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r to Europe(徐曉強)

發表文章數:63

個人簡介

愛上歐羅巴的亞當斯密學徒。巴黎政治學院歐洲事務碩士畢業,曾在歐盟、智庫、政治顧問公司以及立法院服務。目前回台北從事中國對台資訊操弄的研究,但仍希望能透過這個專欄,分享自己對歐洲社會文化的觀察,讓更多華文讀者瞭解歐盟政經發展的現況。

最新文章

TNL+ 2022/10/07 | Closer to Europe(徐曉強)

俄烏戰爭讓威權國家信用破產,德國的「新中國政策」的主軸該如何訂定?

新的聯合政府加上俄烏戰爭爆發,正加速德國對中政策轉變。務實的德國不會大動作地和中國「脫鉤」,但經濟上會想辦法減少依賴、分散風險,地緣政治上則會透過軍事投射能力,確保自身在印太地區的利益及影響力。

TNL+ 2022/08/18 | Closer to Europe(徐曉強)

拒絕俄國公民入境歐盟是否「殃及無辜」?為何人民必須對自己國家的行為負起「道德責任」?

禁止俄國公民入境歐盟的立論基礎——人民必須為自己國家的惡行負責——雖然正確,但在威權統治下的俄國卻可能無法產生烏克蘭總統預期的效果。

TNL+ 2022/07/23 | Closer to Europe(徐曉強)

北溪一號管恢復供氣仍難以安心,歐盟「開源節流」計畫能度過能源寒冬嗎?

俄烏戰爭一開打,歐盟就知道天然氣將成為俄國牽制歐洲的終極武器,因此積極想辦法減少對俄國天然氣的依賴,不過短時間內還是很難戒斷。若俄國突然停止供應歐洲天然氣,除了立即衝擊歐洲經濟外,高漲的能源價格也可能導致政治動盪。

TNL+ 2022/07/15 | Closer to Europe(徐曉強)

馬克宏嚴重誤判國會選情成為「跛腳總統」,傳將暗尋極右派勒龐支持?

法國總統馬克宏6月意外失去議會絕對多數,面臨第二任期才剛開始、法案就可能無法順利通過的尷尬處境,「跛腳總統」的質疑也隨之出現。但就法國政壇最新的發展跡象來看,馬克宏可能會暗中尋求傳統上被妖魔化的「極右派」政黨國民聯盟支持,以求未來施政穩定。

TNL+ 2022/05/25 | Closer to Europe(徐曉強)

馬克宏內閣人事「大風吹」力求穩定忠誠,梅朗雄6月議會選舉有機會挑戰總理大位嗎?

順利連任法國總統近一個月後,馬克宏總算揭曉新總理和新內閣成員名單,政府組成並未如外界猜測大幅左傾,或是挖角太多傳統左右派政治人物,反而多從前任內閣成員中挑選,組成馬克宏色彩強烈的穩定政府。

2022/01/20 | Closer to Europe(徐曉強)

意外猝逝的歐洲議會議長大衛薩索利:一位偉大的歐洲人,以及堅持不懈的人道主義者

從記者、主播變成政治家,薩索利因緣際會成為歐洲議會的議長,成為歐洲民意代表機構的領袖。兩年半任期雖然受到疫情嚴重衝擊,但他堅持讓議會保持運作,並經常關心社會不平等、移民或難民等人道問題。薩索利在歐洲政壇揮灑的時間或許短暫,但已樹立了永恆的民主典範。

2021/12/21 | Closer to Europe(徐曉強)

源自美國黑人民權的單字「Wokisme」,在法國政壇掀起「政治正確獨裁」大辯論

「woke」這個字來自美國,指的是對社會歧視現象有所知覺,其意涵在過去兩個世紀以來隨著各式社會運動而不斷擴充,但也同時招致批評。近期則因它和法國共和精神相抵觸而引起法國政壇討論、右派撻伐。

2021/11/25 | Closer to Europe(徐曉強)

白羅斯與波蘭邊境的難民「灰帶衝突」如何落幕?北約或許是唯一解方

面對白羅斯藉中東移民在歐盟邊境引起的「灰帶衝突」,波蘭政府的處理方法一方面有助提升民眾對執政黨的支持,另一方面也避免對歐盟示弱,但它終究必須解決移民滯留的問題,尋求北約協助目前看似是唯一解方。

2021/11/02 | Closer to Europe(徐曉強)

波蘭打法律戰衝撞「歐盟法至上」原則,打開歐洲統合的潘朵拉之盒

波蘭挑戰「歐盟法至上」原則除了凸顯歐盟體制的缺失,或許更代表著歐盟發展史上「國家主義」和「聯邦主義」的政治角力。

2021/10/25 | Closer to Europe(徐曉強)

德國組閣談判「創意大考驗」,新政權恐難以維繫梅克爾奠定的外交影響力

雖然談判過程可能還會持續數週,但目前看來德國未來的新政府將會是由社民黨、綠黨和自民黨組成的聯合政府。考量到政黨輪替、決策者數量增多,可預期未來德國的外交影響力將會下降,至少短期如此。

2021/06/22 | Closer to Europe(徐曉強)

台灣若能與歐盟「開啟」投資協定談判,就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

美、歐、中三方近期關係的轉變,讓台灣和歐盟簽訂雙邊投資協定的機會提升了不少,但除非台灣能說服歐盟(特別是德國),打出台灣牌是迫使中國在經濟改革上讓步最有效、也是唯一的手段,不然台歐投資協定注定永遠只聞樓聲響。

2021/05/10 | Closer to Europe(徐曉強)

美中對抗下,歐盟的印太戰略如何投射軍事硬實力到遙遠的亞洲?

近年越來越多歐洲國家透露出對「印太地區」、「印太戰略」的興趣,但他們彼此間對「印太地區」的定義和自身利益的優先順序,將會決定歐洲在美、中對抗下的印太地區能扮演多大的角色。

2021/04/19 | Closer to Europe(徐曉強)

馬克宏廢除「國家行政學院」,是為了改革菁英政治,還是選舉考量?

馬克宏為了扭轉政府菁英治國的形象,日前宣布廢除法國菁英主義代表學校之一的國家行政學院,揭開高等文官教育體系改革的序幕。但除了讓高級文官「預備生」的社經地位更加多元化,或許促使公眾對選賢與能制度的反思才是更重要的。

2021/03/18 | Closer to Europe(徐曉強)

匈牙利退出歐洲議會最大黨團,是否將成中、俄分裂歐盟的破口?

在總理奧班的領導下,過去幾年匈牙利政府逐步侵蝕國內民主體制,造成匈牙利執政黨青民盟和其在歐洲議會所屬的歐洲人民黨團之間關係緊張。奧班宣布青民盟將自行離開歐洲人民黨團後,匈牙利等於脫離歐盟主流右派控制,卻也成為中國、俄國分裂歐盟最好的施力點。

2021/02/15 | Closer to Europe(徐曉強)

前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接任義大利總理,「拯救歐元的人」這次能救義大利嗎?

經過約一週探詢,前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順利獲得義大利所有主要政黨支持,新內閣預計於下週國會投票同意後正式就任。他的任命為義大利帶來人民期盼已久的改革契機,但同時也凸顯義大利民主制度的不穩定。

2021/01/20 | Closer to Europe(徐曉強)

基民盟新黨魁號稱「梅姨的繼承者」,為何不見得能坐上德國總理寶座?

北萊茵邦長拉舍特獲選成為德國基民盟新黨魁,代表梅克爾的中間派路線、各項政策都會在黨內延續一段時間。但這並不保證拉舍特就能在今年9月順利繼任德國總理的寶座,姐妹黨基社盟的領導人索德爾目前看起來呼聲更高,有望代表兩黨成為總理候選人。

2021/01/06 | Closer to Europe(徐曉強)

歐中投資協定靠「德國引擎」達成原則性談判,但牛牽到北京還是牛

僅管美國試圖拉住歐盟,梅克爾還是憑藉著一己之力,在德國卸任歐盟高峰會輪值主席國前促成歐盟和中國「原則上」達成雙邊投資協定。但假如歐盟無法確保中國確實執行協定中針對人權議題的承諾,除了減損和拜登政府合作對中策略的空間,歐盟長期倡議維護人權的形象也將蒙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