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心(龔佑霖)

發表文章數:78

個人簡介

愛情心理作家,畢業於台大心理系、國北教大心理與諮商所。主要撰寫安全感相關領域的文章、電影的心理分析,以及其他社會現象的心理分析。粉專不定期會有有趣的影片與有深度的文章,請按讚追蹤~

作者常用關鍵字
最新文章

2021/02/23 | 貓心(龔佑霖)

重鬱症患者的自白:我們和其他人一樣,生命有高有低,只是我們的低潮比別人更低

憂鬱症患者知道慢慢來比較好,但卻慢不下來,因為社會、家人希望我們好起來,所以背負著這些的我們,比誰都想脫離憂鬱的狀態好起來。但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突然發作,然後就走了。

2021/01/31 | 貓心(龔佑霖)

《想見你的愛》:反思更生人追尋幸福的可能性,我還值得愛人與被愛嗎?

我們以為我們監獄在矯正囚犯,能讓他們重回社會,但囚犯們的生活環境如此糟糕,出社會後又沒有朋友,再加上罪惡感的折磨,能夠幸運如壘一般的人有幾個?

2021/01/22 | 貓心(龔佑霖)

日蝕之後:從「道德疏離」剖析曹錦輝否認打假球的自白

曹錦輝在自傳《日蝕之後》中,針對當年配合打假球與不起訴書的內容一概否認。如果不起訴書上寫的內容是真的,那麼曹錦輝之所以能夠為自己開脫,是運用了心理學中的「道德疏離」機制。

2020/12/25 | 貓心(龔佑霖)

嘴巴說一套,內心另一套:偏見與歧視背後的「內隱社會認知」

為何努力倡議性別平權的台灣社會,對於女性的偏見還是不少呢?這是因為社會偏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心理學家便使用「內隱社會認知」來解釋社會偏見。

2020/11/14 | 貓心(龔佑霖)

不安的台大校園:為何這些「成功者」會選擇輕生?如何協助有自殺風險的親友?

從自殺守門人的角度來看,每個人其實都有協助周遭的人度過難關的能力,只要我們了解怎麼面對和陪伴可能自殺的人,就有機會增加他們活下去的可能性。我們該怎麼做呢?在自殺防治上,有所謂的「一問二應三轉介」。

2020/10/24 | 貓心(龔佑霖)

一首〈Baby Shark〉兩樣情:為何傷心的人該聽慢歌?

當音樂能和我們的情緒同步,才能帶給我們被同理的感覺。當一個人憂鬱時,聆聽悲傷的音樂是較為合適的,因為慢歌帶給我們一個情緒同理的感覺。

2020/10/13 | 貓心(龔佑霖)

如何用「心理學」提高會議效率:小心「分散責任」效應讓大家都袖手旁觀

但隨著成長的過程,一次又一次經歷了各種報告與會議,我漸漸發現其實有時候群聊還是很有用的,而是否能讓群聊派上用場,其關鍵和事件的重要程度有很大的關係。

2020/09/08 | 貓心(龔佑霖)

性騷擾和推銷員都是趁人錯愕的時候,使用心理學的「得寸進尺法」

面對性騷擾的案子,旁人聽來常常會很訝異地說:「啊你就這樣讓對方摸喔?」正是因為不了解當事人當下的認知,是處於一個「被得寸進尺」的狀態,所以才會無法理解被害人為什麼會沒有求救。

2020/08/31 | 貓心(龔佑霖)

愛情依附理論(10):光是「握著手」這樣簡單的動作,就可能緩解大腦的疼痛反應

先生和陌生人的手都能降低神經對威脅的影響,但丈夫的特別具有力量;而在這16組參與者當中,即便他們的婚姻滿意度已經都很高了,但有最高婚姻滿意度的人,還是最能減少他們的神經對電擊的影響。

2020/08/23 | 貓心(龔佑霖)

愛情依附理論(9):分手後,你和你的前任還是朋友嗎?

在這篇文章裡,我將帶大家來看看關於分手之後,與對方做朋友或不做朋友的相關議題。

2020/08/01 | 貓心(龔佑霖)

愛情依附理論(7):一個喊太黏、一個想碰面──如何找到相處時間接近的對象?

如果能在決定進入感情之前,先找到相處時間相近的對象,似乎就可以減少交往後的一大麻煩。但是,要怎麼找到相處時間相近的對象呢?

2020/07/30 | 貓心(龔佑霖)

愛情依附理論(6):在愛情裡得不到「安全感」的人,有改變的可能嗎?

在我們長大談戀愛時,那些高安全感的人在遇到威脅時,確實比較容易啟動具有安全感的記憶。但那些不安全感高的人該怎麼辦?難道他們就永遠不可能啟動具有安全感的記憶了嗎?

2020/05/30 | 貓心(龔佑霖)

《鬼滅之刃》大魔王下弦之伍「累」如果好好被愛,結局會不會不一樣?

我挑選了這部動畫的第19集到第21集,也就是那田蜘蛛山之役,採用依附的角度,帶大家看看一個惡鬼的背後,是經歷了多少的滄桑。

2020/05/28 | 貓心(龔佑霖)

愛情依附理論(5):整天分手掛嘴邊,伴侶不回又瘋狂追問的「假性疏離」

把「我們分手算了」掛嘴邊,當對方不回的時候,卻又不斷焦慮地追著對方說「你真的不要我了喔?」這種表面上把「不要靠近我」掛在嘴邊,內心卻渴望對方靠近的人,到底怎麼了呢?

2020/05/25 | 貓心(龔佑霖)

愛情依附理論(4):改變對方(或被對方改變)真的是不好的嗎?

簡單來說,焦慮型依附在改變時,是帶著「今天你欠我一筆」的心態在改變的,或是「為了不要失去你,所以我改變」;而安全型依附則是「因為我愛你,所以我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