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2 |
崩口人忌崩口碗!香港粵語忌諱是怎樣煉成的
香港醫院某些病房不設與「死」字近音的「四」號房床。原因是不想病人看到「四」而聯想到「死亡」。又如在新年時醫護界人士不喜歡「生意興隆」,因為醫院「生意興隆」代表很多人將會受傷及生病,對醫護界而言屬忌諱。再如新年時不應祝金融界人士「新年快樂」,因「樂」與「落」同音,他們忌諱股市「快落」。
2023/03/22 |
《彼得・提爾》:賈伯斯曾告訴畢業生要跟隨自己的心意,提爾如此反駁:「不要忠於自己」
《彭博商業周刊》科技線記者馬克斯.查夫金撰寫這本提爾傳記,大膽挖掘這位反骨投資者的獨特生平及其如何形塑現代社會的過往軌跡。書中詳述提爾的成長歷程,以及充滿爭議的作風和意識形態,帶領讀者一步一步瞭解彼得.提爾如何將自我價值觀和影響力傳揚到矽谷以外,並收獲他渴望已久的政治實權。
2023/03/22 |
《麥凱銷售聖經》:誠實為上,即便有時候誠實的代價很高
哈維・麥凱是世界的著名人際關係大師,也是全球五大頂尖演說家之一。麥凱在此書中用詼諧幽默的語言分享他的銷售智慧及實際經驗,十分實用。麥凱教導讀者如何銷售、如何完成業績、如何建立使命感與成就個人事業巔峰。
2023/03/21 |
《紅色賭盤》:羅織罪證,最終請君入獄,這就是習近平奠定權勢的手段
在沈棟決定提筆寫這本書的那一刻起,就知道他將與中共正式展開一場如「俄羅斯輪盤」的生死決鬥,而且也發覺自己已被中共當局盯上——他已立下遺囑,確保所有事務都安排妥當。在此書中,沈棟揭發中國政權腐敗內幕,向讀者證實中國企業家們有多依賴「人脈」,以及檯面下進行的「關係」角力。
2023/03/21 |
《【牛津通識課09】創造力》:創造力的典範轉移——從「他」到「我」,最後到「我們」
創造力是天生的嗎?具備鮮活的想像力、美感和好奇心就能有創意?為何如今難以出現像達文西這樣的偉大創造者?網路霸凌、陰謀論等惡意行為也都隱藏著創造性?打開牛津大學出版社最受歡迎通識讀本,用最簡明的方式理解創造力如何賦予世界無限可能。
2023/03/20 |
吳聰敏《台灣經濟四百年》:把台灣半導體的發展歸功於小欣欣豆漿店的早餐聚會,是一個神話故事
台灣人的所得從1960年代初期以來持續地高速成長,被經濟學者視為是奇蹟。事實上,20世紀的百年期間,台灣經濟成長的軌跡,在人類歷史上極為罕見。對於研究經濟成長機制的學者來說,台灣自20世紀初以來的成長經驗,極具教育意義。
2023/03/20 |
《換上原子習慣腦》:事前擬定計畫事情還是做不完?利用九宮格「任務賓果」克服困境
明明打算利用週六、日,把平日沒能完成的進度補上,到了假日卻只想耍廢,連續兩天都在玩樂。最後什麼都沒做,就這麼帶著憂鬱的心情迎接星期一,苦悶更添一重。為何人在週末無法努力呢?該如何改變這樣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