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林徐達

發表文章數:8

個人簡介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人類學博士,在當代文化批判與臨床精神醫療之間書寫。

最新文章

2019/03/21 | 林徐達

《當代藝術生產線》導讀:藝術生產作為一項方法論 

當藝術策展成為透析全球性權力部署的展現途徑,藝術生產成為一項研究方法藉以回覆當代議題。這種藝術方法論不再是獨一專斷,但卻喚起諷刺或偽善的「真理」、直指難分難解的混雜本質,或是挑戰自身作為一項藝術作品,甚至衝撞美術館展覽機制。

2017/11/11 | 林徐達

從日本BRUTUS雜誌「台灣特輯」封面,到「街景封面產生器」的異質美學

從日本BRUTUS雜誌〈台灣特輯〉選定日常街景作為封面引起台灣社會某種程度的焦慮評論,展現了全球世界快速的資訊流通與散播、無可避免觸及的殖民經驗、反身認同、現代性議題,與日常生活美學。

2017/06/14 | 林徐達

「谷阿莫爭議」番外篇:百事可樂的遜斃創作

2017年4月4日百事可樂刊出一則2分40秒訴求「活在當下」的形象廣告,企圖傳遞愛與和平、社會運動、族群團結、摩登時尚、甚至性別/兩性議題的公關形象,但遺憾的是廣告裡企圖傳達的訊息,對於議題本身的敏感度卻遠遠不足因而偏離事實。百事可樂迅速在24小時內將這支影片下架。

2017/06/14 | 林徐達

「谷阿莫爭議」話外篇:百事可樂的落漆創作

2017年4月4日百事可樂刊出一則2分40秒訴求「活在當下」的形象廣告,企圖傳遞愛與和平、社會運動、族群團結、摩登時尚、甚至性別/兩性議題的公關形象,但遺憾的是廣告裡企圖傳達的訊息,對於議題本身的敏感度卻遠遠不足因而偏離事實。百事可樂迅速在24小時內將這支影片下架。

2017/06/10 | 林徐達

時間的雙極性疾患:沒有最慢只有更慢之孤寂覺察

挪威廣播公司的《馴鹿遷徙》一刀未剪地全貌播出,讓我們活在其中;John Cage的〈愈慢愈好〉帶給我們內心平靜。但這種的生命面容正是鬱症患者終日無法逃脫的困境:只能活著,緩慢地活著。

2017/05/21 | 林徐達

谷阿莫爭議(三):「深信」的文化危機與「反社會人格」質疑

如果連火車站行乞老人前來求助100元,都可以瞬間閃現多樣可能性時,為什麼會認為谷阿莫的「X分鐘看完系列」會使人相信這齣電影正是如此?或者我們該如何看待無懼女孩的「女性力量、兩性平權」訴求?

2017/05/20 | 林徐達

谷阿莫爭議(二):華爾街銅牛與無懼女孩的二次創作

如果前一篇谷阿莫的「X分鐘看完系列」刻意以「淺描」來反諷「年輕人不要計較薪水比別人低,好好工作有一天老闆就會看到」這類的虛偽命題。那麼,無懼女孩(Fearless Girl)則是謀略地逆向建構一則童話寓言。這兩者都涉及了「侵權」主題,並且後者暗藏更高深的狡猾算計。

2017/05/20 | 林徐達

谷阿莫爭議(一):惡趣味作為理解的開展

面對網路知名紅人谷阿莫遭電影代理商提告侵權,不應停留在一種道德性的著作侵權,而是對那些陳腔老梗劇情表達反串的愚弄。小眾媒體有著它相對弱勢卻必要的存在價值,即便它以一種戲謔的形象出現,或是具倫理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