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01 |
文化沙漠?——照見人心的文化標題
什麼是「文化沙漠」?快速使用這樣的形容詞,是習慣還是歧視?隨便為他者加上標題,只是要顯現自我的優越高貴,那樣的優越感,其實堪稱粗糙廉價,蠻荒到沒有柏油路的巴布亞紐幾內亞也有精采的原始文化,只要有人類活動,就必然形成其文化,從這個角度看,完全不存在任何「文化沙漠」的現實。
2017/07/30 |
族群議題及藝術自由 ──從〈敞開的棺木〉談起
具有冒犯性的藝術作品是否應該撤下、甚至銷毀?某些影像的使用權是否決定於藝術家的身分背景?這幾個月以來,有幾件作品在美國引起了對於這些問題的廣泛討論。
2016/06/12 |
在政治及文化強權中探索自我身分——巴西及阿根廷的普普藝術
普普藝術是一股全球的現象,除了英、美之外,同一時期在歐洲大陸、南美洲、亞洲(尤其日本),甚至遠達紐澳的藝術家,都因著媒體、廣告、商業、印刷等的大量普及而得到創作靈感及更多樣的媒材。南美洲的普普藝術似乎更著重於利用這種藝術表現來探討政治議題,而這其中也帶著自我身分的探索。巴西藝術家葛屈曼(Rubens Gerchman)曾說:「是時候將『我們被美國普普藝術影響』這種荒謬的認知做個了結了……
2016/06/12 |
在政治及文化強權中探索自我身分——巴西及阿根廷的普普藝術
普普藝術是一股全球的現象,除了英、美之外,同一時期在歐洲大陸、南美洲、亞洲(尤其日本),甚至遠達紐澳的藝術家,都因著媒體、廣告、商業、印刷等的大量普及而得到創作靈感及更多樣的媒材。南美洲的普普藝術似乎更著重於利用這種藝術表現來探討政治議題,而這其中也帶著自我身分的探索。巴西藝術家葛屈曼(Rubens Gerchman)曾說:「是時候將『我們被美國普普藝術影響』這種荒謬的認知做個了結了……
2017/05/28 |
少數藝術與政治:禁閉的肥皂,絕境中的書寫
兩個旅程中意外發現的相聯點,讓我反思有沒有什麼藝術是可以抵抗現代國家的體制壓迫,繼續有尊嚴地生活下去的呢?什麼是少數藝術呢?德勒茲在《卡夫卡》談到的「少數文學」(littérature mineure)或許可以提供暫時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