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康健雜誌

發表文章數:70

個人簡介

以深入淺出方式推廣健康生活,橫跨身心靈到環境、公衛等領域,促進國人健康意識、提升醫療品質及推動健康產業進步,多次獲得國內外新聞獎項肯定。從知識傳播出發,擴大朝向全方位平台發展,提供更多元、值得信賴的健康內容、產品、活動與服務。匯聚對健康具有高度意識與興趣的優質用戶,一起實踐健康生活。

作者常用關鍵字
最新文章

2022/06/09 | 康健雜誌

國衛院院長梁賡義X群創光電榮譽董事長段行建:產官學如何共同對抗空污、發展精準治癌?

自從開始監測空氣品質後,「我連吐出來的痰都變清了,」段行建建議,面對看不見致癌殺手,個人與企業都應該更加警惕。回應段行建對空污的關注,國衛院院長梁賡義認為,相較基因難以改變,環境造成的致癌風險,反而有機會靠政府與個人的積極行動加以掌控。

2021/09/07 | 康健雜誌

百歲人瑞最多的國家:揭開日本人長壽的飲食秘密

日本擁有全球最多的百歲壽星,年齡在百歲或者百歲以上的人。日本每10萬人中就有48人可以活到100歲。世界上沒有任何其他地方能有與此接近的數字。日本壽星如此之多,足以引起其他國家人們的注意,到底是什麼讓日本人更長壽?難道日本人有的東西我們沒有嗎?還是因為他們的飲食習慣?

2021/08/29 | 康健雜誌

什麼是「疾病壓縮論」?比起追求長命百歲,「健康餘命」更為關鍵

「大多數人不會去思考,我們該如何去適應長壽?就好像面對老化,我們束手無策、沒什麼好改變的。但事實絕非如此。」

2021/08/27 | 康健雜誌

美軍研發「抗老藥丸」,可維持身體機能、放慢退化速度,還能幫助傷兵痊癒得更快

一直以來,美國軍方都是生醫創新的重要推手,如今這隻手也伸進高齡產業,研發各式各樣的特效藥,試圖維持身體機能、放慢身體退化速度,同時縮短傷兵痊癒的時間。

2021/07/17 | 康健雜誌

人才是最重要的資產:不只提供薪資與福利,美國頭家也開始照顧員工健康

美國一項調查指出,其實許多人並不像他們想像的那麼健康,有7成的員工表示自己健康狀況良好或非常健康,但其中42%的人被診斷患有慢性疾病,且99%的美國成年人口中,至少7人中就有一人有心血管健康風險,而不健康的員工,也會對企業帶來影響。

2021/07/13 | 康健雜誌

女性每天喝超過兩份含糖飲料,「早發性大腸癌」罹病風險將大幅增加

大腸癌蟬聯我國癌症好發之冠多年,近年來也有年輕化的趨勢,除了和飲食西化有關,如今最新研究發現,含糖飲料也會增加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

2021/07/07 | 康健雜誌

身體免疫力隨室內溫度愈降愈低,夏日必學五招擊退「冷氣病」

夏季氣溫炎熱,不少民眾整天待在冷氣房內。然而,長時間吹冷氣卻不利健康,特別是老年人、過敏體質、血液循環不良,還有體質虛寒的人容易為「冷氣病」所苦。

2021/01/06 | 康健雜誌

王建煊打造理想長照機構「天使居」:終身照顧無子獨身長者,員工老後免費入住

王建煊與蘇法昭希望打造猶如天使家的長照機構,定名「天使居」。王建煊比手畫腳形容,「天使的家舒服得不得了,只比上帝差一點。希望住在這個地方的人能夠像天使那樣喜樂,直到離開人世」。

2020/11/13 | 康健雜誌

「時尚老人」林經甫:74歲登上紐約時裝秀,活出時尚的第三人生

第三人生應該要從享受開始,找到你的興趣在哪裡,並且將興趣當成你在第三人生的目標,這樣能增加成功老化的機會。

2020/11/06 | 康健雜誌

新高齡世代的銀髮商機:從「線性人生」到「C型循環人生」

嬰兒潮後的新高齡世代,過的是C型循環人生──即使出社會,也能依照需求持續學習與進修。在生涯過程當中,C型人生是循環式的學習,跟過去線性人生的發展過程完全不同。

2019/04/26 | 康健雜誌

面對多重抗藥性的「耳念珠菌」,我們該如何預防?

雖然耳念珠菌屬於黴菌,但和超級細菌的預防方式相似,主要是避免醫療相關感染,採標準和接觸防護,落實洗手消毒,並謹慎管理抗生素及抗黴菌用藥。

2019/04/25 | 康健雜誌

超級黴菌來勢洶洶:面對多重抗藥性的「耳念珠菌」該如何自保?

雖然耳念珠菌具有多重抗藥性,對兩類或兩類以上抗黴菌藥物有抗藥性,治療較棘手,「但這種黴菌還沒到無藥可醫的狀況,對後線的抗黴菌藥物還是有效,」羅一鈞強調。

2019/04/21 | 康健雜誌

台美食作家抗癌:我們的恐懼是多餘的,沒你想像的可怕

梁瓊白是家喻戶曉的烹飪名師,更是知名美食作家,曾縱橫電視、廣播、報章雜誌界,出過150本食譜,更紅到對岸。她公開自己罹癌,寫下《癌症療癒樂活美食》,以病人角度,鉅細靡遺寫下治療乳癌過程與反應,「我的經歷,可以幫助乳癌患者,讓她們因知而不懼,勇於面對。」

2019/04/20 | 康健雜誌

段行建的癌後革命:從「面板教父」到對抗空汙的環保企業家

「每個人可以吸到乾淨的空氣,這好像是人民最基本的要求吧!」人生70才開始,癌後段行建站了出來,成為第一位抗空污企業家,面板教父從此展開趕走空污抗癌行動。

2019/04/18 | 康健雜誌

美食作家梁瓊白:一場癌症將外在的逞強,磨成內心的堅韌

梁瓊白是家喻戶曉的烹飪名師,更是知名美食作家,曾縱橫電視、廣播、報章雜誌界,出過150本食譜,更紅到對岸。她公開自己罹癌,寫下《癌症療癒樂活美食》,以病人角度,鉅細靡遺寫下治療乳癌過程與反應,「我的經歷,可以幫助乳癌患者,讓她們因知而不懼,勇於面對。」

2019/04/15 | 康健雜誌

兒科醫師從「肺腺癌」學會慢活:它提醒我,生活形態要改了

陳佩琪不抽菸、沒有肺癌家族史、不常出入高污染環境……。為什麼肺癌找上門?罹癌後讀遍醫學文獻,到現在還是想不透。「不過回想起來,也該感謝肺腺癌。它提醒我,生活形態要改了。」

2019/04/14 | 康健雜誌

陳佩琪從肺腺癌學會慢活:它提醒我,生活形態要改了

陳佩琪不抽菸、沒有肺癌家族史、不常出入高污染環境……。為什麼肺癌找上門?罹癌後讀遍醫學文獻,到現在還是想不透。「不過回想起來,也該感謝肺腺癌。它提醒我,生活形態要改了。」

2019/04/12 | 康健雜誌

近六成癌症病人五年後還活著,如何展開癌後新人生?

「回家後如果你不改變生活習慣,仍然是高危險群,」王秋雯對一名治療前抽菸、喝酒,少蔬果多肉食的病人說。而個管師與內科醫護團隊,幫助離院後病人調整飲食及不良的生活習慣。癌症病人回家後如何整調生活、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才是癌後人生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