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遊藝術史

發表文章數:227

個人簡介

漫遊藝術史是個共筆部落格,希望用平易近人的方式,為一般大眾介紹逸趣橫生的藝術知識。在藝術史裡散步,可以打開我們的眼睛,觸動我們的心智,深化對於人性和生活的瞭解。網站內容涵蓋美學與藝術理論、亞洲和西方藝術史、視覺文化與電影研究、展覽評論、藝文生態、好書推介、數位學習資源、收藏與展示等。作者群來自大學及中學教師、碩博士生、雜誌編輯、自由撰稿者,以及美術館、博物館、藝文基金會、畫廊的工作者。

作者常用關鍵字
最新文章

2017/09/28 | 漫遊藝術史

公路亡徒:《玩命再劫》的弦外之音

本文聊聊電影《玩命再劫》的小彩蛋,從音樂、公路電影,到汽車駕駛拍攝手法,喜歡這部片的人不妨往下滑吧。

2017/08/14 | 漫遊藝術史

藝術史為什麼(下篇):裸男畫為何不太常見?

「為何裸女畫這麼普遍,裸男作品卻很少見呢?」這個問題實在不容小覷,因為裸體畫牽涉到性別和欲望、學院權威和歷史畫式微、美學典範轉變、社會風氣等層面。能夠提出此一問題,也意味著21世紀初的性別意識和觀看方式已更加開放多元。

2017/08/14 | 漫遊藝術史

藝術史為什麼(下篇):裸男畫為何不太常見?

「為何裸女畫這麼普遍,裸男作品卻很少見呢?」這個問題實在不容小覷,因為裸體畫牽涉到性別和欲望、學院權威和歷史畫式微、美學典範轉變、社會風氣等層面。能夠提出此一問題,也意味著21世紀初的性別意識和觀看方式已更加開放多元。

2017/08/05 | 漫遊藝術史

藝術史為什麼(上篇):裸男畫為何不太常見?

當我們瀏覽19世紀歐洲繪畫,舉目所見的人體畫多是女性:女神、夏娃、交際花、娼妓、沐泳或臥倚女子等,不一而足。裸體藝術等同於裸女此一觀念,便日積月累地形成一般的視覺經驗。究竟,為什麼女性在裸體畫中的比例,遠高於男性呢?

2017/08/03 | 漫遊藝術史

藝術史為什麼(上篇):裸男畫為何不太常見?

當我們瀏覽19世紀歐洲繪畫,舉目所見的人體畫多是女性:女神、夏娃、交際花、娼妓、沐泳或臥倚女子等,不一而足。裸體藝術等同於裸女此一觀念,便日積月累地形成一般的視覺經驗。究竟,為什麼女性在裸體畫中的比例,遠高於男性呢?

2017/07/23 | 漫遊藝術史

Lava lamp:穿透1960年代嬉皮視覺設計的一把鑰匙

我們面對過去的種種人事物,真的能夠有效地釐清它們背後錯綜複雜的關係嗎?或許最好的回應是,讓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斷地探索下去,開拓並豐富所有的可能性,我始終相信,魚與熊掌是可以兼得的。

2017/06/29 | 漫遊藝術史

圖像與歷史記憶:由小喬的形象談起

電玩遊戲的角色塑造勢必影響了觀眾對於小喬理應稚嫩的印象,玩家們對於這樣一個虛擬角色的認同感,更高於林志玲所扮演的小喬;或許,也高於歷史上真正的小喬。

2017/06/29 | 漫遊藝術史

圖像與歷史記憶:由小喬的形象談起

電玩遊戲的角色塑造勢必影響了觀眾對於小喬理應稚嫩的印象,玩家們對於這樣一個虛擬角色的認同感,更高於林志玲所扮演的小喬;或許,也高於歷史上真正的小喬。

2017/05/15 | 漫遊藝術史

從世界大賽談芝加哥美術館的媒體行銷

2016年10月甫落幕的美國職棒大聯盟世界大賽,恰好反映此一現象,芝加哥美術館與克里夫蘭美術館都挑選自身館藏進行變裝改造,融入在地球隊的視覺元素,透過社群媒體的官方帳號貼文宣傳,引發不小風潮,值得回顧探討。

2017/04/23 | 漫遊藝術史

佛像頭頂的凸起到底是什麼?

我們在視覺上似乎習慣了佛頭頂的凸起,即便知道佛像塑造的並非凡人(或正因如此),也很少有人直接發問:「頭頂這坨東西到底是什麼?」

2017/04/22 | 漫遊藝術史

佛像頭頂的凸起到底是什麼?

我們在視覺上似乎習慣了佛頭頂的凸起,即便知道佛像塑造的並非凡人(或正因如此),也很少有人直接發問:「頭頂這坨東西到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