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城事

發表文章數:91

個人簡介

《眼底城事》由一群對城市空間與生活充滿熱情的人所發起的計畫,熱愛城市生活,關心城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夠過共同書寫的方式,從城市規劃專業走進真實社會中。

作者常用關鍵字
最新文章

2016/12/10 | 眼底城事

去除歷史的景觀,就只剩下奇觀——談淡水福佑宮旁巷道3D彩繪爭議

在全台瘋彩繪村的當下,大量的動漫角色意味不明地出現在台灣各個鄉村社區,忽略地方文化特色、忽略美學討論,有問題的是熱心有餘、掌握地方資源的鄰里頭人?淺碟式報導的內容農場文章?還是社會結構性長期忽略美學教育的歷史共業?

2016/11/17 | 眼底城事

消失的公園

這幾年因為的工作緣故,接觸許多關於兒童遊戲場的文獻,也參與幾項校園或自然式兒童遊戲場設計和研究案。不可否認,不同的文化背景在遇到這樣的專題時,總能看到強烈對比。而我想起自己當年,比起英國人的童年,好像是關在養殖場的肉雞啊!

2016/10/19 | 眼底城事

放開那個政府-搶救三井倉庫的民眾參與經驗談

面對西區門戶未來的變化,我們會繼續嘗試行動喚起市民關注,也希望前一階段的民眾參與經驗,能對關心各大區域計畫的異議者,略盡參照作用。本文將詳述我們做為公民團體,主動參與三井倉庫保存的步步驚心。

2016/09/19 | 眼底城事

驚世建築之外,鄉村需要的是有態度的經營

鄉村除了觀光,仍有許多價值尚未被發掘,同時也需要更多的投入。

2016/08/13 | 眼底城事

政大化南新村:從一場日常風景的保存運動,探討新與舊共存的可能性

化南新村興建於民國50年代,在台灣資源缺少的年代,是政治大學為了讓教職員們有個安居立命的地方而興建的宿舍群。這裡,歷年來住著影響著台灣教育的前輩們,累積了無數的教育能量。

2016/07/04 | 眼底城事

有錢就是「韌性」?以紐奧良災後重建為例

紐奧良在過去依賴單一的觀光業作為產業結構(低韌性的結構),而導致風災後的潰敗;在面對風災後,重建經濟韌性,朝向多元化且有基礎的產業發展,其努力成效仍待觀察,甚或要等到下一次天災降臨才有辦法評斷。

2016/06/08 | 眼底城事

單車騎士整體消費貢獻高於汽車駕駛,「自行車經濟」早已在國際上不容忽視

假使交通配套措施完善,失去機動車輛客戶的商店街很可能會因為自行車及行人等新客群進入而有新的光景。

2016/06/08 | 眼底城事

單車騎士整體消費貢獻高於汽車駕駛,「自行車經濟」早已在國際上不容忽視

假使交通配套措施完善,失去機動車輛客戶的商店街很可能會因為自行車及行人等新客群進入而有新的光景。

2016/06/05 | 眼底城事

用記憶與線索拼出城市的4D拼圖—記南港老街踏查

即便時光與風景流轉,大家仍然能跟隨腳印,尋回城市過往的動態面貌,或也許持續的走著,記憶便不會被遺忘。

2016/05/19 | 眼底城事

為了早上3個小時交通高峰,北市府需要為此大費周章改道路設計嗎?

台北市政府在北市西區門戶計畫執行拆除北門高架橋後,計畫整頓北門周遭交通,三井倉庫成為可能為交通犧牲的歷史建物,市府推出十幾個遷移方案,卻遲遲不公布北門周遭交通流量確切調查數字,本文由交通流量數據分析來看,希冀北市府莫堅持於質性論述而犧牲文化遺跡。

2016/05/13 | 眼底城事

公園裡的橡膠地墊限制了孩子遊戲的可能性,也阻斷了與環境的連結

鄰里公園是讓孩子親近大自然最經濟與便利的場域,以天然材質取代現有的人工、橡膠材質,是找回大自然的第一步。

2016/05/10 | 眼底城事

這裡的小孩上課不是在教室排排坐,他們在社區中觀察走跳,於鄉村廢校創造共學生活

泰平共學村緊密地結合在地人文自然精神、以共學教育活化廢棄校舍和串連社區群體,這樣一個新的團體進入社區,共同創造了屬於「我們」的生活的模式,或許正是目前廢校活化應該具備的核心價值。

2016/04/24 | 眼底城事

為何政府左手鼓吹回鄉,右手又開始進行廢校?從鄉村觀點看廢校議題

對偏遠地區而言,小校的存廢攸關著當地社區發展甚鉅。偏遠小校不僅扮演著社區重要的精神堡壘,擔負著當地社區下一代教育的神聖使命,更是當地社區得以永續發展的核心象徵。

2016/04/02 | 眼底城事

我們要冷漠的建構「純淨社區」嗎?從電影看城市中的弱勢議題

不難發現,擁有權力的人,或認為是心智健全者,對於城市中出現非我族類的人們,第一反應就是動用警察權驅趕他們,而不是以人性的角度,嘗試與其共存。

2016/04/02 | 眼底城事

我們要冷漠的建構「純淨社區」嗎?從電影看城市中的弱勢議題

不難發現,擁有權力的人,或認為是心智健全者,對於城市中出現非我族類的人們,第一反應就是動用警察權驅趕他們,而不是以人性的角度,嘗試與其共存。

2016/03/11 | 眼底城事

決戰安巴卡德羅:從消失的高速公路看舊金山水岸的前世今生

如今高速公路的存在歷史逐漸被舊金山市民和遊客遺忘,徒留渡輪大樓(Ferry Building)入口的歷史照片和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