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9 | 高澄天 「言武俠,必金庸」讓武俠小說的路愈走愈窄,直到今天已無路可走 不論是出於情感認同或真正的精神嚮往,俠義道是不會滅絕的,只是現在的寫作環境,沒有獎、沒有出版社願意「賠錢」出版,讓武俠小說瀕臨滅絕,縱網路上不乏癡心寫手無悔無怨無償發表,但,就我所知,支持得下去的恐怕是億萬中選一。 倚天屠龍記 臥虎藏龍 More... 溫世仁武俠小說大獎 武俠小說 金庸 劍雨 歷史小說 鄭丰 2021/08/28 | 高澄天 擁有十幾個爸爸的散文獎棍:過多的文學獎,桎梏了台灣新生代寫作者的創意 來來去去幾乎同批評審以相近審美觀選出來的得獎作品,固是這個時代肉眼可見最好的之一;然而,無數幽僻小徑裡寂然秘然存有生長的奇花異卉,不代表便不具文學價值。 資源挹注 文壇 More... 環境資源 文學獎 散文創作 李琴峰 稿費 周芬伶 2021/12/12 | 高澄天 想當職業作家選「大眾文學」比「純文學」版稅高對吧?偏偏台灣書市並非如此 對於沒有獎項烘托、名人加持、行銷銀彈支援的本土大眾小說作家而言,竭力寫成八到十萬字出一本書,卻只收到幾千塊版稅,是常有的事(因此可以理解為什麼寫不下去的人這麼多)。 純文學 文學創作 More... 大眾文學 故事性 文學性 陳栢青 小城市 邱常婷 怪物之鄉 出版市場 大眾小說 中國市場 2021/12/26 | 高澄天 談《斯卡羅》《茶金》《華燈初上》:改編並非「再現真實」,否則看Discovery頻道就好了 《茶金》的爭議則在「四萬換一塊」這樣的苛政推給美國是否在為國民黨「洗白」,然後劇接著看下去,會發現美方一直積極想讓台灣站起來,反國民黨被刻化為因循苟且的官僚。然而這個對於原著的改動,是否有戲劇邏輯上的必需性,確實值得討論。 台文系所 台灣文學 More... 台灣語文 國語教育 如懿傳 還珠格格 歷史劇 華燈初上 斯卡羅 茶金 2022/03/25 | 高澄天 【關鍵專訪】朱天文《願未央》:創作是一個人的聖戰,「背向人間」或許是保有自己的最好方式 創作對朱天文來說,就是「做困難的選擇」。因為有刺激、阻礙,於是它迫使你去學習成長,她頗富禪意接著說:「命運不在你碰到什麼事情,而在於你怎麼處理。」 專訪 朱天文 More... 願未央 我記得 朱西甯 文學朱家 劉慕沙 閱讀 鑑賞力 張愛玲 胡蘭成 在民國的黃昏裡 2020/06/26 | 高澄天 蔣亞妮《我跟你說你不要跟別人說》書評:「裸妝散文」讓人讀到層層疊疊的真實 「裸妝」不是不化妝,而是化到看起來像「沒有化」;蔣亞妮的「裸妝散文」讓人讀到層層疊疊的真實,在她淡然瀟灑的行文中,有這麼多椎心刺魄的什麼,但那些通通沒有擊倒她,反而讓她更獨立完整,充滿力量。 蔣亞妮 散文 More... 我跟你說你不要跟別人說 周芬伶 裸妝散文 所有的喜歡抵達愛之前 2021/11/07 | 高澄天 【專訪】《成為男人的方法》作者沈信宏:「真正的男人」不是純度一百的陽剛集合體,而是將陰柔內化 沈信宏所言「成為你自己,接納自己所有的東西,不被他人評價所影響。」或許是我們一生的功課,但,當國家(黨)出面干預「男人該是什麼樣子」,這對性平進程的大開倒車,絕對值得我們戒慎恐懼。 成為男人的方法 沈信宏 More... 專訪 性別氣質 雲端的丈夫 親子關係 父親 散文書寫 中國 娛樂圈 娘娘腔 陰柔氣質 鮮榨文學專欄 2022/01/20 | 高澄天 【島嶼文學漫遊錄】如果思想與情感能夠展現台灣精神,需要在意作家書寫的是台文或中文嗎? 現在四十歲上下的青壯年族群,必定皆曾目睹在族群撕裂(誰才是「本省人」?)最嚴重的時期,以中文書寫的中生代作家皆曾被質疑「算不算台灣作家」。 島嶼文學漫遊錄 台語文 More... 國語 台灣作家 王德威 當代華文小說二十家 出版市場 台語文學 張愛玲 TNL+ 2022/04/20 | 高澄天 【島嶼文學漫遊錄】堅持全台語文才是「正港」台灣作品,只會把餅越做越小 我依然認為,從基礎教育訓練孩子讀台語文,才是最根本的解決辦法。即便我們不乏本土情懷濃烈的高中、大學生會主動學習、親近甚至創作台語文,但在不存在基礎讀者市場的前提下,熱情燒完,也就什麼都沒有了。 島嶼文學漫遊錄 台語文學 More... 語言位階 台語文 影視作品 發表平台 教育 2022/02/20 | 高澄天 【島嶼文學漫遊錄】張愛玲從來傳奇(上):張派作家並非複製體,更近似於一種精神上的依歸 張愛玲在華語文壇無人能夠企及的影響力,使台灣出現了不同世代的「張派作家」,曾經我們以為「張派」指的是一種文字語言或內容形式,然而,在張派作家紛紛「叛離」張愛玲寫出一條自己的路以後,今天所謂「張派」,更近似於一種精神上的依歸——相信文字、共感「華麗蒼涼」,以及,對孤獨一無所懼。 島嶼文學漫遊錄 張愛玲 More... 張派作家 中國 孤獨美學 袁瓊瓊 朱天文 2021/07/28 | 高澄天 文學作為折射當代的三稜鏡,我認為「疫情時代」對寫作會造成幾項影響 大疫時代,台灣的寫作者們共同經驗了三級警戒,甚至自身或周遭的親友曾經確診、痊癒或逝世,可以想見,以這場疫病為主題的書寫將在文學獎場域裡大幅增加。創作可以是當代的鏡像,是投影,是秘而不宣的隱喻或延展得更為深廣的註解。 COVID-19 武漢肺炎 More... 新冠肺炎 文學營 文學創作 座談會 旅行文學 在家工作 媒體識讀 2022/03/20 | 高澄天 【島嶼文學漫遊錄】張愛玲從來傳奇(下):問題從「誰才是張派作家」變成「為什麼要當張派作家」 儘管張迷招牌掉下來仍隨便就會砸中幾個,但,擁有足夠自覺的寫作者早已覺察,脫離創作初始「模仿期」後,愈快摸索出自己擅長、合適的風格更為重要。於是,問題從「誰才是張派作家」成為「為什麼要當張派作家」;真想做張派,首先要處理是,什麼才是一眾張派不曾寫過的? 島嶼文學漫遊錄 張愛玲 More... 朱天文 蘇偉貞 林俊穎 郭強生 張派作家 影像話 影像化 電影改編 選角 孤獨美學 TNL+ 2022/05/20 | 高澄天 【島嶼文學漫遊錄】新一代無人接棒同志文學的「痛苦典範」,不是逃避,而是換個方式看待生命中的痛楚 或許是萬物連結的網路世代給了同志們足夠的勇氣,一個個男同女同大膽現身,Youtube討論同志主題的頻道無數,於是,即便身在暗櫃,只要相信自己「向光」,終能朝外生長,開枝散葉。 媒體識讀 同志文學 More... 痛苦典範 女性主義 邱妙津 女同志 天河撩亂 毒藥 楊邦尼 愛滋病 李屏瑤 羅毓嘉 陳栢青 馬翊航 島嶼文學漫遊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