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有關人類學

發表文章數:14

個人簡介

「成立於疫情時代的搖椅人類學專欄,相信民族誌值得被認真對待。」

最新文章

2023/06/29 | 有關人類學

讀《與糖同行》:行過死蔭之地,貝里斯甘蔗種植帶來糖尿病狂潮

在加勒比海小國貝里斯,NGO組織發放的免費糖尿病飲食宣導手冊寫著:「早餐建議:勿攝取含糖飲料,勿攝取各種精緻澱粉。」但難過的是,精緻澱粉類食物像米飯或木薯便宜又管飽,正是當地最常見也最容易準備的主食。對居民來說,所謂好的食物從來不是容易就可以上桌的。

2023/05/05 | 有關人類學

讀《塔林之墓》:這些在場與不在場、故鄉與異鄉之間的矛盾與無盡辯證

《塔林之墓》是一本關於「離散」的歷史民族誌 。有別於典型離散研究中的猶太人與華人社群,哈德拉毛人的出走並不是一個被迫離鄉背井的故事。透過以宗教為名的各式交換,他們在印度洋上開枝散葉。作者Ho說,當荷蘭、英國與葡萄牙人帶著他們的國家與基因征服印度洋,哈德拉毛人帶的卻是他們的宗教與系譜。

2023/04/05 | 有關人類學

讀《債務危機下的南韓人》:露宿街頭也分等級,只有「IMF無家者」才值得金大中政府援助

1997年,破產的韓國政府接受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有條件的金融援助,被迫開始一系列的組織與經濟重整計畫。此時大財團開始裁撤一批又一批員工,中年失業的男性被媒體起了個名字:「IMF無家者」。

2023/02/26 | 有關人類學

讀《暴露的生命》:他們知道自己並沒有死,但不知道自己是怎麼活下來的

在蘇聯統治時期的烏克蘭曾發生一次舉世知名的車諾比核災,在蘇聯政府的壓制下,許多消息被迅速的壓下,相關人士也都宣稱把傷害減到最低,但人類學家Petryna這樣說道:「我們至今不知道那些攝取了高輻射劑量的工作如何存活,我們也不知道那些居住在那片受污染的土地上的人們如何與長期輻射共存。」

2023/02/22 | 有關人類學

讀《超音波產檢的大眾生活》:美國版俗女養成記,彷彿看著貨物正通過海關檢查

在《俗女養成記》第二季中,謝盈萱飾演的陳嘉玲懷孕後原意去醫院進行墮胎,卻意外因此做了產檢超音波檢查。她看著體內胎兒映在螢幕上,猶豫洶湧而來,最終放棄墮胎計畫。《超音波產檢的大眾生活》一書的作者Talor要我們思考,曾幾何時,我們已經這麼習慣超音波產檢(以及背後的這套預設)了呢?

2023/01/11 | 有關人類學

讀《祈禱與掠食》:當豹成為母親,生而為人或動物並沒有甚麼不同

在南美洲Wari’人的神話、巫術與傳統信仰中,人與動物之間只有身體上的不同,他們彼此分享同樣的觀點,而差別只在人(wari')、敵人(wijam)、獵物(karawa)身分運用上的不同。

2022/12/29 | 有關人類學

讀《種植園生命》:歡迎來到油棕地帶,這裡榨取的不只棕櫚油,還有村民的未來

壟斷印尼棕櫚油產業國營企業Natco裡,如同一個小型社會,勞動法和刑法都只剩半套。工人的勞動權益雖然被國家法律擔保,當他們被拖欠薪水,卻也無能為力。工人慣性的「偷」──無論是偷錢還是偷時間,也讓他們傾向不走上正式的救濟途徑。

2022/11/26 | 有關人類學

讀民族誌《沙漠中的太空船》:阿布達比的永續野心,現實卻如同蝨子爬滿華美的袍

2006年,大型都市計畫「馬斯達爾」(Masdar)在阿布達比啟動,標榜全城無車、無汙染、無碳排。這樣從無到有的城事建設計畫,被一名美國留學生形容如「沙漠中的太空船」一般魔幻。但在這樣進步、科技、綠能的願景背後,現實卻是「爬滿了蝨子」。

2022/11/23 | 有關人類學

讀《走上歪路的大貓》:「成魔」的花豹不是刻意墮落,而是另一群人類的惡所致

早在24年前宮崎駿的電影《魔法公主》,就觸及人與動物、自然之間錯綜複雜的傷害與共存關係;2021年出版的民族誌《走上歪路的大貓》,也探詢同樣的問題,一隻「成魔」的花豹與喜瑪拉雅山區村莊村民,人與大自然,在電影上映24年後的今天,故事會怎麼演變下去?

2022/10/19 | 有關人類學

讀《機器的人類學》:「請注意月台與車廂間的縫隙」,人與機器,都透過這個間隙建構自身

照理說,機器應該能百分之百的依照人類指令行動,不帶感情也沒有任何妥協的空間。但若真是如此,列車又為何會誤點呢?事實上人與人、人與機器之間,都存在著一種「間隙」,這個間隙允許其他事物在日常互動中填補其中,共同建構自身,並因此隨時調節、適應不同的狀況。

2022/09/09 | 有關人類學

讀《主權島嶼》:逃離動亂的海地,仍逃不出美軍構築的海上堡壘

逃出貧困、動盪的海地島國,這些海地流亡難民與美國驅逐艦在加勒比海相遇。一邊是「逃離」動亂追求應許之地,另一邊則是「逃離」美國國內法律,執行美國社會意志。雙方在「逃」的過程中,不斷的在重塑海洋、國家邊界與主權。

2022/09/01 | 有關人類學

讀民族誌《爐灶之熱》:米飯、血液、母乳維繫家內親屬關係,也是蘭卡威漁村社會的基本組成

Carsten眼中的蘭卡威馬來人,社會中有著清楚的運作邏輯,在多層的架構中,家屋是最主要的分析單位。而爐灶所產出的米飯飲食文化,則維繫了家屋內的親屬關係,是生命之源。

2022/08/26 | 有關人類學

讀民族誌《戰爭與鬼影》:昨夜彈殼飛如星雨,今日破碎生靈與迷失亡魂遍地

「我早就死了,但我的身體太強壯,沒辦法跟心一起死。應該就快了,希望快了。這樣我就能再幫他們煮飯。」這句話出自因越戰失去三個女兒、一個兒子的「英雄母親」Ba Hai,在每晚的夢裡,不同時間死去的孩子會齊聚吃飯,氣氛溫馨,然而一回頭,他們都成為一具具骷髏。在越南,有太多太多因為戰爭死去的亡魂,至今仍困擾的在那片土地生活的人們,人們最難接受的,是你的所愛之人,如今只能以厲鬼的形式宣稱自身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