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2 | 邱秉瑜 《城市的勝利》書評:城市如何維持繁榮,在競爭中邁向勝利? 都市讓人脫貧入富,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原動力。窮鄉僻壤的民眾,最快的脫貧方式,並非留下來等待家鄉邁向富裕,而是直接往城市移居。 城市的勝利 愛德華・格雷瑟 More... Edward Glaeser 城市 都市化 房價 都市計畫 2017/11/27 | 邱秉瑜 專訪建築師呂大吉:對大稻埕迪化街徒步區的四個批判 大稻埕是否能重現「南街殷賑」的盛景?迪化街徒步區自今年九月開始實行後,大稻埕變得更好了嗎?建築師呂大吉說,過去近二十年來,大稻埕歷史街區的發展,是「雖有計畫,卻欠管理」的。對於大稻埕現今的發展應該如何更好,來看看曾任職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並在迪化街深耕數十年的建築師呂大吉怎麼說。 迪化街 徒步區 More... 大稻埕 呂大吉 城市規劃 路權 文化保存 大稻埕國際藝術節 街道景觀 違停 2018/02/01 | 邱秉瑜 日本「步行者天國」時段性徒步區:兼顧行人安全與振興商圈的雙贏策略 商業街採「時段性禁止車輛進入」,此概念起源於歐洲。亞洲最先嘗試在商業區街道設置臨時徒步區的國家是日本,用意在於減少交通傷亡、提振商圈發展,對此措施,日本媒體創造了「步行者天國」一詞,讓我們回顧日本步行者天國的發展歷程。 日本 路權 More... 商業區 街道 行人 交通事故 禮讓行人 商區 大稻埕 銀座 臨時徒步區 迪化街 正興街 步行者天國 2017/03/10 | 邱秉瑜 汽車社會有損都會魅力!看京都的步行城市推動策略 你還記得自己上次走路在城市裡的經驗嗎?為什麼台灣街道總是讓人不想走寧可騎車或開車,而講到京都,大家就覺得他是一個有文化又舒適的城市?作者以城市策略分析,看人行道的規劃與都市魅力之間的關係。 都市規劃 京都 More... 步行城市 步行 人行道 交通規劃 走路 循環經濟 行人路權 2017/12/25 | 邱秉瑜 專訪「台北城市散步」邱翊:假日徒步區與民宿專區,會將大稻埕帶向怎樣的未來? 大稻埕是台北唯一在硬體與軟體上都能呈現台灣傳統文化特色的代表景點。台北市更是動作頻頻,不僅劃定「週日徒步區」,更規劃實行「民宿專區」,大稻埕如何兼顧觀光與在地文化,看台北城市散步執行長邱翊怎麼說。 大稻埕 直轄市 More... 迪化街 徒步區 觀光業 城市規劃 霞海城隍廟 公民參與 2017/06/13 | 邱秉瑜 徒步觀光:如何建立更多綠道,讓在地人與觀光客都愛上城市 綠道是什麼?根據美國步道協會(American Trails)的定義,綠道就是「開放空間廊道」。過時的軍用路徑、公路路段與鐵路路線,功用也逐漸喪失或淡化,其實除了拆除還有更多選擇。這些廊道其實往往途經許多深具文化特色與景觀之美的地點,若能進一步變為行人與單車的休閒步道,發展「徒步觀光」,對於地方經濟將大有助益。 綠道 行人 More... 路權 都市規劃 單車 首爾 Seoullo 7017 毅行者 麥里浩徑 單車徑 2017/03/10 | 邱秉瑜 汽車社會有損都會魅力 看京都的步行城市推動策略 你還記得自己上次走路在城市裡的經驗嗎?為什麼台灣街道總是讓人不想走寧可騎車或開車,而講到京都,大家就覺得他是一個有文化又舒適的城市?作者以城市策略分析,看人行道的規劃與都市魅力之間的關係。 都市規劃 京都 More... 步行城市 步行 人行道 交通規劃 走路 循環經濟 行人路權 2017/09/30 | 邱秉瑜 終結馬路霸凌:德國如何教育駕駛養成禮讓行人的習慣? 台灣這次的汽車考照制度改革,有望促使駕訓班提升學員的實際道路駕駛時數,並加強灌輸學員禮讓行人的重要性,進而使台灣的行人路權得到改善。至於下一步呢?機車搶越行人穿越道不禮讓行人的行為,政府亦應該祭出有效的對策。 行人 駕駛 More... 禮讓 路權 德國 駕訓班 2017/04/27 | 邱秉瑜 公館徒步區為何失敗?看倫敦的蘭姆水管街,如何兼顧路權與商機打造雙贏幸福「生活感」 在台灣城市中走路,既不安全也不舒適,步行環境是惡劣的。步行環境之所以惡劣,乃是因為台灣的城市是為汽車設計的,而非為行人而設計的,常見的道路空間分配是:馬路的行車空間很寬,而路邊常還留設緩衝區,讓汽機車可以靠邊暫停,又或者乾脆劃成汽機車的停車格。至於行人,只能用車輛用剩的空間,而這用剩的空間往往已經很少,或者在有些地方根本連一點剩下的空間都沒有。 徒步區 人行道 More... 行人路權 汽車 步行 人車分離 公館 公館慢行徒步區 商業發展 2017/08/31 | 邱秉瑜 新軌道建設如何成功?借鏡拉力推力兼施的永續交通A-S-I策略架構 前瞻計畫的法源與財源已由國會通過,因此,與其「唱衰」基隆、新竹及台南的軌道建設,我們應積極思考的是:要如何才能讓新的軌道建設發揮投資效益? E-KIZUNA 埼玉 More... A-S-I 公共運輸 前瞻計畫 軌道建設 台夫特 永續交通 綠色交通 2017/06/10 | 邱秉瑜 徒步觀光:如何建立更多綠道,讓在地人與觀光客都愛上城市 綠道是什麼?根據美國步道協會(American Trails)的定義,綠道就是「開放空間廊道」。過時的軍用路徑、公路路段與鐵路路線,功用也逐漸喪失或淡化,其實除了拆除還有更多選擇。這些廊道其實往往途經許多深具文化特色與景觀之美的地點,若能進一步變為行人與自行車的休閒步道,發展「徒步觀光」,對於地方經濟將大有助益。 綠道 行人 More... 路權 都市規劃 自行車步道 單車 首爾 Seoullo 7017 毅行者 麥里浩徑 2017/01/07 | 邱秉瑜 為什麼台灣車不讓人?看法國如何建立禮讓行人文化 城市的改造,能導致人的改造。臺灣城市的行人走路空間常常受到汽、機車壓迫,讓行人無法安心且順暢通行。駕駛人禮讓行人的文化,需要多管齊下的對症下藥。 城市設計 行人徒步區 More... 人車分流 交通 走路 城市規劃 汽車文化 2017/07/26 | 邱秉瑜 城市空汙如何解?借鏡日本埼玉市電動車發展 台灣城市裡,排放廢氣的汽、機車太多,如何減少這些「私人燃油運具」對空氣品質的危害?顯然地,讓車輛總量減少與讓燃油車輛汰換為非燃油車輛,是政府應該努力的兩大方向 燃油車 綠色交通 More... 電動車 Gogoro 高雄 充電 埼玉 PM2.5 空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