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立青

發表文章數:37

個人簡介

偏遠郊區的工人

作者常用關鍵字
最新文章

2021/03/11 | 林立青

讀邁可桑德爾《成功的反思》:對菁英社會全面開幹,對美國的每一點批評都適用於台灣

桑德爾點出了成功神學使價值扭曲、雲端左派與自以為要保護的群眾脫節、教育體系合理化了階級差異,大學入學選才制度讓國家扼殺青少年人格,痛斥自由主義者傲慢享受福利卻撕裂群體,金融業者的虛假泡沫對群體毫無貢獻。

2017/11/09 | 林立青

一句「我認命」背後,是基層勞動者順應壓迫的辛酸

她說:「我認命」我想著這句話:順應壓迫會是基層勞動者活下來最適合的方式?我看著照片隨手敲下鍵盤,恐懼著發現自己連文字都理所當然的冷漠了起來。

2017/11/01 | 林立青

我看著民進黨政府將勞工獻上祭壇,活人獻祭以取悅財團

勞動部說勞資協商,但台灣根本沒有支撐勞工進行談判以及協商的空間,勞資完全不對等。取得了合法的政府背書,可想而知本來就還沒跟上法令的就業環境將會變得更加惡劣。

2017/10/06 | 林立青

三洋維士比和保力達B的八種喝法——台灣勞工獨特的提神藥酒文化

過去保力達及維士比的配方多屬於巷議街談,實際飲用的第一線勞工少有人有系統地整理研究,擅長研究的知識份子,又絲毫不碰這些真正對勞工有極大影響力的酒精飲品。如果細緻討論這些飲料搭配的組合,必須理解鋪貨原則以及各飲料搭配間的變化。

2017/09/30 | 林立青

為什麼「貧窮人的台北」不是一種消費弱勢的貧窮旅遊?

我認為貧窮人的台北不該被列為是一種貧窮旅遊,畢竟一個專業分工的社會很容易造成交友圈、資訊取得的落差,也就是所謂的「同溫層」。藉由這樣的活動,我們可以期待更多人理解和討論,與一個一個真實存在的「阿肥」「眼鏡仔」互動。

2017/09/06 | 林立青

柯P說街友「喜歡自由看星星」,你知道這些無家者為什麼長住在萬華嗎?

因為他們的自由換不到其他可以換的東西,所以自由無價。對他們而言,或許也真的只有在龍山寺看星星的時候,和所有人一樣都是公平的,沒有標籤和歧視的。

2017/08/30 | 林立青

能讓做工的人、洗頭小妹書寫表達自己的心聲,這才是我想看到的國文教育

我只期待每個職業每一個人,都可以說出自己的故事和心聲。不用很文雅,不用很美麗,但要所有人都可以完整表達自己的心聲。這才是我會想要看到的文學教育。

2017/07/27 | 林立青

討論滅香就討論,不要倒果為因亂扯宮廟黑道化

首先我們要知道,宮廟有分很多各種不同的規模,有巨型大廟,也有中小型的地方宮廟,更有所謂在一般民家內設置的私壇。全部混在一起說代表這些批評者並不理解,我想應該要有多一點人來討論。

2017/07/08 | 林立青

西施們的最愛,活躍於省道一級戰區的「檳榔服專賣車」

最近我發現,我身邊所有的人都不知道有一種奇特的服務,稱之為「檳榔服專賣車」,我原本以為只是一些男生不理解,沒想到連身邊大部分的女生也都不知道有一種專門供貨給檳榔攤的小型移動式服裝專賣車。

2017/06/16 | 林立青

「教訓」周芷萱:為什麼我們的公共討論、網路留言集體欺負女生?

我好奇的是,如果要攻擊論點,那大可針對論點討論,或者根本不討論,但為什麼會出現一大堆「只針對年輕女生」的「教養」來討論比較?是因為我們的社會認為男生發言比較不需要教養,還是因為我們對於年輕女生的教養有獨特的要求?

2017/06/09 | 林立青

失焦的果凍筆爭議:我期待老師在課堂上教學生如何認識寫作的工具

我不覺得老師是真的要恐嚇和羞辱孩子,很可能只是擔心孩子們比較,卻又找不到什麼有用的手段。我想反過來鼓勵老師們在課堂上介紹這些工具,並且告訴孩子功能性的差異以及每個人所需要的選擇。

2017/05/15 | 林立青

當移工女孩碰到職場性騷擾,但我們的法律似乎只為台灣人服務

法律對於人的定義不同,給予的待遇也不同,依據國籍和身分、職業、出身各有不同。對於掌握司法理解者,任何相關從業人員均給予機會並且寬容及救濟。對於遲疑不定,不知如何應對者,我們的司法為了結案,為了銷案,績效永遠朝著最底層無助者做出取捨,或者自然淘汰。

2017/05/12 | 林立青

當移工女孩碰到職場性騷擾,但我們的法律似乎只為台灣人服務

法律對於人的定義不同,給予的待遇也不同,依據國籍和身分、職業、出身各有不同。對於掌握司法理解者,任何相關從業人員均給予機會並且寬容及救濟。對於遲疑不定,不知如何應對者,我們的司法為了結案,為了銷案,績效永遠朝著最底層無助者做出取捨,或者自然淘汰。

2017/05/08 | 林立青

當窮的弱的人獨自面對國家體制,法律菁英給他們的是一盆一盆的冷水

於是我看到的狀態,會是那些窮的弱的無力的人獨自去抗爭,獨自去面對社會體制再被欺凌的遍體麟傷。而我原本以為的法律菁英份子們紛紛表示「早就說無罪推定之下這不會有任何結果」「那是另一個單位的事」「不然妳就找出證據阿」。

2017/05/06 | 林立青

「確實交往過」「我很喜歡她」:性侵加害者如何輕描淡寫的脫罪

而關鍵的「到底男人對她做了什麼事」在這些亂七八糟的聲援中也就無人在意了。我們就是這樣一次次傷害別人的女兒。還有我們的女兒。然後沒人去問:到底你有沒有強暴那些女孩?

2017/05/04 | 林立青

「確實交往過」「我很喜歡她」:性侵加害者如何輕描淡寫的脫罪

而關鍵的「到底男人對她做了什麼事」在這些亂七八糟的聲援中也就無人在意了。我們就是這樣一次次傷害別人的女兒。還有我們的女兒。然後沒人去問:到底你有沒有強暴那些女孩?

2017/05/03 | 林立青

馮滬祥性侵案的啟示:法律之前人人平等,只是有些人更加平等

因為馮滬祥事件未來絕對會成為批判中華民國司法制度及相關體制的最好教材,同時也是這個時代的人權指標。以後看到一個法官就問一次,畢竟我們真的不懂啊!為什麼有權有勢者欺凌女性和弱勢者如此容易,又如此受到保護呢?因為他們比我們更平等嗎?

2017/04/28 | 林立青

讀《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社會對於性侵的理解嚴重不足,讓我們來不及救這些思琪

全書控訴這個社會制度,這些升學主義下塑造的假英雄,法律的偏斜與不公,家庭價值觀迴避的教育責任,對女性要求守貞下的蕩婦羞辱。沒有一個忘的了。全書自始自終控訴社會,要我們看見這些女性,並且自身反省,因為這就是我們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