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選舉專區
二十年前,台灣的單口喜劇(stand-up comedy)表演尚未廣為流傳。如今,多虧一群堅持不懈的表演者,事業終於開始起飛,新一代表演者帶來一個可以跟隨的典範——儘管其發展方向並不是每個人都期望的。
國際市場是台灣產後產業擴張的下一個前沿陣地。憑藉著超過40年的經驗架構,台灣是產後護理產業的市場領袖,其行業顧問因而成為在海外建立產後護理基礎設施的理想合作夥伴。例如,中國的產後護理中心在過去五年從3000家增長到超過10000家,而馬來西亞現在有500家中心,其中許多都是由台灣專家擔任顧問所建立的。
台灣企業的經理人開始注意到印度的潛力,並正探索在該國的新投資機會。十多年來,台灣一直想和印度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但莫迪並未做出回應。專家認為,從新德里拒絕加入由中國支持的RCEP來看,「印度製造」的計畫目的,其實是吸引外國對印度本土製造業直接投資,而不是促進貿易。
隨著國際社會對台灣研究持續增加,台灣已逐漸被視為一個獨立的實體,而非中國學術研究附屬的一部分。正如俄亥俄州立大學地理學系副教授伍德沃思解讀:「如果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便沒有必要進行台灣研究。」
美國波本和裸麥威士忌若想在台灣市場與蘇格蘭威士忌爭雄,必須得到資金充裕的品牌全力培養市場,以及克服熟成年份、品牌、酒款品質的偏見。若以市場對日本威士忌的那般熱潮洶湧為前車之鑒,若願意投入時間和努力,台灣將會是一個充滿無窮前景的市場。
面對大量流入海洋、威脅海洋生物生存的海洋廢棄物,台灣各界正努力做好海洋垃圾管理,並在過程中創造全新的收益模式。而台化公司的計畫已證明:蒐集、回收海洋廢棄物再製成尼龍布料,技術上不僅可行,還能獲得收益。
為補足不斷減少的勞動人口,台灣計畫自海外招聘40萬名人才。然而,僅憑台灣官方核發的收入簽證,以及國內所提供的英語公共服務,足夠讓台灣與鄰近國家競爭嗎?
氣候變化對咖啡豆品質產生負面影響,而農委會農業試驗所相信自己或許為台灣咖啡農找到了解答:她和其他研究人員過去15年間一直在試驗咖啡育種,研發出台灣第一款適合在高、中、低海拔氣候種植的咖啡豆——台農一號。
如何對抗海峽對岸的專制惡霸?對許多年輕台灣人來說,幽默似乎是最好的答案。像是YouTube上爆紅的「眼球中央電視台」等政治諷刺頻道,正迅速獲得廣大網友關注,而他們的首選議題,就是中國與台灣曖昧不明的國際地位。
比起西藥,清冠一號價格更為親民,使中藥成為開發中國家抗疫的可行選項,話雖如此,由於清冠一號並未像西藥一樣經過嚴格科學審查,可能造成中藥在國際上的接受度受到限制。
能源轉型不僅需要改變消費方式,還需要產業結構發生根本性變化。 在某些背景下,價格不過是影響個人決策的因素之一。許多專家認為,台灣的用電者必須正視其真實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