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5 |
與學生談「君子小人」:我們需要一個有教養的社會,還是相互關懷的社會?
現今教育普及了,這觀念不適用了。但擁有知識的人,社會責任是不是丟失了呢?我希望知識普及,不是只製造出一個表面安詳的社會。
2016/12/07 |
弱國無外交?真正讓秦伯退兵的不是燭之武,而是強國間的互相猜忌
有時候我們對時代的變革失望,以為一直以來企盼的終於沒發生,害怕不久的將來日子將更加艱難,那只是因為我們還沒有好好看清楚這個時代。
在面對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時,如果能夠更謹慎,更純粹的面對他、觀察他,才能作出比較妥善的選擇。上一次的反省,絕對不能成為下一次草率的藉口。
我很想問的是,如果閱卷老師連最基本的字詞解釋都不能判斷,不能指出學生異於課本的解釋是否合理,那我們為什麼需要專業的「國文」老師來改考卷?
現今教育普及了,這觀念不適用了。但擁有知識的人,社會責任是不是丟失了呢?我希望知識普及,不是只製造出一個表面安詳的社會。
有時候我們對時代的變革失望,以為一直以來企盼的終於沒發生,害怕不久的將來日子將更加艱難,那只是因為我們還沒有好好看清楚這個時代。
我跟孩子說,我跟你打賭,如果我問的問題你答得出來,我就給你三個免死金牌,讓你上課違規的時候用。
我跟孩子說,我跟你打賭,如果我問的問題你答得出來,我就給你三個免死金牌,讓你上課違規的時候用。
文章的後半段是陽明寫的祭文。一篇祭文,哭悼三個根本不相識的靈魂,本來很難以想像。但陽明此處的情緒,來自一種「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觸。
有很多人在學生時代,不知道自己也在玩一場遊戲,一頭熱地以為分數就是一切,讀書為考試,考試為人生。等到畢業了,遊戲結束,那一紙成績單可以證明他的價值到什麼時候?
回頭看看《赤壁賦》,蘇東坡談論「變與不變」的原因,正是因為變化是時間的本質。然而,我們卻該如何「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呢?
我們需要的不只是一個表面公平的社會,卻是不再有人賤視任何人的社會。只希望有一天,我們願意看見每個孩子身上的優點與長處,不用再跟他說要好好讀書,目的卻只是為了換到一些有利的位置,不要讓人看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