許多挑戰

我們需要能夠遵循的規則,而不是終止這項技術的應用。制定規則的過程能讓社會進行對話,這是很重要的,因為現在與未來,都還是會有很多人有興趣想要編輯人類生殖細胞。

2019/11/28 | TIME

科學家「總是在改變主意」,為何我們還是應該相信他們?

有些人爭論我們不該相信科學,因為科學家「總是在改變主意」,但新的觀察、想法、解釋會帶來創新,透過集體決策與大量科學知識的穩定性,改變想法其實是值得讚揚的,改變其實就是科學的長處而非弱點。

2019/11/27 | TIME

迪士尼工作室隨處可見的女性員工,引領了電影業的女性角色革命

迪士尼從1930年代起,便在故事與動畫部門持續聘僱女性藝術家。當時大部分好萊塢動畫工作室都將女性員工限制於油墨和著色部門,負責將顏料塗在賽璐珞片上、替作品上色。在迪士尼工作室,女性員工則隨處可見。

2019/11/26 | TIME

藥物試驗不斷受挫的阿茲海默症,將因這款新藥研發重現曙光

阿茲海默症協會科學部主席瑪麗亞.卡里羅說道:「這一新聞為突破難關提供了機會。這些結果不僅對目前被診斷出患有早期阿茲海默症的人,也對重新展開的預防性試驗具有重大的意義。這是我們在該領域的第一次獲得如此具有改革性的正面新聞。」

2019/11/25 | TIME

美自殺率創二戰以來新高,醫療照護體系如何在自殺防治上加緊腳步?

一項新的醫療途徑正準備帶來正面的影響。造成人們自殺的絕望理由千奇百種,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研究指出,83%的人都會在自殺身亡的一年之前去看某種醫生,因此衛生照護機構便成了預防自殺合理的場所。

2019/11/24 | TIME

隨著現代化,人類身體已經失去許多祖先傳下來的微生物群

有更多的證據指出我們流失這些微生物群的原因,與現代疾病如肥胖、糖尿病、氣喘等疾病有關。讓我們更健康的手段有一些無意的、連帶的影響,擴及這些古老的微生物群,讓它們受到巨大的壓力。

2019/11/22 | TIME

矯正孩子問題行為的有效管教策略?「暫時隔離法 vs. 積極介入法」的長期影響

在2019年9月號的《發展與行為小兒科學期刊》中,德雷頓及其同事完成了一項針對近1400個家庭所進行的研究。他們發現,在那些回報使用暫時隔離法作為管教手段的家庭中,他們的孩子並未面臨焦慮、抑鬱、侵略性、踰矩行為或自我控管問題等增高的風險。

2019/11/21 | TIME

受石棉污染滑石粉可能導致特定癌症?科學家新研究提供強力證據

在《職業與環境醫學雜誌》上發表一項由33位患者做案例的新研究,提供了一些最強而有力的證據,表明暴露於石棉污染的滑石粉可能會導致惡性間皮瘤。

2019/11/20 | TIME

數據科技能幫助最貧窮、脆弱的族群,但這機會正從我們手中流失

數據正在徹底改變人們生活的各個層面,但這影響卻沒觸及到每個人。眼前有個大好機會可以使用數據科技來改善最貧窮和最脆弱族群,尤其是母親和小孩,但是這機會正在我們手中流失。

2019/11/19 | TIME

吸食電子煙就醫人數上升,但大麻業者卻嗅到了機會

許多含有四氫大麻酚的電子煙產品疑似使得近1300人患上疾病,並造成逾24人死亡,但對大麻業者來說,這次的危機反而讓人們遠離非法商品,並將他們推向合法貨源,反而是一項機會。

2019/11/18 | TIME

在公司往上爬的同時,如何維持與同事的友誼?

拿下管理職之後,原本職場上的朋友關係就變得尷尬嗎?八位在不同領域的領導者告訴你,其實職場上的管理效率和友誼,是可以兼備的。

2019/11/17 | TIME

Netflix原創作品《國王》:莎翁原著四部曲《亨利亞德》在寫些甚麼?

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的劇本成為人們娛樂的來源,包括在舞台與銀幕上,已有好幾個世紀了。Netflix原創電影《國王》又一次改編莎士比亞劇本的,然而,在《國王》背後的所有真實故事,以及莎士比亞如何描述這段歷史是需要探究的。

2019/11/14 | TIME

華爾街股災90周年:為何人們總是對1929年股市崩盤有錯誤理解?

一個最巨大的迷思是股市崩盤造成經濟大蕭條,每位學校孩童在社會課上都是這麼學到的,但金融歷史學家並不認為證據有這麼確鑿。所以事實的真相到底是什麼?銀行發放了太多不良貸款和投機買賣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