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4 | 姜冠宇 請長輩繼續打不要停:研究指COVID-19二價加強疫苗,與老年人重症風險降低有關 根據研究作者的結論,在符合條件的人群當中,二價加強劑疫苗與相關住院率降低81%有關,與死亡率下降86% 有關。這些結果表明,二價加強與老年人患重症的風險較低有關,必須「加大力度鼓勵」符合條件的人群接受二價加強。 二價 疫苗 More... 次世代 文獻 老人 重症 疫情 以色列 研究 二價疫苗 COVID-19 新冠肺炎 武漢肺炎 2022/12/04 | 姜冠宇 確診後「長新冠」症狀會持續多久?法國最新研究給出答案 「醫生,我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後遺症會持續多久?」現在研究有了答案,另外大約10%的患者在1年後仍有症狀,並且指出「症狀延後消退」的指標:高齡、女性、抽菸、肥胖、癌症史。 長新冠 症狀 More... 持續時間 門診 COVID-19 新冠肺炎 武漢肺炎 確診 研究 後遺症 2022/12/02 | 姜冠宇 「白紙運動」背後的公衛決策:中國為何遲遲不敢解封?他們懼怕什麼? 今天我們走過了,其實我們就是暫時笑看接下來的變異株,因為新加坡面對下一波也是挺輕鬆的,這就是與中國走不一樣的路,千萬不要政治凌駕專業。流行病學家Katelyn Jetelina最後表示仍然很擔心中國這一波大規模的感染如果失去控制,以中國人口之大,會對全球的下一波疫情產生什麼意想不到的變數,就不知道了。 白紙運動 免疫牆 More... 公衛 疫苗 mRNA疫苗 管控 致死率 高齡 COVID-19 新冠肺炎 武漢肺炎 2022/11/19 | 姜冠宇 台灣兒少自殺防治的基石,不是樓不要蓋高,也不是中秋烤肉別讓孩子買煤炭 台灣被問到青少年自殺率,那個衝動形成原因是什麼?這些都才是民眾需要知道的東西。再說一次,自殺預防的基石,是篩查自殺衝動,那些樓不要蓋高、不要中秋節烤肉讓孩子有機會買煤炭,其實不會抹消自殺的可能。 自殺 兒少 More... 兒童 青少年 樓高 高樓 心理 衝動 自殺防治 跳樓 衛福部 研究 2022/09/28 | 姜冠宇 專家呼籲重視COVID-19後遺症:腦霧、無來由的疲勞不要硬撐,該休息就休息 現在專家開始高度呼籲,不可以忽視這容易被忽視的狀況,我們僅僅只是還沒有發展出適當的工具評估腦霧,所以更不能在診間否定病人的症狀。無論如何,對這項議題有研究的專家都呼籲,如果你為這個症狀所苦,請你好好的休息,直到症狀解除。 後遺症 腦霧 More... 長新冠 COVID-19 新冠肺炎 武漢肺炎 焦慮 憂鬱 注意力不集中 確診 2022/09/23 | 姜冠宇 COVID-19確診者康復後似乎經常感冒、免疫力變差?這並不是你的錯覺 只能說拜登總統喊太早了,難怪被佛奇反駁。雖然現在重複感染很常見,但是每一次的感染,如果有削弱T細胞免疫的效果,這對於脆弱族群都很不利。除了許多常見感染、原有慢性感染會控制不佳,也可能會造成有其他疾病有機會新興起來。 慢性發炎 自體免疫 More... 免疫系統 T細胞 後遺症 清零 共存 COVID-19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2022/05/12 | 姜冠宇 「爸爸要走了,我們會看到他最後一面嗎?」難以圓滿,是病房隔離措施下的困難之一 這些轉重症的病人,很多都會無法見到家人最後一面,也是快速火化。對於家庭關係比較好的家屬,這確實是蠻殘忍的。以安寧取向來說,我覺得還有改善空間。但是在病人量多時,也無法做到盡善盡美吧。 隔離 確診 More... 專責病房 姜冠宇醫師 COVID-19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重症 疫情 醫院 醫護 2022/04/13 | 姜冠宇 XE重組體現身!Omicron是否將逐漸變異直到流感化? Omicron繼續變異可能有好(階梯形)、也有壞(非階梯形,也就是非預期突變),雖然清零已經不可能,但是防止大量傳播也許是減少非預期變化的好方法,這也是台灣正在做的方向。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More... COVID-19 Omicron Xe XE變異株 病毒突變 病毒變異 Omicron變異 流感化 病毒演化 2022/03/24 | 姜冠宇 烏克蘭的疫情與醫療系統,在戰爭爆發後發生哪些變化? 看著烏克蘭的情況,我們可以觀察到以下重點:轉送系統的挑戰、醫療設施受迫換與重構、治療中斷、傳染病興盛。這也許是我們可以學習到,戰爭時真正該做的準備。 烏克蘭 俄羅斯 More... 2022烏克蘭危機 戰爭 醫療系統 流行病 醫護人員 麻疹 小兒麻痺 肺結核 HIV 愛滋病 2022/01/12 | 姜冠宇 為了防堵疫情,台灣什麼時候需要對春節返鄉潮縮減航班? 跟施打疫苗一樣,該怎麼做、就怎麼做,以避免未來更多損失。設立指標,越早反應,成本就越小。雖然很多緊縮政策,會傷經濟或讓民眾不高興,但是反轉疫情都是兩個禮拜後會見效,大家撐著點! COVID-19 新冠肺炎 More... 武漢肺炎 邊境 社區 疫苗 航班 限制 2021/12/01 | 姜冠宇 Omicron來勢洶洶:最新疫情指標,端看疫苗「未完成接種率」與「長者第三劑覆蓋率」 2022年的疫情指標是,是疫苗「未完成接種率」和「長者第三劑覆蓋率」。 Omicron COVID-19 More... 新冠肺炎 武漢肺炎 變異病毒 次世代疫苗研發 2021/10/13 | 姜冠宇 Long COVID-19症候群對「追求與病毒共存」的威脅大不大? Long COVID-19是可能當下難以察覺、容易延遲就醫。所以即便感染當下沒有症狀,也真的別太掉以輕心,後面會不會有事也不敢保證。 long COVID-19 新冠肺炎 More... 武漢肺炎 COVID-19 年齡 輕症 病毒共存 2021/08/13 | 姜冠宇 補第三劑、第四劑會不會步入無限輪迴的「錯誤之路」?只有時間才能夠告訴我們了 儘管疫苗的目的,是在達成群體免疫根絕傳播,但是如果我們永遠無法達到群體免疫怎麼辦? COVID-19 新冠肺炎 More... 武漢肺炎 公平 美國 正義 窮國 健康不平等 2021/08/09 | 姜冠宇 院內會議推測:疫情恐在1-2個月後捲土重來,而且高峰將會是萬華區經驗的1.5倍 Delta變異病毒株的出現,有點像是戴資穎的第三局。人類疫苗覆蓋率和變異速度一度被拉開了,很挫折。但是我們必須要做的,還是一樣。先決要件就是透明(be transparency),才能步伐一致(be consistent)。 COVID-19 新冠肺炎 More... 武漢肺炎 Delta 疫苗 覆蓋率 建議 2020/03/31 | 姜冠宇 WHO的聲明除了提及台灣,還有不少暗藏在文字中的陷阱 3月29日世界衛生組織官網,發布了一篇聲明「Information sharing on COVID-19」。其中其實隱含了很多似是而非、或是逕下結論的文字陷阱。 武漢肺炎 新冠病毒 More... 世界衛生組織 WHO 台灣 世衛 2019/12/01 | 姜冠宇 積極治療延長患者壽命,愛滋病正逐步邁入「老年醫學」範疇 每10年人類社會隨著治療方式與人口變化,疾病型態會產生轉變,HIV病友也不例外。在HIV病人轉為慢性病的時代,我們的HIV診斷、治療趨勢、以及推廣政策,又有那些進展呢? 愛滋病 AIDS More... HIV 診斷 治療 HAART 老年醫學 2019/11/28 | 姜冠宇 低溫、空汙加上高強度運動,猶如俄羅斯輪盤般的自殺遊戲 在中國境內,當時半夜氣溫9度的耗高體能節目,這些其實都說明這位在中國工作的藝人遭遇到了什麼。不光過勞,在未觀察空氣品質下出來運動,其實跟玩俄羅斯輪盤的自殺遊戲是一樣的。 高以翔 猝死 More... 心因性猝死 空氣汙染 空汙 PM2.5 OHCA 2019/08/29 | 姜冠宇 「分級醫療」聽起來很理想,為何仍難以解決健保的虧損態勢? 如果下轉病人量不夠,轉診就無法平衡,就不是真正的垂直整合了。所以關鍵是壯大基層社區醫療體系,而且壯大「獨立的」基層社區醫療體系,是需要非常多手腳的。筆者以整合醫療科主治醫師之所見,建議有三。 健保 醫療 More... 分級醫療 健保虧損 垂直轉診 通訊診察治療辦法 個管師 整合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