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氏/罔市女性電子報

發表文章數:29

個人簡介

創刊於1998年3月8日,每雙週、週一定期與讀者分享最新的性別時事動態,和主題式的深入報導,呈現多樣性的女性、LGBTIQ族群的生命故事及議題。每月召集編輯會議,參與的編輯團隊為勵馨基金會、台北市東區單親家庭服務中心、開拓文教基金會、婦女新知基金會、現代婦女基金會、台灣防暴聯盟、婦女救援基金會、賽珍珠基金會、桃園市助人專業促進協會、彭婉如文教基金會。不僅為台灣持續促進婦女、性別團體交流對話的平台,同時建構及厚植進行中性別平權運動史料的基地。

最新文章

2022/08/04 | 網氏/罔市女性電子報

《勞動待遇與代價》:男醫師、女醫師,與護理人員在醫療職場上的「同值不同酬」

父權文化中認為男子漢本來就應該冒險犯難,對社會家人承擔重大責任。但女人不被期待如此,若女醫師超越了文化的期待,多承擔工作責任與願意做危險性高的工作,就會受到獎賞。所以同值的「協調與規劃」和「工作環境危險性」,是放在性別文化的框架中來評估的,所以同值的工作,男女醫師的報酬不同。

2022/08/02 | 網氏/罔市女性電子報

「養家活口」對男醫師是助力而非阻力,對女性醫護卻是事業發展的絆腳石

依張晉芬的分析結果,有高比例的醫護人員因為工作而無法兼顧家務及家庭照顧責任,進而出現衝突感受而離職,其中仍然有男女性別及階級的差異,對於男性而言,雖然同樣感知到就業與家務的衝突,但是家務勞動不會成為干擾工作成就的重要因素。

2022/04/05 | 網氏/罔市女性電子報

離婚,是因為不做愛?

就在自責、無奈、深深不忿的情緒開始消退後,我開始明白,關係裡的「性生活不協調」,不是我們的「性生活」方法出現問題,而是我們關係失衡的一個象徵或結果,我們要面對以及「協調」的,其實是「關係」,而非單純只有「性愛」。

2022/03/28 | 網氏/罔市女性電子報

台北市第一個以市府建築為基地的公民電廠「干豆好」,用太陽能澆灌國中能源教育

因公民電廠的模式在台灣還沒有被社會大眾認識,也曾被外界質疑,是否學校會因此而分享不到任何利益。但其實,公民電廠雖然沒有把一年2%的現金直接發給學校(約2、3千元,視當年發電量而定),卻投入在更超值的能源教育上,讓學校可以有更實質的回饋。

2022/03/24 | 網氏/罔市女性電子報

能源轉型路上,公民電廠不可缺少​​​​​​​:如何小額投資共創共好?有哪些政府資源可以申請?

不論是入股或買板子,通常都會含有後續20年案場的保險(例如,萬一板子被颱風吹走的理賠)、維運(例如板子的清潔)等費用了。所以您不用擔心因為是公民電廠,就會沒人管理喔。

2022/02/04 | 網氏/罔市女性電子報

期待爸爸「自動自發」成為育兒神隊友?別傻了,關鍵在於設計精準的育嬰假制度

國際經驗與研究皆證實,育嬰假的「薪資給付水準」、「不可轉讓的設計」及「使用彈性」等因素將影響男性請領的比例。

2022/01/30 | 網氏/罔市女性電子報

疫情下親子探視:分居、離婚的父母如何在子女健康安全與親情維繫之間取得平衡?

實務中我們常見到,探視方認為同住方刁難、牽掛子女的心情、孤單、無奈的情緒沒能被理解;同住方認為探視方無法體諒照顧子女的焦慮、擔心、勞累與不安,希望能保護孩子的安全與健康,雙方各有立場與說法,最後演變成司法訴訟,反而造成子女處在動蕩不安之中,難以自處。

2022/01/24 | 網氏/罔市女性電子報

疫情下左支右絀的女性勞工:職場、照顧問題自己擔,制度僵化難與疫共存

現行的防疫照顧假或家庭照顧假等照顧假,對勞工來說最大的問題是「無薪」,其次則是職場潛在文化對勞工的期待以及衍伸出來對照顧者的歧視,使得勞工有假不能請(迫於經濟壓力)或有假不敢請(迫於同儕、職場壓力)。

2021/12/17 | 網氏/罔市女性電子報

「女人為難女人」的陷阱:一條七人共用的浴巾,為什麼是婆媳的問題?

傳統父權家庭裡的兩個女人,一個是想幫家人代言,另一個則是需要透過丈夫才能說話。兩個女人,其實都沒真正的話語權,但又同時被父權框架,擠壓得爭鋒相對。

2021/11/12 | 網氏/罔市女性電子報

育嬰假為什麼不能以「小時」請?育兒需求零碎且多變,應完整照顧到子女滿八歲

若今天育嬰假更彈性,前述加起來4成多的人,不必離開職場,只要透過育嬰假制度的調整,就可以緩衝上下班與接送托育的時間,企業將可留下更多珍貴且熟習原職場的勞動力。

2021/10/07 | 網氏/罔市女性電子報

跨世代女性談公共事務參與:民主化時代,婦運與政黨的競合關係

威權時代和民主化後做婦運有何不同?民主運動較婦女權益重要嗎?敦先敦後?李元貞首先破題,帶領參與者回溯70、80年代台灣社會處於黨外衝撞國民黨的威權統治時期。

2021/09/24 | 網氏/罔市女性電子報

性別平等大退步:透過疫情,思考習以為常的家務分配與情緒勞動

在家中負擔絕大多數的家務及情緒勞動之外,女性還得面對職場上工作權難以保障的問題。受疫情衝擊,去年(2020)美國勞動市場已經流失了86.5萬名女性,是男性的4倍以上。

2021/09/10 | 網氏/罔市女性電子報

養一個小孩需要全村的力量:疫情底下,勞工婦女們面臨的抉擇

此次突發事件令全台家長兵荒馬亂,卻也促使民眾開始思考,托育政策及長照制度的漏洞存在,照顧資源不足如何幫助如履薄冰的弱勢家庭?嚴峻疫情展開不同階級的視野,開啟對話的機會。

2021/07/25 | 網氏/罔市女性電子報

立院三讀「性私密影像加害人加重刑期」,但無「法」要求加害人第一時間交出裸照

杜瑛秋表示,針對被害人性自主權、保護被害人隱私權,以及專業社工和社福資源協助,還有取回性私密影像等相關法律,在在都需要另立專法統整對受害人完備的保障與協助。

2021/07/07 | 網氏/罔市女性電子報

尋找山中的女尼:紅袈裟下的紅,在畫裡回顧自己與月經的關係

在藏傳佛教的觀念裡,並無月經不平等的說法,甚至在許多的月經工作坊的活動,都直接在大殿中進行,尤其是佛法的教義中,講求接受一切,安忍的練習。對於這些阿尼們來說:這些不便與身體上的苦,基本上都不算苦,就是接受,接受後祈禱。

2021/06/14 | 網氏/罔市女性電子報

為什麼在尼泊爾街道上無所事事的都是男人,而身兼多職的都是女人?

「我們不習慣一起吃啦。」朋友說她從小就是這樣,女孩負責所有的家務,得先確定爸爸和兄弟吃飽才行。適應多年的不平等家務分工,即便她這樣一個受過高等教育又縱橫職場的尼泊爾女性,也擺脫不了被社會期待的角色。

2021/04/25 | 網氏/罔市女性電子報

女人生命中長時間相伴的「好朋友」,三種友善地球的永續生理期用品

使用月亮杯不只環保,你會更認識自己的身體,如果你選的杯子有刻度,就可以估計一個週期失血多少,在每一次月亮杯的置入與取出,更了解自己的身體構造。

2021/04/23 | 網氏/罔市女性電子報

出櫃同志職場面試時,如何區分「敏感玻璃心」還是「性別歧視」?

我認為關於群體間不平等的概念很容易被忽略,有類似被歧視的感受時,可以先從群體的概念檢視起,不同群體間從來都不是平等的,正因為這些不平等,面試人員並未理解同志出櫃歷程有什麼樣的難度,也忘記了自己可能屬於不用出櫃的群體,不適合用輕視的口氣來傷害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