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訊中心

發表文章數:723

個人簡介

環境資訊中心每日報導國內外環境議題。我們希望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認為資訊是啟動關懷的起點,而有豐富多樣化的資訊,才有正確的判斷與決策,以醞釀有意義的行動。

最新文章

2023/05/31 | 環境資訊中心

賴清德稱台海封鎖可用核電應急?行政院澄清:絕無延役考量

賴清德的「核電備用說」遭在野黨批評非核家園政策髮夾彎。對此行政院發言人林子倫強調,「非核家園」的願景是台灣共識,政府立場從未改變,各核電廠除役期程也照計畫進行中,並無延役考量,面對如封鎖等極端情況下的緊急需求,政府也會周全思考各項既有能源生產方式,確保台灣在非常態時期擁有妥善因應緊急情況之能力。

2023/05/25 | 環境資訊中心

海洋科學家呼籲:賞鯨指南除了保持距離,應盡速納入船隻噪音管制

研究人員發現,使用汽油引擎的船隻明顯干擾到短肢領航鯨的行為,並且讓幼鯨休息時間減少,呼籲賞鯨指南應管制船隻噪音,若長期受到噪音干擾,可能導致鯨豚族群數量下降或離開原本棲地,對鯨豚不利,對賞鯨業也不好。

2023/05/20 | 環境資訊中心

全台遊蕩犬近16萬隻,陳吉仲:已盤點人犬衝突、野犬衝突熱區展開移除

2020年農委會推估全台遊蕩犬數共15萬隻,5月初陳吉仲先在立院表示根據去年底調查,全台遊蕩犬數已增至18萬隻,不過隔兩日農委會就發布新聞稿更正,表示2022年全台遊蕩犬隻推估值為15萬9697隻,較2020年成長2.46%。

2023/05/17 | 環境資訊中心

全台首起石虎貓殺:遊蕩犬貓造成石虎死傷情況,可能被嚴重低估

南投縣政府5月11日晚間6點30分接獲民眾通報,在南投市發現小石虎等待救援,縣府人員抵達後,起初小石虎仍有活動能力,且在救援過程中還有移動情形。不料,一隻遊蕩貓忽然靠近,接著小石虎就再也沒有動靜。縣府人員於晚間9點21分完成救援,但小石虎已終止呼吸。

2023/05/11 | 環境資訊中心

氣候變遷破壞植物香調,香奈兒等經典名牌香水尋找「永續種植」解方

有些人認為,天然香水未必是永續的選擇,種植花朵或香草需要大量的水和土地,也會產生碳排。即便如此,天然的花香仍是許多人的最愛,而花農也在努力對抗氣候變遷。

2023/05/06 | 環境資訊中心

SpaceX「星艦」爆炸殘骸四散、發射台震出大坑,環團怒告NASA要求下令禁飛

爆炸產生的大塊混凝土和金屬飛到數公里外,引發1.4公頃的草地火災,而相隔近10公里遠的伊莎貝爾港市也受到波及,該市幾乎所有地方都覆蓋一層相當厚的沙粒。經事後確認,灰塵來自SpaceX發射台附近的沙土,因火箭升空而飄向空中。

2023/04/27 | 環境資訊中心

塑膠平板包材回收卻進焚化爐,環團呼籲設置「低行情回收物收購中心」

業者為什麼不愛收平板包材?空間、人力不足是主因。平板包材量少質輕、還得靠人工分選,若無人分類、無地方收受,仍是白費工夫。對此,環團建議環保署祭出獎勵,由民間清除業者把分類好的平板包材,送至政府輔導成立的「低行情回收物收購中心」。

2023/04/21 | 環境資訊中心

綠色和平報告:大甲媽遶境至今「每十年升溫0.35°C」,再不減碳,媽祖也難保風調雨順

氣候變遷加劇高溫及乾旱,對需在高溫下徒步行走的參與者造成健康風險,而且台灣相對濕度高,不易排汗、散熱,更易發生熱傷害,特別是遶境隊伍中負責扛旗幟的「繡旗隊」成員年齡偏高,是最容易出現熱傷害的族群。

2023/04/15 | 環境資訊中心

紐西蘭計畫推出「牛屁稅」後,歐洲也祭出牛羊打嗝、放屁的相關管制

法規的影響尚無法斷定。農民擔心「牛屁稅」會讓紐西蘭的牛奶變貴,導致進口商轉向沙烏地阿拉伯等國進口牛奶,小型畜牧業與廠商可能較難在這波挑戰中生存下來。

2023/04/13 | 環境資訊中心

2022世界核能產業現況報告:核電占比首度低於10%、跌破40年新低,而且還愈來愈貴

報告除了指出全球核能比例逐漸下降,今年也首次以專章呈現核電在戰爭下的威脅——除了飛彈和炮火可能破壞核電廠,反應爐心和用過燃料棒在燃料池中能否持續冷卻也是關鍵。

2023/04/08 | 環境資訊中心

狒狒之死開槍疑雲:立委聲援獵人,批六福村、桃園市府、新竹縣府「甩鍋」

全台僅台北巿立動物園、六福村與高雄壽山動物園有飼養狒狒,整起事件也凸顯出園區管理疏失的問題,除了立委聲援獵人譴責遊樂園,林務局也表示將修《野保法》,提高保育類動物逸失罰金。

2023/04/05 | 環境資訊中心

蛋雞越養越多,產蛋率卻落後國際,立委呼籲淘汰格子籠轉型友善飼養

林淑芬指出,台灣蛋雞產蛋率僅52%,遠低於義大利(82%)、德國(72%)、法國(67%) 及英國(65%)等歐洲國家,原因是台灣有八成雞蛋仍來自傳統格子籠雞,母雞疫病抵抗力低,經常爆發傳染病,也容易因炎熱或日夜溫差等因素影響產能。

2023/03/23 | 環境資訊中心

麻雀真的變少了嗎?「台灣繁殖鳥類大調查」顯示這幾種小鳥都正在減少

個別鳥種數據顯示,共11種鳥類數量顯著增加,台灣竹雞及繡眼畫眉兩種台灣特有種則顯著減少,研究員推測,可能與農地人為干擾及商業獵捕有關。至於族群無顯著變化的鳥類中,也有些鳥種趨勢落在「及格邊緣」......

2023/03/21 | 環境資訊中心

網購包裝減量7/1上路:「大箱裝小物」恐挨罰,環團籲提高循環袋箱使用率

對於網購包裝減量新制,環保團體多呼籲再加強,像是由於網購包材普遍較輕,多數網購包裹本就符合規定,這樣的規範幾乎沒有管制作用,此外即使降低包材「平均重量」,業者持續銷售,廢棄物總量還是會增加,達到源頭減量才是根本做法。

2023/03/15 | 環境資訊中心

《猴硐煤鄉漫遊》映後座談:承載台灣末代礦工的記憶,文史館保存珍貴歷史

猴硐礦工文史館的解說員為末代礦工、皆年事已高,再過幾年這些故事可能就會消失,創辦人也呼籲大家趁故事還「活生生」存在時,趕快去文史館體驗導覽,如果沒有被留下,礦工歷史就會消失。

2023/02/21 | 環境資訊中心

挪威皮草養殖場正式走入歷史,但多數歐洲國家仍未禁止販售皮草

為了杜絕皮草風氣,以色列2021年全面禁止銷售皮草,之後在美國,繼舊金山、柏克萊、洛杉磯和西好萊塢頒布類似禁令。然而以英國為例,雖然早在2003年就成為歐洲第一個禁止皮草養殖的國家,但當地的皮草貿易依然合法——2019年就進口了價值約5500萬英鎊的皮草。

2023/02/18 | 環境資訊中心

200名拾荒者的「窮人銀行」:萬華50年回收場熄燈,民間呼籲以管理取代停業

萬華最後一家光耀五金行,每月光是紙類的資收量就超過100公噸,是萬華清潔隊每月總資收量的一半以上,老闆黃世隆無奈表示,「拾荒者有的流著眼淚,罵我怎麼那麼不夠力、沒用,我也只能一直說對不起。」

2023/02/17 | 環境資訊中心

糞便變「褐金」:畜牧糞便化做「再生天然氣」價更高,環團憂不利減碳

畜牧場的甲烷主要來源有兩個,一是糞便、二是牛打嗝,而隨著這樣的「再生天然氣」越來越熱門,環境與氣候團體擔心可能引起的反效果——可能讓糞便成為農場的主要商品,乳製品成了副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