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金財

發表文章數:141

個人簡介

畢業於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班。現任職於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並兼任學生事務長一職。在研究領域方面,主要為政治學、國際關係;跨及中國研究與兩岸關係領域。目前研究焦點主要集中於中國民營企業家政治參與、政商關係、土地財政與地方治理、基層選舉與治理,及全球化與兩岸政經關係、民進黨台獨論述與兩岸政策轉型。在學務實務方面,關注學生品格教育、服務學習、社團輔導、學生自治與權利。現任中華學生事務學會副理事長、臺灣服務學習學會理事(曾任秘書長)、中華學生社團教育學會監事。

最新文章

2019/09/16 | 柳金財

香港反送中:「一國兩制實踐困境」與「經濟社會」的反撲

香港正面臨中產階級相對剝奪感增加,社會財富分配並不平均、住房難、貧富差距大、向上流動難等等的社會問題,使社會相對剝奪感加大,逐漸化為社會的怨懟及不滿。

2019/08/25 | 柳金財

習近平嚴厲打貪,為何中國的全球清廉指數反而倒退了?

中國的「全球清廉指數」在過去幾年持續增進,但去年卻再度下降,其原因除了具針對性且常淪為口號的制度外,分權制衡和公民監督的欠缺,更是反腐成效不彰的根本問題。

2019/08/14 | 柳金財

抗衡暗示武統的「兩制台灣方案」,台灣應有自己避戰方案

過往民進黨政治領袖曾提出各種「兩岸統合論」,包括聯邦、國協、共同市場、關稅同盟等等,只是今日在習近平的新版「一國兩制」下越受擠壓,導致缺乏兩岸論述定調的民進黨,難在兩岸路線上從「守勢」轉變成「攻勢」。

2019/08/08 | 柳金財

一個「泛綠」四種表述:民進黨與新興獨派如何分裂或競合?

最近諸多主張台灣獨立或正名的獨派人士籌組新興政黨,雖然民進黨中央積極想要組成「抗中保台大聯盟」凝聚泛綠,但這波競爭可能只會讓民進黨的政治吸納及包容性愈趨狹小。

2019/08/04 | 柳金財

「反獨促統」還是「以牙還牙」?中國暫停陸客自由行的效應分析

中國當局採取單邊主義不待協商片面做法,無論是宣佈開通M503航線、公佈惠台31項措施及暫停陸客自由行,皆未與台灣當局協商。而台灣當局也採取反制性措施,彼此強硬回擊以牙還牙、互不相讓。

2019/07/12 | 柳金財

不可逃避之惡?《中共代理人法》讓台灣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中共代理人」修法若未取得政黨共識而強行修法,恐形同箝制政黨、團體、媒體及公民思想言論及政治主張訴求的利器及「緊咒符」。

2019/06/02 | 柳金財

六四事件的政治遺產:共產中國「普世價值」與「特殊國情」的衝撞

六四事件的政治遺產啟示著,中國民主化運動需要發展成熟且具高度自主性公民社會,精英與民眾必須形成政治改革的戰略同盟。

2017/10/30 | 柳金財

蔡英文政府「一中論述」的侷限與超越

蔡英文所提依據憲法及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主張兩岸維持現狀,固然可維持兩岸暫時穩定和平;但因未涉及兩岸終局狀態是否邁向統合,致難以化解兩岸僵局。

2017/10/14 | 柳金財

賴清德主張台灣獨立的政治效應

現今賴清德以行政院長身份論及主張台獨,更加證實中國學界及官方的疑慮:蔡賴體制實為暗獨與明獨匯流,維持現狀路線已被基本教義派所綁架,甚至因為啟動憲政改革可能突破兩岸關係定位。尤其是在中共十九大召開前宣稱主張台灣獨立,反而徒增中國對台政策的強硬性。

2017/09/29 | 柳金財

兩岸不能只靠第三軌道:中共十九大前重構民共對話契機

兩岸智庫對話或學者間非正式交流互動,並無法代表兩岸官方協商。這種第三軌道對話,係因民共間始終缺乏互信政治基礎,透過兩岸智庫非正式對話促進雙方溝通理解、增加互信,成為一種不得不選擇。

2017/09/16 | 柳金財

硬的更硬、軟的更軟:「一代一線」與兩岸融合發展困境

基本上,兩岸經濟社會融合受到政治前提所影響,因為民進黨當局不承認及認同「九二共識」及其核心意涵,導致因政黨執政的週期性影響,形成兩岸經濟社會融合「進一步、退一步」的困境。

2017/09/08 | 柳金財

從賴市長到賴院長,向「維持兩岸現狀」靠攏

賴清德市長變成閣揆,從一個治理南台灣充滿濃厚主體意識的地方諸侯到統整國政的最高行政首長,其個人的強烈意識形態將受到憲政體制運作、兩岸關係及國際框架制約。

2017/08/30 | 柳金財

前進還是倒退?「吳敦義路線」不是「馬英九路線」簡單回歸

吳敦義奉行馬英九兩岸路線,無疑的是中間溫和務實路線,然對兩岸關係是否產生最後定風錨作用,仍有待觀察。

2017/08/25 | 柳金財

劉曉波在牢獄中逝世,讓中國失去「和平崛起」辯護利器

劉曉波在牢獄中逝世,無疑的,這讓中國的國際形象更是雪上加霜,更讓台灣支持兩岸統合力量阻却難前,強化支持維持兩岸現狀力度,失去為和平崛起中國辯護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