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德趣談

發表文章數:234

個人簡介

在香港土生土長,2014 起居於德國南部,曾在當地大學任教語言學。現於當地攻讀語言學博士和任職語文老師。專頁旨在發掘德語世界的趣聞和鮮為人知的一面,歡迎各位讚好和關注。

作者常用關鍵字
最新文章

TNL+ 2023/06/10 | 留德趣談

居德的港人,應該認識另一端的同鄉

有機會去指南針的另一極,旅遊路過也好,公幹短留亦好,能夠認識德意志土地另一方的同鄉,都是美好的體驗。因為德國南北的相異不少,聽聽那裡的同鄉分享經歷,有如親身到了那處生活。

TNL+ 2023/06/09 | 留德趣談

我們乃雲達不來梅——德國人地方之情

在德國街頭,時見小孩穿著地區體育會制服,放學後坐車去體育會練習。德國的體育會,都有五花八門的名稱,最常見的簡稱包括SV、SC、SSV、SG等,也就是體育會的不同叫法。看見這些制服,我都會好奇地搜搜他們所屬的體育會,發現原來他們都有足球隊,在業餘聯賽作賽;此外亦有田徑、游泳和網球部。

TNL+ 2023/06/09 | 留德趣談

用「德國票」遊邊境,尋無數待發掘的異地故事

來自邊境小城的德國人,自我介紹時總愛提到自己來自德國與某外國邊境。或許因為自己家鄉鮮為人知,聽聞之外國人更希,反而提到鄰國的名字,別人會更易知其位置,在腦袋裡的地圖悄悄釘上這城市。

TNL+ 2023/05/13 | 留德趣談

看別人的出生地,細味上一代的飄泊歲月

認識一些德國出生的亞洲人,他們都在德國讀過幼稚園,但其後隨父母搬回家鄉,長大後又回德讀大學。有些港人的父母當年在德國留學,並誕下他們,其後回到香港定居。這些子女卻一直有學習德文,對德國有份獨特的感情,中學或大學畢業後選擇回到自己的出生地生活。

TNL+ 2023/05/05 | 留德趣談

我們要執著於自己的出生地嗎?

在哪裡呱呱落地,自己一定不記得那一刻。誕生在哪裡,何洲何地、何經何緯,都不由自己選擇。或許出生沒多久,就隨父母移民外地,從此再沒回去;又或者出生時經歷戰亂,像七十年代越南或柬埔寨,自己卻有幸得到歐美夫婦領養。出生地是自己的根,重要性不下於父母。

TNL+ 2023/05/04 | 留德趣談

在外地,常被人問到粵語是否有自己一套文字

沒學過中文的人,要是能夠分辨正體和簡體,已是十分厲害。很多來港多年的外國人,要是給他們兩個招牌或兩篇文字,分辨哪是正哪是簡,相信很多人都未必做到。

TNL+ 2023/04/27 | 留德趣談

德國人怎樣讀米歇爾的《Becoming》?

有些人問過我,德國人有沒有國際視野。我說,判斷一個德國人國際視野如何很簡單,就是看他家中有多少本英文書。家中英文書多的德國人,對外國文化都有濃烈好奇心,就算只是看過四分之一的書,國際觀也不會差。

TNL+ 2023/04/25 | 留德趣談

在東德生活的港人,會比在西德地區困難?

帶領捷克民主化的哈維爾,接受訪問時多不會與記者有眼神接觸。民主化後,他的多年好友、同是捷裔的前美國國務卿奧爾布賴特就常跟他說,在外國接受訪問要看別人的眼睛。但哈維爾說他不會,因為他在捷克被秘密警察偵訊多年,知道要是看著別人的眼睛,會很容易被對方說服和帶方向,講出對方想要的話。很多上一輩的東德人,大概也有同樣的經歷,不會輕易信任別人,甚至連朋友都不信任,更何況是不同族裔的人。

TNL+ 2023/04/22 | 留德趣談

如何信任,也談如何成為別人信任的人

能夠分辨甚麼值得信任,並成為別人可以信任的人,是很漫長卻重要的功課。所以為何在外地的人常提醒同鄉不要貪小便宜去逃票或逃稅,更不要欺騙當地人的信任。因為一旦信任破裂,就很難再贏回來,對方也會對你這個種族有偏見。

TNL+ 2023/04/22 | 留德趣談

在外地生活,幸有那一隅

每次重走這段路,都看到站在前面的是年少的自己。我很想拉著他,叫他不要走這麼快,走路要小心,還有教他怎樣講德文、怎樣待人處事。然而我每次想扯著他也扯不到。因為沒有他那年所經歷過的事、所犯過的錯,就沒有今天的我。

TNL+ 2023/04/19 | 留德趣談

德國王室中的巴州國王——路德維希三世

巴伐利亞州大報《南德報》報導法蘭斯出版回憶錄,說到假若今天巴州還有皇室,法蘭斯將會是一眾讀者的國王。不少外國人,包括港人,都對英國皇室有感情,但對德國皇室則陌生。

TNL+ 2023/04/17 | 留德趣談

德國議員在英國——賀候絲

89年在西柏林居住的賀候絲,說過圍牆倒塌是影響她生命的大事。那年她親眼見證這時刻。不知道假若她選擇留在德國,今天會否在德國政壇出一分力?

TNL+ 2023/04/17 | 留德趣談

在德國必看的「第三台」

認識一位居德印度朋友,在街上接受第三台訪問,問及對防疫措施看法。第三台找人街訪,都不看膚色,假設不同族裔都可以是當地人。而且不只是德國人,而是那個州或城市的人。

TNL+ 2023/04/01 | 留德趣談

跳進另一世界——淺談德國年輕政治人物溫慧琪

溫慧琪(Wiebke Winter)是基民盟重點培養的新人,看準她有能力成為下一個默克爾。這個前執政黨輸掉上屆大選,無法入閣下,銳意培育新人。

TNL+ 2023/03/28 | 留德趣談

德文「朋友」有Freunde、Bekannte之別——在外國認識當地朋友

有時在德國的社交場合,見到一些當地人對很多國家都認識深厚。問及原因,他們都會說因為有當地朋友。其實有朋友不代表了解深入,還要看自己的求知欲。

TNL+ 2023/03/28 | 留德趣談

聽貝理雅講英文,憶起兒時

不同人物都有地方口音,與學校所教的英式口音和標準普通話大相逕庭,唯讀貝理雅是講接近Received Pronunciation的英式英文,在向英國國民致詞時咬字清晰,所以連我一介小學生都略為聽懂,至少覺得這是英文。

TNL+ 2023/03/25 | 留德趣談

Student*innen是甚麼?對於非母語者,有些問題被誤會是「阿茂整餅」

在外地生活,聽著非母語時,使人思考到同一個字詞可有不同意思。德國人說話直接,說「不好」時,或許代表其實你已做得不錯,但仍有些欠佳之處;然而華人說話較婉轉,很少直接說對方做得不佳。而一些歐洲語言的字詞亦常被華人誤解。例如

TNL+ 2023/03/18 | 留德趣談

與香港相似的德國城市——漢堡

不單對於香港人,漢堡對歐洲人和南德人都有種吸引力和神秘感。而一些港人認識的華人,都曾在漢堡留下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