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智經研究中心

發表文章數:68

個人簡介

智經研究中心是2006年3月成立的獨立民間智庫,主要探討本港長遠競爭力和社會民生等重大課題。智經期望透過相關政策研究及時事評論,剖析影響香港整體和長遠發展的主要因素及條件,並提出具策略及前瞻性的政策建議。

最新文章

2019/01/28 | 智經研究中心

閱讀新趨勢 「聽」書好過睇?

有聲書不僅是將文字「讀」出來。透過用不同語調演繹各種角色,甚至加入背景音樂,有聲書可為聽者帶來沉浸式的體驗。

2018/11/21 | 智經研究中心

如果11月多幾天學校假期……

引入平衡校曆表不應被視為減低暑假開支之唯一措施。社會各界還須思考如何改善課餘照顧服務,以及提供更多收費相宜,甚至是免費的活動,讓更多低收入家庭的兒童受惠。

2018/10/04 | 智經研究中心

土地大思考:耕作結合居住 規劃生態城市 香港可以嗎?

改善城市空間連繫、重塑公共空間、改善公共設施,以及保留當地人重視的特色地區和街道,有利於香港成為世界領先的宜居高密度城市。預留部分新界土地給鄰近居民作休閒農耕,既可保存地區特色,也能滿足市民需求。

2018/07/27 | 智經研究中心

發展高等教育產業,引入名牌國際學府重質不重量

新加坡為發展成區域教育樞紐,曾吸引多家世界級大學進駐,近年則從求量走到求質,甚至大力整頓私立院校,這個經驗,對於香港想鞏固其區內教育樞紐地位,有一定警示作用。

2018/04/09 | 智經研究中心

自資院校前路──學士與副學士之爭?

自資專上課程由市場主導,能彈性回應社會需求。適值現屆政府正在檢討自資院校角色,社會是時候思考,這些院校日後該如何定位。

2018/02/12 | 智經研究中心

由「電子呈請」看智慧政府如何吸納民意

若然電子呈請機制僅讓議題對立雙方比人數、比大聲,對解決社會問題恐怕無甚助益。

2018/02/11 | 智經研究中心

由「電子呈請」看智慧政府如何吸納民意

若然電子呈請機制僅讓議題對立雙方比人數、鬥大聲,對解決社會問題恐怕無甚助益。

2018/02/05 | 智經研究中心

#MeToo之後 如何保護兒童

文章剖析本地保護兒童及少年免受性侵犯的措施是否有效,在性罪行查核機制以及防止性騷擾政策方面,似乎都不算理想。

2018/01/17 | 智經研究中心

數碼教養 誰教誰養?

與熟悉智能手機的孩子鬥法,難為了爸媽。兒童在互聯網世代長大時會面對哪些障礙、應享有甚麼權利、需掌握何種技巧,需要社會不同人士共同思考。

2017/11/14 | 智經研究中心

假如公務員學院採用新加坡模式

香港有意設立類似新加坡的公共服務學院,此模式下的學院自負盈虧,擁有更大的決策權,往往更能回應修讀者的要求。

2017/10/10 | 智經研究中心

新聞媒體「內容為王」時代真的過去了嗎?

在免費資訊唾手的時代,新聞媒體經營困難,但文章認為,「內容為王」時代並未過去,關鍵在於找到適合的讀者。

2017/10/10 | 智經研究中心

新聞媒體「內容為王」時代真的過去了嗎?

在免費資訊唾手的時代,新聞媒體經營困難,但文章認為,「內容為王」時代並未過去,關鍵在於找到適合的讀者。

2017/09/12 | 智經研究中心

室內空氣污染 致敏致癌損思考能力

室內的空氣污染物,小則致敏,大則致癌。海外亦有研究發現身處在一個較高濃度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室內環境,人們的認知功能會較處身低濃度環境時遜色。

2017/09/11 | 智經研究中心

室內空氣污染 致敏致癌損思考能力

室內的空氣污染物,小則致敏,大則致癌。海外亦有研究發現身處在一個較高濃度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室內環境,人們的認知功能會較處身低濃度環境時遜色。

2017/09/03 | 智經研究中心

百萬港人的精神問題——當醫療系統不勝負荷,社區力量必須起來

香港有大約100萬人有精神問題,最常見的是混合型焦慮抑鬱症(6.9%),其次是廣泛性焦慮症(4.2%)、抑鬱症(2.9%)及其他類型的焦慮症,包括驚恐症、各類恐懼症和強迫症(1.5%)。

2017/08/11 | 智經研究中心

一個電競代表的誕生——在香港,打機能進入職訓教育嗎?

在某些國家,電競開始進入教育體系。內地有職業學院推出電競專業課程,課堂內容以培養電競職業選手為主,而美國也有大學為電競校隊隊員提供部分獎學金。香港的發展又會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