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心(龔佑霖)

發表文章數:73

個人簡介

愛情心理作家,畢業於台大心理系、國北教大心理與諮商所。主要撰寫安全感相關領域的文章、電影的心理分析,以及其他社會現象的心理分析。粉專不定期會有有趣的影片與有深度的文章,請按讚追蹤~

最新文章

TNL+ 2023/03/18 | 貓心(龔佑霖)

【經典賽】傳言韓國喬賽程是瞧不起台灣?在我看來,這是斷章取義的說法

就在韓國止步WBC經典賽預賽之時,網路上瞬間擠滿韓國網民對於韓國代表隊的各式批評。就在此時,有風聲傳出原先同樣分在A組的韓國,因為日韓對決的熱度,而把賽程「喬」到B組。外界對這樣的風聲有兩種評論,一種是認為韓國自不量力被日本大比分擊敗,另一種是韓國瞧不起台灣棒球實力,所以不願來台比賽⋯⋯但真的是這樣嗎?

TNL+ 2023/03/12 | 貓心(龔佑霖)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無論單身也好、有伴也好,你人生的課題並不會改變

在《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之中有一句台詞,「當同志婚姻通過的時候,我以為我們的關係就會持續到永遠。」對我而言,找到一起生活、一起變老的伴侶,本身其實太過浪漫了。重要的其實是,你能不能做好你自己、找回自己的重心。如果有餘力談戀愛,那也很好。但有很多的課題,並不是戀愛裡面才會浮現出來的。

TNL+ 2023/03/03 | 貓心(龔佑霖)

自尊有四種樣貌,你是哪一種?這三個方法讓你進入「穩定高自尊」

你知道自尊也有所區分嗎?「不穩定低自尊」的人會接受外界挑戰,但他們會先給自己打預防針:「我大概會失敗,成功的話只是僥倖。」

TNL+ 2023/02/01 | 貓心(龔佑霖)

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斯人也?⋯⋯你也「曼德拉效應」了嗎?

「天將降大任於⋯⋯」以前在國文課默寫時,孟子的《告天下》是大家都躲不掉的一課,但近期發現,我們所琅琅上口的「斯」人竟然是錯誤的,甚至有退休老師跳出來表示先秦時代沒有「斯」這個字,那為何會出現這樣的集體記憶呢?

TNL+ 2023/01/10 | 貓心(龔佑霖)

為什麼張育成「閃兵」拒打國家隊會讓球迷這麼憤怒?

張育成曾表示,自己接獲的大聯盟球團邀約,都是希望他能參加完整春訓,所以他才會在未和球團簽約的情況下婉拒參賽。但在受外界質疑與中職會長蔡其昌見面後,已明確表態願意參賽。

TNL+ 2022/12/24 | 貓心(龔佑霖)

談嘉年華式運動熱潮:比起棒球,我們更在乎的是贏球與啦啦隊

經過一個月世足賽的足球瘋,下一個即將到來的體育盛會,將是2023年3月的WBC世界棒球經典賽,除了大師兄林智勝可能的最後一舞之外,啦啦隊的應援名單也備受關注。

TNL+ 2022/12/18 | 貓心(龔佑霖)

Netflix《請服藥:贊安諾》:吃藥已經無法治療我了,我需要的是改變生活的步調

在資訊充斥於生活的當代,人們為了跟上以日為單位快速變換的時事話題,時刻緊盯各種社群軟體的潮流發展,彷彿掉隊了就會失去與他人對話的共同語言。而這個長期緊繃的狀態,讓確診焦慮症的病患對「贊安諾」這款藥一點都不陌生。

TNL+ 2022/12/01 | 貓心(龔佑霖)

「AA制」如何公平又不傷感情?金錢要AA,家事也要AA,但世界上有太多事情沒辦法二等分了

AA制是現代伴侶交往間主流的付帳方式,但也不時聽說會有徹底貫徹AA制的極端案例,譬如:20塊地停車費、25元飲料錢都要AA制。到底怎麼樣的AA制才是公平的展現呢?也許該從「感受」上來談。

TNL+ 2022/11/06 | 貓心(龔佑霖)

《社交恐懼症》的忠告:陪伴焦慮症患者須知的「五要」與「五不」原則

當焦慮症來襲時,身為陪伴者的自己能做什麼?作者從《社交恐懼症:不孤單生存指南》的書中看到面對焦慮症患者的五要與五不,讓有心幫助卻不知道從何著手的你/妳,一個適當的指南,協助焦慮症患者度過腦中的風暴,順利安頓下來。

TNL+ 2022/10/30 | 貓心(龔佑霖)

承認並允許自己有情緒:「薩提爾對話模式」助你擺脫情緒勒索,開啟有效溝通可能性

「你不⋯⋯就是不愛我了。」在與另一半或是親密關係對象相處時,你是否也曾落入情緒勒索的負向溝通之中?面對這種情境,我們可以試著採用薩提爾的對話模式,將期待、觀點、情緒透過書寫來梳理開來,將之與另一半對話,開啟有效溝通的可能性。

TNL+ 2022/09/24 | 貓心(龔佑霖)

《非常律師禹英禑》:社會不可能「撕掉所有標籤」,事實上,有標籤並不是壞事

《非常律師禹英禑》中的女主角為輕度自閉症患者,她在劇中形象對社會的啟示,在於自閉症患者與一般人雖然不全然相同,但一樣可以從事專業工作、與人自然的社交、可以談一場戀愛⋯⋯。隨著劇的走紅,社會容易對自閉症套上禹英禑的形象,並逐漸形成標籤,但「沒有一個標籤,是可以完整套用到一個人身上的。」我們只能從「每一次的互動中,不斷地去和對方對話、不斷地去覺察當下,才有可能更認識真實世界的樣貌。」

TNL+ 2022/09/04 | 貓心(龔佑霖)

為什麼許多人把「你在情緒勒索我」掛在嘴邊?原因可能來自於我們的成長過程

「你是不是不愛我」、「就是不孝才不願意聽我的」⋯⋯。當你遭遇身旁的親友的指責,你大可選擇用「你在情緒勒索我」作為反擊,但這往往沒辦法對事件癥結點有所幫助,反倒是加劇口語上的爭吵。面對親友的「情緒勒索」,我們可以換個方式說⋯⋯。

TNL+ 2022/08/13 | 貓心(龔佑霖)

「直男行為研究社」:與其嘲笑,不如給「直男」多一些變成「質男」的管道

「直男行為研究社」是近期竄紅的臉書社團,動物收容所的標籤、各種荒謬聊天內容的刊登,都被視為對異男、直男,甚或是整個父權社會的反擊。許多人認同社團貼文的刊登,認為這種作法是最直接的教訓,讓這些直男能從中學習如何與女性相處。但這樣的攻擊會形成什麼效應?這些「異男、直男」會因為被攻擊而退縮、反思嗎?

TNL+ 2022/08/06 | 貓心(龔佑霖)

像麥當勞、可口可樂這樣舉世皆知的國際大品牌,為何還要不斷買廣告宣傳?

每當在電視上看到大品牌的廣告時,你是否有過這個疑問:「都這麼有名了還打甚麼廣告?」其實他們不是在打知名度,而是在將「理念」、「感受」與這些品牌連結起來。

TNL+ 2022/07/28 | 貓心(龔佑霖)

「外貌協會」有諸多科學支持,但我們真的完全被演化所決定了嗎?

雖然大家都認為自己與另一半是心靈上的伴侶,但被問到擇偶標準時,外貌時常被排在前三順位的條件上,不論是身材比例或是穿著打扮,好的外貌呈現能在第一時間提升對方的好感度,而若是不來電,就謝謝再聯絡了。

TNL+ 2022/07/26 | 貓心(龔佑霖)

如何調適「已讀不回」的焦慮?關於操作制約,其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簡單

在通訊軟體當道的現代,Line、Messenger、IG小盒子都可以是即時通訊的管道,但你/妳是否也遇過明知道對方手機不離身,卻一天只回兩三次訊息的情況?這時候你會不會產生一種莫名的焦慮感呢?

TNL+ 2022/06/12 | 貓心(龔佑霖)

幸災樂禍心理學(三):沒有同理心又如何?幸災樂禍真的是一種惡嗎?

前兩篇的「幸災樂禍心理學」,我們分別談了幸災樂禍是什麼?以及為何會幸災樂禍?本篇也是最終篇,就要來談談:當你發現自己會幸災樂禍,該怎麼辦?

TNL+ 2022/06/06 | 貓心(龔佑霖)

幸災樂禍心理學(二):別人的失敗就是我的快樂?別擔心,是人都會跟著笑

既然幸災樂禍是常見的事情,那為何人從小就會開始嘲笑他人的失敗,或因他人失敗感到開心呢?幸災樂禍的心理可能源自更深層、純粹的演化結果──人的求生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