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1 | 照護線上 「棒式」老是撐到姿勢跑掉?快把這八種動態變化加入訓練菜單 一般來說,棒式撐體的練習可以停留30秒到1分鐘左右,但隨著撐體時間延長,核心肌群愈來愈疲勞,有些人開始會姿勢跑掉,或覺得腰背痠痛。因此,我們下面的練習比較多是改成動態的變化型,避免因為一直「ㄍㄧㄥ」住而施力不當。 棒式 核心肌群 More... 訓練 運動 健身 肌肉 棒式變化 撐體 2022/04/18 | 照護線上 抽菸、喝酒、嚼檳榔讓「頭頸癌」風險大增,口腔潰瘍難癒合、頸部不明腫塊切勿輕忽 頭頸癌是國人發生率第六、死亡率第五的癌症。一般而言,頭頸癌好發年紀在55歲到60歲之間,若本身如上述個案帶有p53基因突變,罹患癌症的機會則相較高出許多。 抽菸 嚼檳榔 More... 喝酒 連銘渝醫師 癌症篩檢 頭頸癌 免疫治療 口腔癌 下咽癌 喉癌 口咽癌 2022/04/08 | 照護線上 病理性「心跳過慢」恐中風、猝死!安裝心律調節器安全性高,還能避免藥物副作用 心跳過慢會導致中風、甚至猝死風險增加。當心跳變慢時,無法提供足夠的血流給全身使用,就可能會出現虛弱、無力、呼吸困難等症狀。 心臟 心跳過慢 More... 節律器 核磁共振 心律調節器 2022/03/25 | 照護線上 懷疑孩子「中樞性早熟」且符合四大條件,建議安排腦部核磁共振檢查 家長只需平時多留意孩子的相關症狀,看診時向醫師說明完整的病史資訊,並配合定期追蹤,幫助及時發現問題、早期診斷與治療。若醫師研判孩子腦部病變風險是低的,不需要進一步腦部核磁共振檢查,也請安心配合醫師建議,不須過度恐慌。 邱巧凡醫師 性早熟 More... 中樞性早熟 治療 檢查 核磁共振檢查 MRI 腦部核磁共振 兒童 兒童內分泌 2022/03/23 | 照護線上 剖腹產「手術低體溫」除了影響寶寶,產婦也可能增加失血量等併發症 手術低體溫會帶來許多併發症,避免在手術過程中出現低體溫,是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麻醉 生產 More... 剖腹產 手術 低溫 冷 低體溫 早產兒 手術低體溫 2022/03/14 | 照護線上 眼科醫師圖文解析:年過40老花眼開始發威,除了戴眼鏡也可以考慮「老花雷射」 如何矯正老花眼?除了配戴眼鏡,也可以考慮使用雷射手術進行治療。 老花眼 眼睛 More... 眼鏡 手術 雷射手術 治療 眼科 老花雷射 2022/03/01 | 照護線上 肺癌專家圖文解析:「癌症骨轉移」讓患者痠痛不適,卻常被誤以為退化或工作勞累 及早接受治療,可以控制癌症骨轉移,減少骨骼併發症的風險,有助維持生活品質。接受癌症骨轉移的治療時,記得要攝取充足鈣質與維生素D,讓造骨細胞有原料能夠形成新骨質。 癌症 骨轉移 More... 骨折 骨骼併發症 高血鈣 胸腔內科 2022/02/26 | 照護線上 讓安倍晉三因病辭職的「發炎性腸道疾病」,不只是讓人拉肚子這麼簡單 發炎性腸道疾病屬於一種自體免疫疾病,腸道在受到外來刺激之後,造成免疫功能錯亂,患者自己的免疫細胞開始攻擊正常的腸道黏膜,導致腸子發炎、潰爛,而出現慢性腹痛、腹瀉、血便等症狀。 腹痛 腹瀉 More... 血便 拉肚子 生物製劑 克隆氏症 潰瘍性大腸炎 自體免疫 郭震亞醫師 發炎性腸道疾病 2022/02/23 | 照護線上 醫師圖文解說:糖尿病除了高血糖,也是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的元兇 根據統計,糖尿病患因為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比例會超過50%,是不容忽視的健康議題。林嘉鴻醫師指出,目前在控制血糖時,也都會將器官保護納入考量,希望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威脅。 糖尿病 林嘉鴻醫師 More... 心血管疾病 腸泌素 血糖 動脈粥狀硬化 2022/02/13 | 照護線上 醫師圖解說明:女性乳房容易因荷爾蒙變化呈現不同樣貌,但有這些狀況務必要就診 許多專家認為,一位女性要等到懷孕、哺乳過之後,乳房這個器官才算是成熟了。因此,當經歷懷孕、哺乳後,女性罹患乳癌的機率會比從未生育的女性來得低。 乳房 乳癌 More... 女性 懷孕 哺乳 退奶 2022/02/12 | 照護線上 醫師圖解說明:血便不要拖!放任腸道發炎恐造成「潰瘍性大腸炎」 發炎性腸道疾病是自體免疫疾病,並非單純的拉肚子。 潰瘍性大腸炎 克隆氏症 More... 瘻管 腹瀉 腹痛 體重減輕 自體免疫疾病 2022/02/09 | 照護線上 血液也會產生癌症?貧血、骨頭疼痛、高血鈣,當心「多發性骨髓瘤」上身 多發性骨髓瘤最常見的症狀,其實是貧血,70%的病人他都有貧血的這些症狀,所以來看貧血的病人中有一部份,就是因為這樣而發現了多發性骨髓瘤,另外有30%~40%的病人會有骨頭疼痛、還有腎功能不理想,還有一些是高血鈣的症狀。 多發性骨髓瘤 血液腫瘤科 More... 癌症 高血鈣 便祕 2022/02/04 | 照護線上 「脈動性耳鳴」聽起來像什麼聲音?可能導致哪些併發症、又該如何治療? 蘇亦昌醫師:我碰過一個四、五十歲的女生,她就是因為睡覺受到嚴重的影響,她說她已經幾乎沒有一天好好睡過了。 脈動性耳鳴 神經外科 More... 檢查 治療 動靜脈廔管 2022/01/27 | 照護線上 為何家中長輩半夜要坐著睡覺?原來是心臟不給力,躺下睡覺會「溺水」 心臟就像幫浦,負責將血液打到全身器官,當心臟衰竭、幫浦不夠力時,心臟打出去的血液不足,導致供應周邊器官的血液與養份變少,身體就會容易感到疲累。另外,心臟打不出去的血液也會容易積在身體循環的前一個器官「肺臟」,這時患者容易感覺肺臟積水,尤其躺下睡覺「溺水」感覺會特別明顯,連帶影響活動力下降,稍微走路運動就喘個不停。 心律不整 心臟衰竭 More... 心房顫動電燒手術 外科 2022/01/26 | 照護線上 超虐脊椎的地雷姿勢,你中了幾項? 提醒您,小孩也算是重物喔。 脊椎 姿勢 More... 壓力 骨科 復健科 2022/01/25 | 照護線上 「顏面神經麻痺」懶人包:臉歪嘴斜,可不一定是中風! 任何年紀的人都可能發生貝爾氏麻痺,但在第三孕期的孕婦、剛生產一周內的產婦,糖尿病患者,體重過重的人發生機率更高。也有些患者在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普通小感冒後出現症狀。 貝爾氏麻痺 肥胖 More... 孕產婦 糖尿病 中風 顏面麻痺 2022/01/23 | 照護線上 【圖輯】跟著3D動圖練肌肉,九招改善膝蓋痛 如果膝蓋曾經受到外傷,很容易突然就腳軟,或是目前膝蓋非常痛、完全動不了、目測看來膝蓋非常腫,就先不要勉強練習。不然,都可以利用這些最簡易的活動,來增加膝蓋附近肌肉的強度。 膝蓋痛 復健 More... 股四頭肌 肌力訓練 火腿肌群 小腿肌 臀中肌 臀小肌 縫匠肌 髂徑束 2022/01/22 | 照護線上 醫師圖文解析:手術低體溫影響術後恢復、容易產生併發症,如何維持核心體溫? 術中體溫維持穩定,讓手術能進行的更順利,術後也較不會出現劇烈顫抖或相關併發症。 手術 低體溫 More... 核心體溫 熱空氣是保溫毯 輸液加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