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數位外交協會

發表文章數:51

個人簡介

「讓世界看見台灣的價值,網路就是最快的方法」台灣數位外交協會致力於推動參與式的公眾外交思維。秉持「參與,比給予更重要」的精神,以實質參與、社群在地化的方式,執行提升台灣國際社群行動的多國專案。透過數位內容與實體活動,鼓勵更多青年投入公眾外交創新、開發台灣社群人才國際溝通能量,期許為台灣外交途徑打開新的可能。

最新文章

TNL+ 2022/12/15 | 台灣數位外交協會

澳洲、紐西蘭致力於推廣原住民文化復振,台灣如何拓展南島民族外交?

台灣與大洋洲的原住民也因為共享南島語族身份,而有十分緊密的連結。近年來,因為南島語族「台灣原鄉論」學說的發表,台灣的南島原民外交也熱絡了起來。

TNL+ 2022/11/28 | 台灣數位外交協會

從站著到躺著都是國際焦點:「弔唁外交」的裡子與面子

說到弔唁外交,不可不提的就是掌握「戲劇化流量密碼」、超懂怎麼搏版面的法國前總統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從弔唁外交興起以來,戴高樂一生參加過多次大咖的喪禮,都能產出重大的外交斬獲。

TNL+ 2022/11/19 | 台灣數位外交協會

卡達世足賽即將登場,細數世界盃史上著名的公眾外交案例

今年的世足賽即將在卡達舉行,作為第一個主辦世足賽的阿拉伯國家,卡達表現得十分自豪。然而卡達本身人權紀錄堪虞、內政問題重重,隨著賽事逼近,也傳出世足賽聘用東南亞與非洲移工、卻數月未支薪的醜聞,質疑卡達也在利用足球洗白國家形象的聲浪四起,為四年一度的世足賽蒙上一層陰影。

TNL+ 2022/11/12 | 台灣數位外交協會

12國隊伍以球會友,「World Cup Taiwan」如何在台灣拚足球外交?

這已經是台灣數位外交協會連續第三年舉辦這場足球賽,作為一個以推廣公民外交的非營利組織,我們經常遇到的「足球跟外交有什麼關係啊?你們每年這樣不計成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辦一場運動賽事,對台灣的外交有什麼幫助嗎?」以下,就讓我們從幾個不同的角度,為大家細數,辦一場國際友誼足球賽所能達成的外交效益。

TNL+ 2022/09/04 | 台灣數位外交協會

烏克蘭的負隅頑抗,給同處於不對稱軍事威脅下的台灣,上了一堂大師級國防課

烏克蘭除了演示爭取美國等西方民主盟友支持的重要性外,也為台灣帶來另一個啟示:只有未雨綢繆,才能取得先機,抵擋來自中國的文攻武嚇。

TNL+ 2022/08/15 | 台灣數位外交協會

中間人 vs. 傳遞者:媒體外交如何作為「美顏濾鏡」發展國家戰力?

記者一向在國際場域扮演關鍵角色,也是影響輿論、公眾態度的守門人。從古至今,跨國媒體推動兩國外交進展、形塑一國對外形象的功能,在預備或發生衝突時都曾發揮極大影響。隨著資訊傳播更加快速,未來如何應用媒體作為積極抗衡和主動出擊的工具值得關注。

TNL+ 2022/08/09 | 台灣數位外交協會

李登輝與安倍相繼去世後,誰能接棒維繫台日關係?高市早苗、賴清德有望成為關鍵人物

日媒在賴受邀訪日弔唁安倍期間,報導其與安倍家庭的私交,足見賴對日本人脈有所掌握,相當有資格擔任台日關係的橋樑。

TNL+ 2022/08/08 | 台灣數位外交協會

孔子學院out、台灣教師in:海外華語教學成為中國與台灣外交新競技場

中國孔子學院陸續爆出限制學術與言論自由等醜聞後,開始退出全球高等教育舞台,台灣見此良機也開始搶灘國際華語學習版圖。不過,台灣若僅以分食中國市場為策略,仍會因被視為少數、旁支等問題發展受阻,因此如何拓展台灣獨立品牌進而達成公眾外交值得思考。

TNL+ 2022/08/03 | 台灣數位外交協會

台灣贈送穿山甲給捷克建立友好關係,哪些國家也曾用「動物外交」贏得民眾好感?

贈送本國特色動物給他國的「動物外交」,是公眾外交的一大經典案例,中國處處送貓熊、日本贈秋田犬給普亭皆是成功案例。不過,這樣的模式也並非次次順遂,無論如何在外交框架下的動物外交,還是會有諸多考量,不是溫馨請客吃飯、你送我就收。

TNL+ 2022/05/21 | 台灣數位外交協會

滑世代參戰!美國最高法院擬推翻墮胎權,Z世代青少年用抖音揪團上街抗議

Z世代挺改革兵分多路,有人在抖音上發布懶人包影片、吸引大眾關注此事,有人在推特上以#GenZForChoice號召民眾上華府抗議,他們也在官網上號召駭客和「酸民」大量留言、花式癱瘓反墮胎網站。

TNL+ 2022/05/20 | 台灣數位外交協會

挪威國慶在台灣:挪威國旗飄揚玉山主峰,象徵兩國共享的崇高價值

5月15日於林安泰古厝進行的國慶遊行,聚集了全台40位挪威人與台灣人,在台灣重現挪威各城鎮的經典慶祝儀式。不論是挪威人還是台灣人,大家都身著紅、白、藍服飾出席,為與台灣共享民主、自由價值的挪威祝賀。

2021/12/14 | 台灣數位外交協會

台灣與尼加拉瓜民眾皆對斷交「冷感」,外交部該思索「沒邦交也要有私交」的策略

「沒邦交也要有私交」如何透過台灣人擅長的數位社群,以及與當地媒體關係的建立,讓台灣與更多國家的民眾,產生共同的認同感,為台灣爭取更多國際盟友,是政府在擬定外交策略時不該忽略的一環。

2021/10/19 | 台灣數位外交協會

21世紀主權國家新挑戰:國家品牌指數世界第九的瑞典,如何做好「大外宣」?

複雜而嚴謹的品牌策略與視覺規範,目的不在限制民眾對外創造單一的國家形象,而是提供方便操作、效果強大的素材,讓想為國家品牌出力的瑞典公民們可以快速設計出宣傳活動,並達到一定溝通效果。

2021/08/31 | 台灣數位外交協會

留學生在挪威一狀告上歐洲法院,只為讓世界聽見台灣人的聲音

在政府決策需以民意作為後盾的情況下,如何讓人民意願一致就顯得非常重要。然而,在國家認同尚未有明確共識的台灣社會,想談正名議題,眼下最棘手的難題無非就是與台灣人民溝通「正名的必要性」。

2021/06/04 | 台灣數位外交協會

大甲媽拚外交:友邦大使、外媒、外國YouTuber參與遶境,「外交進香團」讓國際看見台灣

大甲媽祖遶境固然特別,但放眼國際間,世界上那麼多獨一無二的宗教活動,若希望外國媒體可以來報導這場文化盛事,那自然也得要考慮不同國家的讀者受眾的需求,用各式各樣的視角,來進行解讀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