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吳崑玉

發表文章數:22

個人簡介

戰略所的老兵,政治圈的逃兵,文化圈的新兵。年過半百,斜槓老人,長年對軍事、政治事務沉迷浸潤,希望能對這個世界還有點貢獻。

作者常用關鍵字
最新文章

TNL+ 2023/09/25 | 吳崑玉

解放軍上百架軍機將台灣「包餃子」,意在提醒訪美的侯友宜「我才是老大」

100多架共機伸出兩條鉗子,將台灣包餃子,也就說得通了,那是在對國民黨與侯爺施壓,也是在對美國嗆聲。你國民黨與侯爺去跟老美打交道,別忘了我中國才是身邊的老大。你們最好都給我乖一點,要不然我就給你們看看更大的場面。

TNL+ 2023/09/24 | 吳崑玉

《銘選之人》:「林月真」真人實境秀,只要你真心相信,全宇宙都會來幫你

虛擬世界的林月真,對現實世界的果凍與總統大選,到底有沒有什麼影響?當然有,只是還沒彰顯。林月真的影響力,必須放在舞台上。放在廟口,放在夜市,那還不如素顏吃宵夜的李多慧。

TNL+ 2023/08/15 | 吳崑玉

中國水患:不要求總統候選人嚴詞抨擊,但也不該當個角落生物就怕「習大大不開心」

我不要求總統候選人們嚴詞抨擊習大大的錯誤,但總該對這麼大的事件,表達出一些公正的看法。而不是像現在一樣,當個角落生物,噤聲不語,僅求茍免「別讓習大不開心」。我們不是中國的一部份,經此事件,我們更不想成為習近平治下的一部份。

TNL+ 2023/08/14 | 吳崑玉

中國水患讓華北、東北數千萬人不相信政府了,十年脫貧卻一夜返貧,找誰賠去?

威權的核心就是「控制」,一旦「Loss Control」,這個政權便將迅速崩解,或必須進行重組。但這場洪災,顯示中共官僚系統的決策與通報系統散了架,官方與民間的信任感喪失殆盡。「沒有公信力,就沒有公權力」,這個政權還能維繫得住嗎?

TNL+ 2023/07/05 | 吳崑玉

面對「換侯」困境,國民黨現在只能力挺侯友宜求個「玉碎瓦全」

事到如今,朱主席只剩下兩條路:一條是由下而上的「換侯」,另一條是堅持與侯爺「同進退」,最後鬧到朱侯一起換。有沒有第三條路呢?有,就是侯爺自己稱病引退,保留點顏面。更頭痛的問題是換掉了侯,要換誰上?

TNL+ 2023/07/04 | 吳崑玉

烏克蘭大反攻失利檢討:戰略野心太大,多點突穿反使自家兵力分散

真正決定烏軍攻勢頓挫的,不只是西方的武器裝備好不好用?或夠不夠用?而是其戰略野心太大,多點突穿使得兵力分散,既無奇襲優勢,又無當面兵力輾壓的絕對優勢。

TNL+ 2023/05/15 | 吳崑玉

在南海吃麻辣鍋,不中暑也中風——中共為什麼要在西沙群島開火鍋店?

西沙開火鍋店的動機,是政治因素大於商業因素的原因很簡單,成本效益算一算就懂了。那麼熱的地方吃四川麻辣鍋,不中暑也中風,解解鄉愁倒是可以,若非政治考量,在這個雞不生蛋、鳥不拉屎的島上開火鍋店,實在有違常理。

TNL+ 2023/05/09 | 吳崑玉

美國軍火商訪台尋求合作有三層意義,若美國真的軍援台灣五億美元,我們該買什麼?

美方供應武器,美台合作生產無人機或精準彈藥,都已不是問題,問題是台灣軍方到底有沒有搞清楚自身的「作業需求」?亦即「打、裝、編、訓」的理論流程居然真的可實現了,我們到底準備怎麼打這場仗?需要何種裝備與彈藥?經得起何種等級的消耗?

TNL+ 2023/04/02 | 吳崑玉

美國編列史上最高國防預算:除了應對中俄危機,對台灣軍工產業更是大商機

我們不只在美軍國防預算暴增中看到美國應對中國威脅的危機感,更看到了商機。台灣人原創性研發不行,但把超複雜又很貴的東西,用千萬種方法做到價廉物美卻很在行。台灣大可在這波美國防預算的擴張中,積極搶得OEM或ODM的代工生產機會。

TNL+ 2023/03/31 | 吳崑玉

「馬這個」訪中與蔡總統訪美時間太巧合,中共可能想玩一套政治上的「彈性反應」戰略

中共可能想玩一套政治上的「彈性反應」戰略。利用「馬前這個」人還在中國大陸之時,在各層級安排對應會見,對抗蔡總統在美國受到的禮遇。例如蔡若見了麥卡錫,馬就可能遇見政協主席王滬寧,終究王是上海復旦出身,政協是中國名義上的國會。

TNL+ 2023/02/22 | 吳崑玉

金馬實質上早已「非軍事化」,但倡議「金馬非軍事區」對中共統戰至少有三個作用

金門、馬祖,實質上早就已經「非軍事化」了,現在只是擺些部隊做做樣子,昭示維護主權領土完整而已。「金馬非軍事區」與「金馬永久和平區」的呼聲,無非是當地政客們獲取選票的政治噱頭而已,而對岸國台辦與之相唱和,則另有其統戰目的。

TNL+ 2023/02/20 | 吳崑玉

間諜氣球事件可說是美軍應對中共「灰色地帶」的代表作,重點在「贏得敘事」

美國處理氣球事件的整個過程,有圖像,有路徑,有證據,有官方發言,有民代憤怒,有輿論沸騰。軍方與官方藉此畫下「紅線」,我領空絕對不可侵犯,進來就打下來,以此贏得敘事。

TNL+ 2023/01/05 | 吳崑玉

台灣民防系統最大的問題,是「訓」與「用」完全脫節,指揮系統與運作機制疊床架屋

政府與民間,不應一直把關注焦點放在「動員」,好像只要有更多人力物力投入,民防與救災便能順利成功。真正該關注的是「任務」,列出戰時與災變時需要完成的任務,再一條條回推所需資源與人力,整合可共用的部份,才是比較合理的思維方式。

TNL+ 2023/01/04 | 吳崑玉

藍紅媒體與名嘴不告訴你的「國防授權法案」:若台灣有事,美國會怎樣軍援?

美國政府與國會,對台海情勢的評估是很緊張的,長期也不樂觀,所以才要搞多年計劃與合作演訓、教育培訓,翻轉了1972年以來實施五十多年的「低盪政策」。美國雖然仍希望美中「鬥而不破」,但骨子裡就是「圍堵」,手段上用的是「嚇阻」:能不打就不打,但如果有人想要打,咱們也早就準備好用力打。

TNL+ 2022/12/30 | 吳崑玉

台灣的府院軍高層應「跨越恐懼」,讓一年義務役成為國防體系改革的真正起點

現代的全民國防,早已不是以軍方為上位指揮的「總體戰」模式,而是一種集結社會各方專業人士與菁英完成保家衛國任務的「協作機制」,國軍必須藉這次義務役期的調整,引進並善用大批高素質人力,快速調整整個軍事體系的體質,成為一支能戰可戰的現代化部隊,那才是一年上千億軍事投資的意義。

TNL+ 2022/11/29 | 吳崑玉

強迫推銷陳時中:最好的行銷是把自己做到口碑四溢,但咱們的選舉公關業卻總是反過來做

80%的行銷工作不是發廣告、做宣傳、操網軍。而是把自己和自己的產品做到精美迷人,做到口碑四溢,做到不用拿著喇叭狂喊,人們自動會前來詢問。但咱們的選舉公關業卻總是反過來做,強調宣傳,強調海量,洗腦洗到選民昏過去。

TNL+ 2022/11/01 | 吳崑玉

美國公布鉅細靡遺的《中國火箭軍組織》報告,勢必掀起一波共軍大清洗

布林肯的談話在「不允許台海發生武力衝突」清楚的畫下紅線,《中國火箭軍組織》報告則證明了美國完全掌握了中共火箭軍所有狀態,有能力瞄準並擊殺所有目標。如此,嚇阻戰略的3個C都到齊了,美國的紅線不但上漆畫好,還加上了貓眼和閃光棒。

TNL+ 2022/10/31 | 吳崑玉

台美合作生產武器:外行談作戰,內行談後勤,不負責任的長官才整天談裝備

美台軍工合作的真正問題,不是細節技術,而是整個軍系的運作觀念。未來戰爭一定是打一個「系統」,而非靠幾種裝備,用上個世紀的戰術作戰。外行談作戰,內行談後勤,不負責任的長官才成天談裝備而不言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