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翁皓怡(Catherine)

發表文章數:9

個人簡介

臺大中文、外文系就讀中,第八屆金馬亞洲電影觀察團成員。關注女性創作者,紀錄、實驗,與散文影像。文章另見《放映週報》、《釀電影》等平台與刊物。經營 ig @cathparadiso;Letterboxd:cathweng。

最新文章

TNL+ 2023/09/08 | 翁皓怡(Catherine)

【關鍵專訪】《查無此心》導演曾英庭:人一出生就開始面對死亡,「要怎麼說再見」一直困擾著我

憑藉《查無此心》入圍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的曾英庭,集結了張鈞甯、阮經天、項婕如、游安順、陳為民、傅孟柏等人,演出了一場追兇的懸疑類型片,本文專訪導演曾英庭,以「角色」為核,藉以梳理曾英庭創作脈絡中,頻頻出現的「死亡」,以及不同角色面對它的心境。

TNL+ 2023/08/14 | 翁皓怡(Catherine)

【關鍵專訪】《一一重構:楊德昌》策展顧問王君琦:期望觀眾看見「楊德昌如何變成楊德昌」

問起每位影迷,幾乎人人都能講起幾部心頭好的楊德昌電影,說出幾段其電影中經典的台詞。如果楊德昌在台灣新電影、台灣電影史,甚至當代亞洲、世界電影導演中的地位已鞏固,那又為什麼在此刻,我們仍要「重構」?我們該用什麼角度「回顧」這些電影?本文專訪策展顧問王君琦,談談策展歷程以及楊德昌。

TNL+ 2023/07/26 | 翁皓怡(Catherine)

【影評】《Barbie芭比》:粉色世界呈現什麼樣的女性主義,「男性代表」肯尼該如何做自己?

嘗試以女性主義、兩性議題解構「芭比」這個充滿爭議與矛盾的文化,本就是挑戰,我不敢說《Barbie芭比》有完全地解構這個一直「尷尬地」陪女孩們、女性們的長大的存在。但至少,它拍出了這個娃娃乘載的「everything」。

TNL+ 2023/07/06 | 翁皓怡(Catherine)

【展覽】那些瓊瑤電影沒說的事,蘇匯宇用《三廳電影》說出來了

既然叫做「三廳電影」,哪「三」「廳」便是重點。台灣六、七零年代瓊瑤三廳電影的「三廳」指涉拍攝場域的客廳、舞廳、咖啡廳。而回溯瓊瑤三廳電影盛行於台灣六、七零年代,彼時正處白色恐佈戒嚴時期,避而不談「當下事」的瓊瑤浪漫電影蔚為娛樂主流,電影「再現」的意義成為一種幻象式的虛構現實,一種對外界局勢的逃避。

TNL+ 2023/05/01 | 翁皓怡(Catherine)

【2023金穗影展】大師如何成為大師:在科幻之前,《沙丘》導演丹尼維勒納夫倒帶與快轉的影像魔力

本屆2023金穗影展國際短片觀摩,將播映《沙丘》系列、《銀翼殺手2049》名導丹尼維勒納夫的兩部短片作品,本文章也試圖從這兩部短片之中,討論丹尼維勒納夫的創作脈絡。

TNL+ 2023/04/14 | 翁皓怡(Catherine)

【關鍵專訪】《疫起》導演林君陽、監製李耀華:後COVID-19時代,回望20年前和平醫院封院事件

《疫起》以2003年SARS疫情「和平醫院封院」事件為背景,本文專訪《疫起》導演林君陽與監製李耀華,試以故事、角色,與表現手法出發,梳理本片敘事策略與創作軌跡,以此進入電影「封院」的內部,探索其中向「外」開拓的種種可能。

TNL+ 2023/03/14 | 翁皓怡(Catherine)

【影評】《塔爾》:觀看凱特布蘭琪的「陽剛氣質」的方式,決定台上的人是誰

《塔爾》有意識地以「男人婆」(tomboy)形象包裝角色,作為某種前台「保護」。對一派女性主義者來說,他們拒斥該概念擁抱的陽剛氣質;而對另一群人來說,這個中性的概念正是模糊性別疆界的靈動存在。

TNL+ 2023/03/09 | 翁皓怡(Catherine)

【關鍵專訪】《過時・過節》編導曾慶宏、演員毛舜筠:不只是家庭,更是整個香港社會的離散

本文專訪《過時・過節》編導曾慶宏,與飾演女主角母親玲的演員毛舜筠,兩人分別從兒子與母親角度出發,在創作與角色詮釋演繹上,梳理這些離散角色各式「中間性」(in-betweenness),以及現代香港家庭,乃至社會的「過渡性」,藉此反映《過時・過節》拍出的「Hong Kong Family」意義。

TNL+ 2023/01/19 | 翁皓怡(Catherine)

【影評】《巴比倫》:《樂來越愛你》音樂劇時代的「前奏」,致敬默片風華的有聲告白

可以說達米恩查澤雷的電影匠氣,有著俗套的劇情和致敬,甚至有些自我沈溺,但其之所以仍然打動我,便在於他總能看見一如片名「巴比倫」文明的繁華,同時也拍下「落盡」的情懷。而在談《巴比倫》之前,我想先回頭談談查澤雷前作《樂來越愛你》,一部被歸為歌舞喜劇片的音樂類電影,同為查澤雷與作曲家賈斯汀赫爾維茨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