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金財

發表文章數:145

個人簡介

畢業於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班。現任職於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並兼任學生事務長一職。在研究領域方面,主要為政治學、國際關係;跨及中國研究與兩岸關係領域。目前研究焦點主要集中於中國民營企業家政治參與、政商關係、土地財政與地方治理、基層選舉與治理,及全球化與兩岸政經關係、民進黨台獨論述與兩岸政策轉型。在學務實務方面,關注學生品格教育、服務學習、社團輔導、學生自治與權利。現任中華學生事務學會副理事長、臺灣服務學習學會理事(曾任秘書長)、中華學生社團教育學會監事。

最新文章

2020/09/23 | 柳金財

海峽論壇「求和說」的前後態度轉變,可觀察出中共對國民黨的實際立場

王金平宣布出席海峽論壇後發表「求和說」被批評的「央視頻」,後來更改口吻的做法比對中共對國民黨的態度,其實可以看出中共當局自知失言下的處置態度,以及國民黨在其中發揮的冷卻作用,不過這種調整也並非完全沒有底線。

2020/09/21 | 柳金財

「反腐倡廉」的中國糧食政策,是居安思危還是欲蓋彌彰?

在疫情與水患夾擊之下,習近平多次公開提倡「節省糧食」的作為,並提出多項禁奢政策,雖然至今官方仍表示中國國內糧食供應屬於安全狀態,但這些政策也透露出中國糧食危機的隱憂。

2020/09/18 | 柳金財

國民黨放棄以政黨名義參與海峽論壇,會造成哪些政治效應?

歷經一連串事件,國民黨最終收回了王金平代表參加海峽論壇的決定,也要求黨籍立委勿參加,但在這樣決定之下,反而在兩岸中央對中央的溝通管道失靈後繼續失去溝通機會,更會帶來一波骨牌效應。

2020/09/08 | 柳金財

拆遷抗爭不斷,「土地依賴症」迫使地方政府難以擺脫「以地生財」困境

因應中國社會快速城市化和工業化開發快速侵蝕農地,許多農民家園遭強拆而「上訪」北京後,中國新的《土地管理法》於2020年1月1日實施,然而各種各式各樣土地徵收及拆遷事件,卻還是層出不窮。

2020/08/26 | 柳金財

中國對台政策可以「兩岸一家親」與「九二共識」,區隔對待「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

綜合各項民調,疫情後兩岸民間互相的分歧和對立持續增加,而台灣對政府的支持度也節節上升,這樣的民氣也進一步加速衝突的惡化,自此之下,兩岸若要重新啟動對話與交流,應該從城市對城市的交流開始,並開創新的「通關密語」當作新的對話基礎。

2020/08/21 | 柳金財

美中對抗局勢更勝「冷戰2.0」,台灣「聯美抗中」的路線正確嗎?

當蓬佩奧的演說對「中國和平崛起論」質疑,中美關係衝突也進一步的擴大化,進入猶如新冷戰的互動模式,彼此污名化、妖魔化對方,而夾在中間的台灣,立場若對美國一面倒,反而可能強化兩岸的敵對情勢。

2020/08/11 | 柳金財

教育部「在學陸生返台政策」朝令夕改,髮夾彎的背後原因是什麼?

教育部開放在學陸生回台的政策突然轉向,起因雖然是因為中國方面對「大通證」的刁難所引起,但整起事件構成的種種因素,卻也顯現了政府內部溝通不協調的問題。

2020/08/06 | 柳金財

SOGO案對民進黨最大的影響,是撼動蔡英文好不容易穩下的「派系共治」

民進黨在黨權力與中央的結構分配,皆呈現「派系共治」特徵,然而隨蘇嘉全離開總統府秘書長一位,可能喪失未來可能接替閣揆角色之優先排序,可能導致黨權與政權的「派系共治」機制,失去多元制衡力量,而這將削弱蔡英文為派系共主的地位。

2020/08/04 | 柳金財

錯過麥穗撿到麥子?李登輝「一中論述」主張變遷,及其對兩岸關係衝擊

從李登輝到陳水扁的主政期間,「一個中國」的論述雖然不斷保持,但也不停變遷,從堅持「一中原則」到主張「去政治化一中」、建構「未來一中」,但這些論述的改變,卻好像也難突破兩岸敵對的政治僵局。

2020/07/30 | 柳金財

「兩岸一家親」取代「九二共識」,成為兩岸城市交流的新密碼?

目前「九二共識」仍是「國共論壇」、「民共論壇」或「兩岸當局或領導人會談」的「通關密語」,然而,若中共對台政策也以「兩岸一家親」對待「地方層級政府」,甚至更能驅動「地方包圍中央」的圍堵效應,台北市舉辦的雙城論壇就是一例。

2020/07/10 | 柳金財

《港區國安法》通過後美日等國如何回應?台灣人又如何看待?

《港區國安法》通過後,不僅引發西方社會及東亞民主諸國對中國威權主義批判,同時也對台灣社會恐產生「雙面刃效應」:既產生「寒蟬效應」,也增高「反中」路線的飆漲。

2020/07/04 | 柳金財

解析「港區國安法」:規範了哪些事、如何定罪、又會影響哪些人?

「港區國安法」固然強化了對台灣民眾尤其台獨主張者的震撼效果,但也會加劇台灣人的危機感,從而激起獨派促使蔡英文採取更多刺激或反制行動,一邊讓香港民眾產生「寒蟬效應」,同時迫使台灣走向強硬反制兩岸的路線。

2020/06/30 | 柳金財

中印邊境衝突強化「中國威脅論」,反中聲浪將再次偉大?

此次中印邊境衝突事件,極可能在印度國內再度掀起一波「反中」情緒。這種「反中」聲浪,可能為極端台灣主體意識者所操作,台灣內部也是自2019年「兩制台灣方案」、「香港反條例修正風波」、「2020台灣總統大選」及「罷免高雄市長韓國瑜事件案」,不斷激化「反中」聲浪。

2020/06/24 | 柳金財

國民黨兩岸新論述若拋棄「九二共識」,只是為反中而反中

當國民黨提出一套新兩岸論述,然卻接近於民進黨論述,反而會導致國民黨論述被民進黨所吸納,民進黨也不會因此而停止抹紅及抹黑國民黨,而且若要相比,國民黨原本能與中國建立「正常的、定期溝通協商管道」的兩岸論述,其實反而是較具政策競爭優勢的。

2020/06/12 | 柳金財

罷韓之後,不論藍綠或兩岸的「政治對立」都增加了

政黨間互鬥及權力競逐,激化台灣社會衝突,造成台灣政治社會秩序的極度不穩定,而罷韓案背後隱藏的「反中」情結,更會刺激中共當局對台政策採取更為單邊主義的片面行動——尤其在軍事及外交領域強加壓制。

2020/06/08 | 柳金財

對抗「法理台獨」的底線:中國通過《反分裂國家法》的戰略價值及政治意涵是什麼?

自2016年蔡英文執政以來,中共政府工作報告主要集中在重申「一個中國」、「九二共識」、「和平統一」、反對台獨立場及促進兩岸交流與合作,但2020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政府工作報告中,並沒有出現「九二共識」、和平發展及和平統一,而是「反對與遏制台獨的分裂行徑」,顯示現階段中共對台政策目標轉向「反獨促統」,強化以軍事威懾反獨的力度大增。

2020/06/02 | 柳金財

遞出橄欖枝還是短兵相接:中共政府工作報告未提「九二共識」該如何解讀?

中共當局政府工作報告涉台整個篇幅與字數上縮減,往年報告中所提的堅持「一中原則」、「九二共識」等關鍵字眼,在報告中濃縮為「我們要堅持對台工作大政方針」。「大政方針」涵蓋「一中原則」的統整性表述,顯示中國大陸對台政策的基本原則立場並未鬆動。

2020/05/25 | 柳金財

兩岸無「共識」,沒有ECFA的台灣會造成哪些影響?

ECFA至2020年6月29日將屆滿10周年,依據「國際貿易規則」,過渡期間若超過10年,整個ECFA恐怕自動失效。雖然民進黨當局宣稱「希望陸方不要因政治因素而片面毀約」,但民進黨當局執政前後對ECFA立場並不一致,就種下了這個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