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心(龔佑霖)

發表文章數:78

個人簡介

愛情心理作家,畢業於台大心理系、國北教大心理與諮商所。主要撰寫安全感相關領域的文章、電影的心理分析,以及其他社會現象的心理分析。粉專不定期會有有趣的影片與有深度的文章,請按讚追蹤~

作者常用關鍵字
最新文章

TNL+ 2022/08/06 | 貓心(龔佑霖)

像麥當勞、可口可樂這樣舉世皆知的國際大品牌,為何還要不斷買廣告宣傳?

每當在電視上看到大品牌的廣告時,你是否有過這個疑問:「都這麼有名了還打甚麼廣告?」其實他們不是在打知名度,而是在將「理念」、「感受」與這些品牌連結起來。

TNL+ 2022/07/28 | 貓心(龔佑霖)

「外貌協會」有諸多科學支持,但我們真的完全被演化所決定了嗎?

雖然大家都認為自己與另一半是心靈上的伴侶,但被問到擇偶標準時,外貌時常被排在前三順位的條件上,不論是身材比例或是穿著打扮,好的外貌呈現能在第一時間提升對方的好感度,而若是不來電,就謝謝再聯絡了。

TNL+ 2022/07/26 | 貓心(龔佑霖)

如何調適「已讀不回」的焦慮?關於操作制約,其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簡單

在通訊軟體當道的現代,Line、Messenger、IG小盒子都可以是即時通訊的管道,但你/妳是否也遇過明知道對方手機不離身,卻一天只回兩三次訊息的情況?這時候你會不會產生一種莫名的焦慮感呢?

TNL+ 2022/06/12 | 貓心(龔佑霖)

幸災樂禍心理學(三):沒有同理心又如何?幸災樂禍真的是一種惡嗎?

前兩篇的「幸災樂禍心理學」,我們分別談了幸災樂禍是什麼?以及為何會幸災樂禍?本篇也是最終篇,就要來談談:當你發現自己會幸災樂禍,該怎麼辦?

TNL+ 2022/06/06 | 貓心(龔佑霖)

幸災樂禍心理學(二):別人的失敗就是我的快樂?別擔心,是人都會跟著笑

既然幸災樂禍是常見的事情,那為何人從小就會開始嘲笑他人的失敗,或因他人失敗感到開心呢?幸災樂禍的心理可能源自更深層、純粹的演化結果──人的求生本能。

TNL+ 2022/05/31 | 貓心(龔佑霖)

幸災樂禍心理學(一):富邦悍將被眾人奚落罪有應得?棒球迷真的沒有同理心?

你在看棒球、籃球等運動賽事時,也常因為對手的失誤、失投、內鬨而「幸災樂禍」嗎?你知道為何看到對手失敗,往往比看到支持的隊伍成功更博眼球嗎?Tiffany Watt Smith所撰寫的《幸災樂禍》一書,從心理學的角度切入分析。

TNL+ 2022/05/21 | 貓心(龔佑霖)

從PTT、Dcard,到Google地圖,「定錨效應」如何影響你對事物的評價?

在現今的資訊世代,人們透過最容易接觸的網路資訊傳播消息、並建構出自身對世界樣貌的理解,但在另一面,這也讓虛假或錯誤訊息的殺傷力更為強大。帶風向雖然不到虛假消息的層面,但在心理學的解釋上,也發揮出定錨的作用,誘使提高或降低對某事物的標準,進而達到影響人們觀感或行為反應等對某事物的回應。

TNL+ 2022/05/15 | 貓心(龔佑霖)

普通人三步上籃,詹皇七步成詩?「馬太效應」解釋球星為何總能得到裁判的哨音袒護

在觀看NBA球賽時,你是否有納悶於有些球員總是走特別多步而不會被吹?有些球員只要切進去總是能站上罰球線?這裡有個理論或許能解開你心中的疑惑。

TNL+ 2022/05/01 | 貓心(龔佑霖)

使用交友軟體聊不下去怎麼辦?《蔡康永的說話之道》傳授兩技巧讓你不尬聊

現代人在尋找對象上,許多人都選擇使用交友軟體,但要怎麼聊才能聊得深、聊的久,重點是還不會讓雙方尷尬感到壓力呢?本文整理兩個小撇步給讀者參考。

TNL+ 2022/04/24 | 貓心(龔佑霖)

正念與愛情:汲汲營營尋找「對的另一半」,真的能讓感情生活更好嗎?

心理學中的「作為模式(doing mode)」與「存在模式(being mode)」使你可以用截然不同的兩種視角看同一件事,也決定感情中的你是不斷求更好,或是正念的對現有的條件感到滿足。

2022/03/12 | 貓心(龔佑霖)

批評、蔑視、防禦、築高牆⋯⋯當感情出現「災難四騎士」該如何拯救?

婚姻專家約翰・高特曼在關係中提出「災難四騎士」的概念,概念化伴侶之間爭執時,所採取的四種爭執方式。但糟糕的溝通模式與互動不是一天造成,本文介紹伴侶關係是如何一路滑坡到「或戰或逃」的狀態,並且該如何挽回到正常關係。

2022/03/06 | 貓心(龔佑霖)

為了小事吵架就鬧分手?四步驟教你如何管理「情感帳戶」

情侶間在面對爭吵時,有些愈吵愈兇最後分開,有些卻能邊吵邊理解彼此,成為更穩定的關係。為甚麼會有這樣的差別呢?Gottman提出「情感帳戶」的概念,來解釋這個現象。

2022/02/12 | 貓心(龔佑霖)

為什麼《華燈初上》的渣男江瀚定不下來?避免「逃避型依附」情人,你可以這麼做

渣男總是處處留情,卻哪也不是他的歸宿。這種心態可以從逃避型依附來理解,他們打從心底害怕穩固的關係,因為若是進入這種關係,就要脫下面具顯露內心脆弱的一塊,而從他們自小的成長經驗中,這樣做只會帶來更多的責罵與嘲笑⋯⋯

2022/01/22 | 貓心(龔佑霖)

談戀愛之前,要先把自己照顧好?「依附理論」告訴你,被照顧沒什麼不對

這篇文章是要跟你/妳說,盛夏陽光下必有陰影,有個人願意在你受傷、脆弱時來陪伴你,並不是什麼壞事。

2022/01/16 | 貓心(龔佑霖)

超過六成情侶分手之後又再復合,到底該怎麼做才能長久地走下去?

復合的感情能走的長遠嗎?從研究報告中的5點分析,解釋為何人往往會選擇回到舊有關係,以及該怎麼做才能讓復合的關係不再破碎。

2021/12/25 | 貓心(龔佑霖)

《刀劍神域-聖母聖詠篇》:虛擬世界也能賦予生命意義,談談臨終醫療的必要性

《刀劍神域-無星夜的詠嘆調》中,有一群走到生命盡頭的人,為了在虛擬ALO世界中留名而奮力與魔王對戰。在這裡,生命的意義不在長度,而是如同存在主義所說的:人是被拋擲到虛無無意義宇宙中的生命,而存在本身的意義,只有自己能夠尋找與賦予。

2021/12/11 | 貓心(龔佑霖)

接納精神疾病的自己:台大畢業又怎樣?何必成為他人口中的成功範本

從小到大,社會給了一個「正常人」該有的模具,並試圖把所有人都套進這個模式中。結婚、買房、穩定工作、生孩子,這些標準對於人生因為變故而無法達標的人,無疑是背上一個卸不掉重擔。

2021/11/13 | 貓心(龔佑霖)

當小王子遇見狐狸:草東鼓手離世與寵物依附

未嘗經歷寵物依附關係的人或許很難想像,但寵物和人的連結,其中的依附關係,絕對不只是養育關係而已,就像Harry Harlow的那些布娃娃媽媽,確確實實地被小猴子們,視為是依附連結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