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楊先驊

發表文章數:23

個人簡介

在新北市長大的雲林北港人——就讀逢甲大學都市計畫與空間資訊學系,曾任職於個別指導補習班擔任社會講師逾兩年半,現任職政治工作、業餘興趣則是寫作。 「The important thing is not to stop questioning. Curiosity has its own reason for existing.」 關心國土計畫與都市計畫及交通等相關政策議題,時記錄所見、所聞、所想之心得小品,並透過個人網站、媒體投書發表議題觀點,同時以實地走訪各議題討論區——以此自勉寫出更有溫度的文章。

最新文章

TNL+ 2023/11/09 | 楊先驊

選戰中的居住正義(下):從大學宿舍與租屋經驗出發,尋找社會投資與包租代管的更好可能

包租代管的模式以多元、彈性的方式立足,到了第四期仍逐步進化中,我們或許可以有更多想法、更多期待,也有可能在包租代管優化中投入的成本,會遠高於尋找區位較佳的社會住宅——用投資的角度看,似乎一切變得有趣起來了。

TNL+ 2023/11/07 | 楊先驊

選戰中的居住正義(中):「包租代管」算社會住宅嗎?青年世代的想像和政府並不相同

大家對於社會住宅的想像,似乎還停留在新建社會住宅,而非更多元的住宅想像。但包租代管確實是抑制房價、有效管理的實際作為——除了符合社會住宅的要素以外,還兼顧解決了空屋率、輔導屋管業的問題,但大家為何還是對此概念的想像,有不同程度的落差呢?

TNL+ 2023/11/06 | 楊先驊

選戰中的居住正義(上) :早年因應軍公教安置而生的「國民住宅」,為何被市場機制淘汰?

1980年台北市開始供應出租國宅,是為今日社會住宅之雛型,但卻在隔年停止興建,顯示「有土斯有財」的迷思依然深植政府與人民心中,宣告第一次的只租不售挑戰失敗。而1989年的無殼蝸牛運動,也見證當時的國宅政策終被市場機制淘汰......

2023/10/01 | 楊先驊

萬有紙廠拆了,然後呢?(下):寧願聞到更多鞭炮煙硝,也不願聞到工廠排出的廢氣

北港在北港糖場、萬有紙廠等工業大咖退場,以及中國醫遷校、台78甲線的幻想近乎落空後,北港朝天宮與北港武德宮默默地撐起了北港觀光產業的火車頭,光是今年1到3月就湧入了460萬人次的遊客。至今,北港依舊是全台香火中心,但除了把香客變遊客外,對這座城市還能有什麼期待與想像?

2023/09/30 | 楊先驊

萬有紙廠拆了,然後呢?(上):在北港糖廠文化園區裡蓋住宅,青年就會回流嗎?

雖然土地開發效益往往決定了計畫案的成功與否,但北港的糖業專用區難道是為了拉高容積率還是實現多目標使用?私有住宅在未來的使用上如何保留「糖村住宅」連結期望?其實目前計劃書內的住宅區、文化主題區、產業發展區、創意聚落、教學體驗館群、文化公園,全部都是僅供參考的模擬圖,難道我看的不是計畫書,是泡麵碗上封面的示意圖?

2023/09/15 | 楊先驊

賴清德萬里老家遭控違建引起選戰攻防,大家還記得辛酸刻苦的125年台灣煤礦史嗎?

台灣的血汗採煤史從1969到1984年的15年間,就罹難了400餘人——他們在高溫、昏暗、充滿粉塵、遍布危機、70公分高、沒有勞安可言的礦坑,撐住了隨時可能坍塌的風險、撐住了塵肺症早逝的折磨,也撐住了全家溫飽的希望。在爭論賴清德萬里老家是不是違建的當下,我更期待台灣人能重新回顧這段採礦史。

2023/03/09 | 楊先驊

大學禁菸行不行(下):正視無菸校園的窒礙難行,接下來我們可以怎麼做?

除了針對大專院校再修一次法或於校外設置吸菸區,最簡單消極的處理方式就是在校門口設置菸柱——反正校門口煙霧瀰漫本可預期,設立吸菸柱起碼減少了菸蒂量,這也能看出「史上最嚴菸害防制法」即使立了,也有很多解決不了的問題。

2023/03/08 | 楊先驊

大學禁菸行不行(中):另類校園戒嚴,無菸大學對於癮君子根本就是假議題

校園禁菸不是有效引導菸民的方法。大規模校地的東海大學告訴我們,無菸大學對癮君子方根本就是假議題,因為大家只不過躲到你看不見的地方抽菸;小規模校地的世新大學則用增設吸菸區回應我們,倘若學校不進行源頭管理,將會將問題擴散至商圈,徒增管理困難,最後仍須回歸積極管理的吸菸區。

2023/03/06 | 楊先驊

大學禁菸行不行(上):無菸大學是鼓勵癮君子戒菸,還是變相鼓勵電子煙?

在這次的修法過程中,焦點大多在電子煙、加熱菸、加味煙等新興菸品議題,至於禁止校園吸菸這件事,只有支持方的遊說,沒有反對方的聲音。然而沒有臭味只有香精味的電子煙,具有攜帶方便、可隨時收納的特性,加上禁菸的大學,會激盪出什麼火花呢?

2023/02/03 | 楊先驊

北港發展史(四):我理想中的雲嘉跨區域聯合治理,好像比較適合在夢中實現?

北港糖鐵依然躺在那裡、北港糖廠依然在圖上畫畫的愉悅氣氛之中;中國醫大學城蠢蠢欲動,儼然成為北港城外城。北港的下一步,正走在一失足即成千古恨的的規劃分水嶺上,而我對未來的都市規劃仍抱有一個夢想......

2023/02/02 | 楊先驊

北港發展史(三):「你們到底是嘉義北港,還是雲林北港?」,行政區劃變革總覽

過去北港的聯外交通依賴糖鐵,而糖鐵對接的行政中心正是嘉義市,斗六那種天高皇帝遠的地方離我們太遠、完全沒感情,甚至沒接觸。最扯的是,我還記得小時候的地圖,更直接把北港朝天宮及北港畫在嘉義縣內,總會讓小時候的我懷疑人生。

2023/01/31 | 楊先驊

北港發展史(二):從河港時代進入鐵路時代,朝天宮的都市中心地位受到挑戰

朝天宮一直是300多年來北港最熱鬧、最重要的商業中心,更是交通要道,更在糖廠轟炸與媽祖接炸彈傳說的見證下,刻下了辛酸血淚的一段歷史。但之後為什麼開始「走下坡」呢?

2023/01/30 | 楊先驊

北港發展史(一):號稱「台灣梵諦岡」,400年歷史重鎮「笨港」是如何發跡的?

北港在台灣的開發史上佔據了重要地位,擁有一定的開發程度,並在清初時期皆已為人所熟知,之後鄭芝龍與前來的屯墾者,也共計領導笨港3年。那麼,為何1621年即遭受漢人開發的北港,在台灣史上的地位會低於安平呢?

2023/01/16 | 楊先驊

朝天宮周邊為何停車爭議不斷?百年古都北港,都市計畫介於有跟沒有之間

聽到地方民意首長身兼停車拜拜服務,用「買金紙送臨停」為大家服務,實在感到痛心,倘若我們把停車蒐集點回歸到古街區外,藉由歷史軸線、古味巷弄、文化探訪、美食地圖,透過步行路線將所有景點串聯起來,讓大家進到北港的第一印象不是半路攔車,而是發現散步的魅力。

2023/01/05 | 楊先驊

「移動式納骨塔」惡名不假?台中公車撞死母子憾事背後,是評鑑制度下的行人悲歌

從台灣大道的BRT到台中市幹線公車,為了與台中的私有運具競爭,我們花了多少努力?努力了多久?換來了多少?還是到頭來只是把大家的精氣神花到緊繃,然後發現受苦的仍然是身為台中市民的使用者與司機員?長期以來我們到底把公車當甚麼了?

2022/11/18 | 楊先驊

下個世代的首都空間想像:我們的首都究竟是博愛特區、台北市,還是北北基?

由美國的華盛頓DC對比台北市的「博愛特區」,這樣的空間是否是個足夠安全、足夠容易親近、足夠適合辦公、足夠被各方地域、種族、政治立場所認同,乃至於足夠博愛的首都呢?

2022/07/26 | 楊先驊

台灣的「二輪歧視」(下):譴責重機「超速失控」之前,你知道速限是如何訂定的嗎?

「超速失控」是大型重機的主要肇事原因之一,而駕駛人會開多快,取決於道路設計,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已經決定好了。雖然在現行法規上超過法定限速就是超速,但法定限速是否合理,就有很大的討論空間了。

TNL+ 2022/07/25 | 楊先驊

台灣的「二輪歧視」(上):從公平、效益、比例原則三要點綜觀,為何理應開放重機上國道?

一昧縮限重機的路權,在行政上就是違反比例原則。為什麼這樣說?讓我從公平原則、效益原則、比例原則等三點原則基礎上,告訴你為什麼重機繼續開放行駛快速道路有其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