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遊藝術史

發表文章數:227

個人簡介

漫遊藝術史是個共筆部落格,希望用平易近人的方式,為一般大眾介紹逸趣橫生的藝術知識。在藝術史裡散步,可以打開我們的眼睛,觸動我們的心智,深化對於人性和生活的瞭解。網站內容涵蓋美學與藝術理論、亞洲和西方藝術史、視覺文化與電影研究、展覽評論、藝文生態、好書推介、數位學習資源、收藏與展示等。作者群來自大學及中學教師、碩博士生、雜誌編輯、自由撰稿者,以及美術館、博物館、藝文基金會、畫廊的工作者。

作者常用關鍵字
最新文章

2019/04/25 | 漫遊藝術史

金賽博士的「違禁」攝影收藏︰萊恩斯拍攝的性、感官與社會

萊恩斯的肖像攝影除了充滿藝術風格外,部分作品也充滿爭議,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在於男性裸露的畫面,間接證實萊恩斯同性戀的身份。其作品爭議性不僅來自美國社會當時保守的道德規範,更牽涉到法令的問題。

2019/04/24 | 漫遊藝術史

談喬治・普拉特・萊恩斯的攝影:備受爭議的性、感官、性傾向與社會

攝影師George Platt Lynes(萊恩斯)初期常替《哈潑時尚》、《城市與鄉村》、《Vogue》等雜誌拍攝模特兒,他的肖像攝影除了充滿藝術風格外,部分作品也充滿爭議,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在於男性裸露的畫面,間接證實萊恩斯同性戀的身份⋯

2019/04/01 | 漫遊藝術史

17世紀貴族肖像畫中的侏儒圖像,到底暗示些什麼?

在17世紀的歐洲社會,侏儒若想尋求最穩定謀生的方法,最佳管道便是成為宮廷中取樂皇室貴族們的弄臣、玩物。上流社會流行將「奇珍異獸」般的侏儒,一併畫入肖像畫中,以彰顯自我的財富與權勢。

2019/04/01 | 漫遊藝術史

培瑞克《空間物種》的紙上歷險記:書本封面與排版的空間布局

Georges Perec於1974年出版的《空間物種》,初版以古地圖為封面,展現於海陸相接處,延線環繞的一連串地名。地圖是依循再現規範所繪製的平面空間,藉由文字命名和圈畫界線,將自然空間納入人類文明世界。這本書提到的種種空間議題中,空間的征服正是一大主題。

2019/02/22 | 漫遊藝術史

「豕.者.月.旁.月.光」的藝術天賦

豬膀胱能有什麼藝術天賦呢?第一個是它能屈能伸的大丈夫性格,讓它被拿來做「膀胱風笛」的氣袋。風笛的基本構造包括「吹管」、「氣袋」、控制音調的「旋律管」以及數量不等的單音和「音管」。

2019/02/21 | 漫遊藝術史

聽你在吹 □ □:跳過豬瘟新聞,先來聊聊「豬事」文化

吹成氣球的豬膀胱暗示著,對曾經歡樂大嚼的豬,「豬生」也是虛空一場,而在那個近半幼兒會在5歲以前夭折的年代,生命如豬膀胱氣球一樣脆弱。對即將享受豬肉的世間男女,人生也是場虛空⋯⋯

2019/02/21 | 漫遊藝術史

「豕.者.月.旁.月.光」的藝術天賦

豬膀胱能有什麼藝術天賦呢?第一個是它能屈能伸的大丈夫性格,讓它被拿來做「膀胱風笛」的氣袋。風笛的基本構造包括「吹管」、「氣袋」、控制音調的「旋律管」以及數量不等的單音和「音管」。

2019/01/20 | 漫遊藝術史

007系列電影 vs. 古龍武俠片:美術設計風格的仿擬對照

已有多位文學研究者指出,古龍筆下的楚留香或陸小鳳等角色深受「007系列小說」的影響⋯特別是源自英美偵探小說的「硬漢派小說」,其中包含了龐德系列小說,總是以充滿魅力的個人英雄主義,搭配上數名被他所「征服」的美貌女性,在曲折離奇的情節中冒險犯難。

2019/01/11 | 漫遊藝術史

杉本博司「建築」系列之作:來自建築攝影的寓言

杉本博司在他的散文著作《直到長出青苔》對這「建築」系列攝影的注解是,「建築物是建築的墳墓,而我,面對這些建築的墳墓,將攝影焦點對在無限遠,拍下陰魂不散的建築魂魄。」

2018/09/21 | 漫遊藝術史

邁向全球化國際藝術中心之路:泰德美術館收藏展示簡史 (下篇)

「泰德不列顛」與「泰德現代」於2000年開館時,在常設展中拒絕了依時序、畫派陳列作品的傳統展示方式——這在當時的館長塞洛塔眼中如同「歷史的輸送帶」,他改以主題式的呈現來組織展間。

2018/09/20 | 漫遊藝術史

邁向全球化國際藝術中心之路:泰德美術館收藏展示簡史 (上篇)

泰德藝廊創建初期,「英國藝術國家藝廊」雖然有專屬建築空間,但在經營上需聽從國家畫廊的指示。泰德藝廊要如何發展,事實上決定於其與國家畫廊、大英博物館、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等其他國家級博物館的關係⋯

2018/01/03 | 漫遊藝術史

閑散私旅:鏑木清方畫作下的江戶

日本畫家鏑木清方的作品,保留了關東大地震以前的東京風貌。以獨特的留白畫風、從容的景觀視角為名,對比現今繁忙的都市生活,顯見其獨樹一幟的餘韻美學。

2017/12/17 | 漫遊藝術史

你不知道的浮世繪: 新聞浮世繪的暴力美學

當年這些內容道聽塗說只為了搏人眼球的浮世繪內容,僅滿足了「報導受觀眾關注的事實」,怪力亂神的故事佔滿了新聞版面,可見當時對於何謂新聞的概念還不成熟。不過新聞業與浮世繪的異界結合在當時看來也是有番道理的。

2017/12/17 | 漫遊藝術史

你所不知道的浮世繪: 新聞浮世繪的暴力美學

當年這些內容道聽塗說只為了搏人眼球的浮世繪內容,僅滿足了「報導受觀眾關注的事實」,怪力亂神的故事佔滿了新聞版面,可見當時對於何謂新聞的概念還不成熟。不過新聞業與浮世繪的異界結合在當時看來也是有番道理的。

2017/12/09 | 漫遊藝術史

17、18世紀西方風景畫都在畫什麼?

在經濟史學者耕耘下,後進學者如我於研究此領域之初,常歎英國地景繪畫之研究,重視「地」的歷史似乎猶勝「景」的賞析!

2017/12/09 | 漫遊藝術史

17、18世紀西方風景畫都在畫什麼?

在經濟史學者耕耘下,後進學者如我於研究此領域之初,常歎英國地景繪畫之研究,重視「地」的歷史似乎猶勝「景」的賞析!

2017/11/20 | 漫遊藝術史

李小龍電影片頭設計(上):明星、英雄與大眾文化

再一次地,我們看見了李小龍電影片頭設計的平面性與反覆性,李小龍形象改以如海報或畫刊雜誌上的定格相片呈現,而動態片頭裡的精武門三大字則取代了他的影像朝著畫面正前方推進,其基本設計的概念是相仿的。

2017/11/20 | 漫遊藝術史

李小龍電影片頭設計(上):明星、英雄與大眾文化

再一次地,我們看見了李小龍電影片頭設計的平面性與反覆性,李小龍形象改以如海報或畫刊雜誌上的定格相片呈現,而動態片頭裡的精武門三大字則取代了他的影像朝著畫面正前方推進,其基本設計的概念是相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