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昂刺刺

發表文章數:23

個人簡介

台中人,念性別研究的厭世者。覺得人生好難。

作者常用關鍵字
最新文章

2021/11/30 | 波昂刺刺

金馬電影學院階段性總結:金馬給了你釣竿和魚餌,要怎麼使用就看個人造化

學院成果放映時,金馬執委會執行長聞天祥於映前表示學院歷屆學員努力在影視行業持續創作,今年便有5位歷屆學員提名金馬獎;另有8位學員入選金馬創投會議,琢磨即將拍攝的影片。依此可見,金馬電影學院對於華語影壇影響逐漸開花結果,就讓我們期待他們璀璨的未來吧。

2021/11/26 | 波昂刺刺

【關鍵專訪】第13屆金馬電影學院學員心聲:集體創作打破既往眼界,發現自己原來不懂電影

要理解金馬電影學院,最重要的就是必須呈現學院的絕對核心——「學員」,學院既然是「服務」學員、「培養」新銳的存在,系列專題文章勢必不能缺少探究學員的真實聲音。因此,本文主旨訪談本屆12名入選學員,試圖歸納其參與心得,並且呈現出當代華語新銳創作者之當前現況。

2021/11/24 | 波昂刺刺

【2021金馬獎】《月老》影評:別人聚焦國族存亡,九把刀還在緬懷青春異性戀中二魂

愛情被被形塑偉大,你我無法實現的愛戀在文本獲得實現。從《海角七號》、《那些年》、《消失的情人節》、《當男人戀愛時》到《月老》等等男導演作品,持續扁平化、重複複製以及強化刻版印象。

2021/02/14 | 波昂刺刺

必然「可憐」又必然可敬:跨性別電影《迷失安狄》的成功與困境

本文將探討2021年初上映、由臺灣/馬來西亞合製的跨性別電影《迷失安狄》,區分三大章節,就華語電影近況、馬國LGBT電影定位以及產業製作面向加以討論。

2020/11/11 | 波昂刺刺

【關鍵時事】獨立書店停業抵制雙11是情緒勒索,也是文人自以為的高尚節操

消費者選擇同商品的低價位沒有錯。歐巴桑去菜市場買菜會,你買任何東西也都會比價。想省錢,大家去週年慶、大家會去大通路。任何人不想多花錢是無可避免的天性。

2019/01/02 | 波昂刺刺

Netflix互動電影《黑鏡:潘達斯奈基 》:遊戲的影像化與觀眾的主體性

《黑鏡:潘達斯奈基 》是罕見的互動電影,創造出銀幕電影未能企及的觀眾主題性⋯這種新穎觀影模式,但這對老古版的觀眾來說十分惱人。原因在於2選1的時限僅僅10秒,你若不選擇就會系統自動選擇,這設計使得觀眾難以心情平復。

2019/01/02 | 波昂刺刺

Netflix互動電影《黑鏡:潘達斯奈基 》:遊戲的影像化與觀眾的主體性

《黑鏡:潘達斯奈基 》是罕見的互動電影,創造出銀幕電影未能企及的觀眾主題性⋯這種新穎觀影模式,但這對老古版的觀眾來說十分惱人。原因在於2選1的時限僅僅10秒,你若不選擇就會系統自動選擇,這設計使得觀眾難以心情平復。

2018/12/19 | 波昂刺刺

《新橋戀人》:逃離理性的殘缺愛戀

依循李歐卡霍設定的命題:「自由」,導演運用巴黎建城200周年施放的絢爛煙花去點綴主角愛情,這大概正是《新橋戀人》如夢似幻的迷人所在吧。表面觀眾耽溺角色的浪漫愛戀,實際上觀眾期盼的是逃離理性束縛的道德規訓。

2018/12/19 | 波昂刺刺

《新橋戀人》:逃離理性的殘缺愛戀


依循李歐卡霍設定的命題:「自由」,導演運用巴黎建城200周年施放的絢爛煙花去點綴主角愛情,這大概正是《新橋戀人》如夢似幻的迷人所在吧。表面觀眾耽溺角色的浪漫愛戀,實際上觀眾期盼的是逃離理性束縛的道德規訓。

2018/11/08 | 波昂刺刺

專訪《小美》導演黃榮昇:他者眼光中的存在

《小美》的敘事方式在臺灣電影文類別樹一格。它將主角小美架空,透過9位人物的偽紀錄片訪談,串連觀眾的想像。訪談更不是塑造記者角色進行採訪,畫面外的發問者正是銀幕前的觀眾。

2018/08/18 | 波昂刺刺

隱身舊時代,被社會雙重排除——電影中的「老年同志」身影

同志是被隱藏在歷史當中的,假若沒有訪談、影像紀錄、民族誌、田野調查、有人站出來發聲,根本無從得知。因此,本文將挑選數部電影作為文本,藉此討論「老年同志」這項議題。

2018/06/23 | 波昂刺刺

《宿怨》:不堪負荷的家庭悲痛,跨越邊界的附魔肉體

針對近期大紅恐怖片《宿怨》,本文捨棄解釋故事的前因後果,著重將其放在近期恐怖大作脈絡中分析。最後以「附魔」文類討論,討論《宿怨》何以恐怖。

2018/06/09 | 波昂刺刺

《漢娜的遺言》:沈重的校園懸疑劇,妖魔化的性侵恐懼

《漢娜的遺言》的播映,讓全球得以聚焦在自殺、性侵、校園霸凌議題,進而廣泛討論。以影集對照臺灣近日事件,你將發現男性霸權的歧視是不分國界地存在。因此我們更應該正視這些議題,杜絕遺憾的發生。

2018/05/12 | 波昂刺刺

《親愛的初戀》:我能跟你一樣擁有「快樂(gay)」的浪漫故事嗎?

《親愛的初戀》是第一部好萊塢主流片廠製作的青少年同志電影。本文解釋其歷史地位,並提供電影解讀,最後反思電影的正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