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發表文章數:2963

個人簡介

中央通訊社是中華民國的國家通訊社,是台灣最具影響力的新聞媒體。秉持「正確、領先、客觀、翔實」的基本原則,中央社專業新聞團隊每天以中、英、日、西文即時對外發出上千則新聞、照片、圖表、影音與資訊,是台灣唯一多語文新聞媒體,服務對象從媒體客戶擴大為閱聽大眾;從台灣民眾延伸至全球華僑與讀者,充分扮演「華人之眼,世界之窗」。

作者常用關鍵字
最新文章

2022/06/0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台灣衛星實力全球前15大,「火箭阿伯」吳宗信建議鴻海直攻太空殖民

對於太空新商機,吳宗信表示,現在太空殖民也成為焦點,火星是未來目標,第一步月球將是最快的,像鴻海這麼大的集團,「眼光可以放遠一點」,搶攻20年甚至30年後的資源,月球會是很好的跳板。

2022/06/0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新加坡內閣部分改組,李顯龍宣布接班人黃循財升任副總理

今年4月14日,李顯龍正式宣布黃循財已獲得支持成為新一代領導人,接著在6月6日,李顯龍宣布進行部分內閣改組,由黃循財升任副總理,並繼續兼任財政部長。

2022/06/0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新加坡物價飆又鬧「雞荒」,國民美食海南雞飯陷停賣危機

據星媒報導,新加坡的雞肉來源34%來自馬來西亞,48%來自巴西,美國佔8%。為維持雞肉供應穩定,新加坡正著手擴大進口來源。官員說,民眾可以期待在未來幾週選購更多澳洲、泰國的冷藏雞肉,以及來自巴西、美國等地的冷凍雞肉。

2022/06/0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奈及利亞天主教堂遭攜帶炸藥的槍手攻擊,至少50名信徒喪生

目前尚無任何組織出面承認犯案;攻擊動機和確切死亡人數也尚待調查。奈國總統布哈里(Muhammadu Buhari)譴責,這是一起「針對信徒、令人髮指的殺戮案件」。

2022/06/0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六四33年在香港:警方封鎖維園嚴防、截查拘捕悼念者

今天是「六四事件」33週年,香港當局嚴防紀念活動,不但封閉維多利亞公園,還在周圍部署大批警力,強勢截查身穿黑衣或有可疑舉動的民眾

2022/06/0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李明哲現身悼念六四:「六四從未結束」,台灣紀念的意義在於認清中共本質

遭中國囚禁3年的NGO工作者李明哲今天現身自由廣場悼念「六四」。他認為六四運動從未結束,因中共在那之後縮緊控制社會至今;對於台灣紀念六四的意義,李明哲表示是要「認清中共的本質,並結合在地的行動,抵抗中國侵略」。

2022/06/0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迥異的身分認同和歷史記憶,缺乏在地論述連結的台灣能接棒香港紀念六四嗎?

去年底,香港大學拆除校園悼念六四死難者的作品「恥辱柱」後,民間團體「華人民主書院協會」發起募款,希望能在台灣重建,卻引出台灣為何要紀念中國民主運動的疑問。這起風波凸顯出台灣歷經20多年的本土化後,在紀念「六四」上無法迴避的身分認同問題,也進一步影響議題能否在台灣生根。

2022/06/0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因應「台灣有事」,傳日本將首度派現役自衛官駐台,加強情蒐能力

有鑑於中國近期頻頻對台發起軍事行動,日本政府打算最快今年夏天派遣防衛省(國防部)現役自衛官常駐台灣。日媒報導目的可能在於研擬「台灣有事」時如何撤僑的方法,也可能是美國要求日本假定台灣有事時應如何分工合作。

2022/06/0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當城市按下暫停鍵:中央社記者實地記錄上海人不想再次經歷的2個月

過去兩個月,上海人過著不斷做核酸、靠「援滬行動」與揪團買菜填飽肚子、擔心沒工作無法過活的兩個月,終於,這次上海等到的不是又一個失望的結果,而是從3月底被按下暫停的時間,重新起步了。

2022/06/0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醫師分享青少年「轉骨」5大迷思:轉骨方何時吃、怎麼吃藏學問,太早使用恐不利於長高

郭哲彰表示,轉骨方服用時機點是在男性聲帶變聲、女子初經以後,大約是男童小學5、6年級以及女童小學4、5年級的時候可開始調理,太早使用恐導致性早熟、加速骨骺癒合,反而不利於長高。

2022/06/0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醫師示警兒童染疫4大特殊症狀,李秉穎說明兒童腦炎可能成因,避免感染是唯一解方

李秉穎指出,不少人感染COVID-19後,會出現嗅味覺喪失的症狀,是感染的一大特點,他說,掌管嗅味覺的顱神經是從腦幹延伸出來,位於臉部附近掌管臉部肌肉和嗅覺、味覺,而病毒很可能就是隨著這些神經往回跑到腦幹,引起猛爆性變化。

2022/06/0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小馬可仕外交政策求「美中平衡」,中國官方智庫創始院長:不要選邊站很重要

根據小馬可仕現階段發言,未來菲美關係預計較杜特蒂在位時緊密。針對南海仲裁,小馬可仕也說:「我們將利用它持續主張我們的領土權利。」明顯與杜特蒂政府擱置爭議以修補菲中關係的態度不同。

2022/06/0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獨立參選曼谷高人氣市長上任,曾向台灣借鏡電子化政府概念

查察3年多前曾造訪台灣並拜會政務委員唐鳳,當時查察認為台灣的零時政府(g0v Community)是很好的意見交流平台,很多國家都有類似的平台,但泰國還沒起步,他認為泰國在這部分可向台灣學習。

2022/06/0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泰晤士2022亞洲大學排名:北京清華第1,台大第21,台灣6所大學躋身百大

來自台灣的6所大學進入亞洲大學前100名,依序是台灣大學(第21名)、台北醫學大學(第29名)、中國醫藥大學(第35名)、陽明交通大學(第44名)、清華大學(第59名)、亞洲大學(第78名)。

2022/06/0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分析師:中國持續操縱輿論、散播不實訊息,離間太平洋島國與美澳台

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分析師強生(Blake Johnson)提到,中國帶動輿論風向的手法,包括散播不實訊息(disinformation);其中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在2011年索羅門群島反政府暴動後,中國隨即製造輿論,指控澳洲、美國和台灣在幕後煽動。

2022/06/0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制服短裙優惠挨批「物化女性」,六福村:男女皆可穿,搭上王心凌〈愛你〉熱潮

現代婦女基金會執行秘書吳姿瑩表示,業者是否刻意使用短裙為賣點有可議之處,但就婦女團體角度來看並不適宜,可能有利用他人隱私部位來行銷情況,這是值得大家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