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7 |
【2021柏林影展】解封後的露天影院遊記,原來和一群陌生人看電影是件奢侈的事
疫情下的柏林影展終於在逐漸解封之際,舉辦了實體放映,而柏林影展的夏日特映告訴我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溫度,再遠再近,沒有替代方案。
2021/05/21 |
【當代館20周年】台北當代藝術館的存在是必須的,進入下一個20年還有什麼發展可能?
美術館空間與藝術作品或是藝術之間的關係為何?又,在這樣的脈絡下,美術館還有什麼發展可能?而台北當代藝術館在進入第20年後、又或進入下一個20年,可以帶來如何的契機?
2021/05/14 |
【當代館20周年】從西方回望台灣,人們談論的「當代藝術」到底是什麼?
何為當代藝術?當代藝術是在時間上來回走動的信使,帶著多種素材、前往東西南北,不只傳達當下更是際遇過去與未來。
2021/02/07 |
2020台北雙年展(後記):「接近實地、認識蓋婭」,透過植物與城市了解你我與環境的關係
此篇文章將透過舉出在《植物城市》一書中所提到的案例,討論與你我直接相關的城市設施、空間、植物與歷史。
2021/02/02 |
2020台北雙年展(三):《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以藝術展覽為表現方式的思想展覽
2020台北雙年展透過展覽與藝術作品的詮釋,認識你我的存在皆是透過經年累月的細胞、細菌、空氣等等元素的堆積與相互依存。
2020/09/07 |
「國際布克書獎」史上最年輕得主:《無法平靜的夜晚》透過十歲女孩的角度,陳述日常與現實的裸露
荷蘭文小說《無法平靜的夜晚》 獲得國際布克書獎;這次的獎項不但頒給了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得主,更是第一次自荷蘭文翻譯的小說獲獎。書中內容以主角—10歲的女孩Jas作為旁白,講述一切的發生。
2020/08/28 |
《無處不在的幽靈—陶亞倫2020個展》:一個無法力抵權力核心的個體,如何面對當前恐懼、面對幽靈?
藝術家陶亞倫在當代藝術館的新展覽《無處不在的幽靈》中,想像這些虛擬實境為切不掉的幻肢 (phantom limb),現下社會摸不到困境與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