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3 | 貓心(龔佑霖) 重鬱症患者的自白:我們和其他人一樣,生命有高有低,只是我們的低潮比別人更低 憂鬱症患者知道慢慢來比較好,但卻慢不下來,因為社會、家人希望我們好起來,所以背負著這些的我們,比誰都想脫離憂鬱的狀態好起來。但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突然發作,然後就走了。 憂鬱症 精神疾病 More... 身心障礙 心理疾病 心理治療 重鬱症 心理師 憂鬱 焦慮症 重度憂鬱症 自殺 別再叫我加油,好嗎 2021/01/31 | 貓心(龔佑霖) 《想見你的愛》:反思更生人追尋幸福的可能性,我還值得愛人與被愛嗎? 我們以為我們監獄在矯正囚犯,能讓他們重回社會,但囚犯們的生活環境如此糟糕,出社會後又沒有朋友,再加上罪惡感的折磨,能夠幸運如壘一般的人有幾個? 想見你的愛 橫濱流星 More... 罪犯 犯罪 圓型人物 鄭捷 依附 更生人 罪惡感 布雷維克 監獄 囚犯 犯人 2021/01/22 | 貓心(龔佑霖) 日蝕之後:從「道德疏離」剖析曹錦輝否認打假球的自白 曹錦輝在自傳《日蝕之後》中,針對當年配合打假球與不起訴書的內容一概否認。如果不起訴書上寫的內容是真的,那麼曹錦輝之所以能夠為自己開脫,是運用了心理學中的「道德疏離」機制。 中職 打假球 More... 日蝕之後 棒球 曹錦輝 中華職棒 放水 道德疏離 道德標準 班杜拉 心理學 假球案 2020/12/25 | 貓心(龔佑霖) 嘴巴說一套,內心另一套:偏見與歧視背後的「內隱社會認知」 為何努力倡議性別平權的台灣社會,對於女性的偏見還是不少呢?這是因為社會偏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心理學家便使用「內隱社會認知」來解釋社會偏見。 武漢肺炎 紐西蘭機師 More... 確診 案765 案771 廣達集團女員工 歧視 仇女 心理學 偏見 內隱社會認知 責怪受害者 2020/12/18 | 貓心(龔佑霖) 談北一女陪聊:或許在每個時代,我們都需要一個「什麼都不做的出租先生」 關於北一女園遊會攤位陪聊,只是自我物化嗎?單純陪伴別人做一件事情,或許可以有不同的解讀。 北一女陪聊 陪聊 More... 北一女 什麼都不做的出租先生 親密關係 森本祥司 伴侶 抒發 傾訴 陌生人 苦悶 寂寞 2020/11/14 | 貓心(龔佑霖) 不安的台大校園:為何這些「成功者」會選擇輕生?如何協助有自殺風險的親友? 從自殺守門人的角度來看,每個人其實都有協助周遭的人度過難關的能力,只要我們了解怎麼面對和陪伴可能自殺的人,就有機會增加他們活下去的可能性。我們該怎麼做呢?在自殺防治上,有所謂的「一問二應三轉介」。 台大 輕生 More... 成功 脆弱高自尊 自殺 陪伴 自尊 升學主義 台灣大學 自殺防治 Michael Kernis 精神疾病 2020/10/24 | 貓心(龔佑霖) 一首〈Baby Shark〉兩樣情:為何傷心的人該聽慢歌? 當音樂能和我們的情緒同步,才能帶給我們被同理的感覺。當一個人憂鬱時,聆聽悲傷的音樂是較為合適的,因為慢歌帶給我們一個情緒同理的感覺。 囚犯 音樂 More... Gerardo Parra 音樂治療 Baby Shark 情緒 悲傷 慢歌 監獄 傷心 歌 2020/10/13 | 貓心(龔佑霖) 如何用「心理學」提高會議效率:小心「分散責任」效應讓大家都袖手旁觀 但隨著成長的過程,一次又一次經歷了各種報告與會議,我漸漸發現其實有時候群聊還是很有用的,而是否能讓群聊派上用場,其關鍵和事件的重要程度有很大的關係。 開會 發言 More... 會議 效率 心理學 緊急 實驗 2020/09/12 | 貓心(龔佑霖) 兄弟、桃猿「阻擋本壘」改判引發巨大爭議,背後正是「相對剝奪感」作祟 到底為什麼,一場棒球賽會引發如此大的爭議呢?如果用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就是所謂的「相對剝奪感」在作祟。 相對剝奪感 心理學 More... 中職 棒球 犯罪心理學 爭議 判決 波西條款 中信兄弟 樂天桃猿 2020/09/08 | 貓心(龔佑霖) 性騷擾和推銷員都是趁人錯愕的時候,使用心理學的「得寸進尺法」 面對性騷擾的案子,旁人聽來常常會很訝異地說:「啊你就這樣讓對方摸喔?」正是因為不了解當事人當下的認知,是處於一個「被得寸進尺」的狀態,所以才會無法理解被害人為什麼會沒有求救。 得寸進尺 館長 More... 性騷擾 心理學 被害者 心理實驗 腳在門內法 性侵 求救 2020/08/31 | 貓心(龔佑霖) 愛情依附理論(10):光是「握著手」這樣簡單的動作,就可能緩解大腦的疼痛反應 先生和陌生人的手都能降低神經對威脅的影響,但丈夫的特別具有力量;而在這16組參與者當中,即便他們的婚姻滿意度已經都很高了,但有最高婚姻滿意度的人,還是最能減少他們的神經對電擊的影響。 握手 牽手 More... 情侶 伴侶 愛情 疼痛 大腦 依附關係 2020/08/23 | 貓心(龔佑霖) 愛情依附理論(9):分手後,你和你的前任還是朋友嗎? 在這篇文章裡,我將帶大家來看看關於分手之後,與對方做朋友或不做朋友的相關議題。 分手 情侶 More... 朋友 交往 愛情 戀愛 2020/08/06 | 貓心(龔佑霖) 愛情依附理論(8):佔所有人口約一成,高焦慮又高逃避的「矛盾依附」 高焦慮、高逃避的矛盾依附很罕見,大概只佔所有人口的5%~10%左右。 矛盾依附 依附 More... 心理 情感 交往 分手 2020/08/01 | 貓心(龔佑霖) 愛情依附理論(7):一個喊太黏、一個想碰面──如何找到相處時間接近的對象? 如果能在決定進入感情之前,先找到相處時間相近的對象,似乎就可以減少交往後的一大麻煩。但是,要怎麼找到相處時間相近的對象呢? 感情 愛情 More... 依附理論 焦慮依附 安全依附 逃避依附 膩在一起 2020/07/30 | 貓心(龔佑霖) 愛情依附理論(6):在愛情裡得不到「安全感」的人,有改變的可能嗎? 在我們長大談戀愛時,那些高安全感的人在遇到威脅時,確實比較容易啟動具有安全感的記憶。但那些不安全感高的人該怎麼辦?難道他們就永遠不可能啟動具有安全感的記憶了嗎? 安全依附 逃避依附 More... 焦慮依附 心理學 關係 安全感 2020/05/30 | 貓心(龔佑霖) 《鬼滅之刃》大魔王下弦之伍「累」如果好好被愛,結局會不會不一樣? 我挑選了這部動畫的第19集到第21集,也就是那田蜘蛛山之役,採用依附的角度,帶大家看看一個惡鬼的背後,是經歷了多少的滄桑。 青少年 依附 More... 親子 鬼滅之刃 竈門炭治郎 下弦之伍累 禰豆子 那田蜘蛛山之役 2020/05/28 | 貓心(龔佑霖) 愛情依附理論(5):整天分手掛嘴邊,伴侶不回又瘋狂追問的「假性疏離」 把「我們分手算了」掛嘴邊,當對方不回的時候,卻又不斷焦慮地追著對方說「你真的不要我了喔?」這種表面上把「不要靠近我」掛在嘴邊,內心卻渴望對方靠近的人,到底怎麼了呢? 假性疏離 焦慮依附 More... 保護 推開 反覆無常 2020/05/25 | 貓心(龔佑霖) 愛情依附理論(4):改變對方(或被對方改變)真的是不好的嗎? 簡單來說,焦慮型依附在改變時,是帶著「今天你欠我一筆」的心態在改變的,或是「為了不要失去你,所以我改變」;而安全型依附則是「因為我愛你,所以我改變」。 依附 情感 More... 感情 戀愛 愛情依附 逃避依附 焦慮型依附 安全型依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