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雄

發表文章數:395

個人簡介

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哲學教授。

作者常用關鍵字
最新文章

2023/05/09 | 王偉雄

故事的餘韻——讀毛姆〈Mr Know-All〉

短篇小說在百忙中也可以抽點時間讀一兩篇,如果是佳作,讀後立即細想回味,那是文學享受。最近在讀英國作家毛姆(W. Somerset Maugham)的短篇小說,其中一篇餘音嫋嫋,讀後幾天我還不時在想那個故事。

2023/05/02 | 王偉雄

哲學的形式、內容與風格,三者可以分開嗎?

跟其他著作(例如文學作品)一樣,哲學著作有形式、內容與風格之分;問題是,三者可以截然劃分嗎?我們大概不會認為文學作品的形式、內容與風格是各自獨立的,例如李商隱七言律詩所寫的,可以改為古文和用韓愈的風格來寫嗎?

2023/04/24 | 王偉雄

飯桌風景,名符其實的風景

房子一住下來,便是十多年了,不但沒有日久生厭,反而是一般風景,一樣心情,每次用膳時舌頭享受美味,眼睛飽覽草木水雲,淡淡延綿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2023/04/15 | 王偉雄

用來做藉口的「男人真自私」

知道自己自私而仍然自私,與不知道自己自私而自私,哪個更壞?蕭軍說「男人真自私」,我猜他主要不是自責,更多的是用來做藉口——男人都是這樣的,我是男人,難免這樣。

2023/04/03 | 王偉雄

慢賞文字,有些文字是快讀不得的

我從來未讀過George Eliot的作品,她最有名的Middlemarch是皇皇巨著,見到那七八百頁之數,我哪會隨便決定開始讀?這個四十多頁的短篇,當然是另一回事了,應該一個下午便看完。誰知我卻讀得奇慢,每天看兩三頁,到現在還未看完。

2023/03/23 | 王偉雄

胡適論容忍與自由

有時我們真的非常肯定自己的看法正確,例如「地球是圓的」,而且有足夠證據支持自己的看法,而對方相信「地球是平的」,那肯定錯誤;在這情況下,我們還應該容忍嗎?我想胡適的答案是「應該」。

2023/03/06 | 王偉雄

放下分別——齊克果的寶石故事

人在理解世間事物時,不得不作出種種分別,否則難以作決定和行動,例如有用與無用、貴重與輕賤、安全與危險、方便與麻煩、本土與外來、私人與公共等等分別;可是,每一個分別都是眼界的限制,有時候須要放下——即使那個分別仍然適用,也可以有理由暫時放下。

2022/12/16 | 王偉雄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的斷句問題

《道德經》成書於春秋末至戰國時期,而《帛書老子》甲本抄寫於漢高祖劉邦稱帝之前(證據是甲本沒有避諱「邦」字),相距《道德經》成書時間最長是二百多年,最短不足一百年,可算在歷史上接近。

2022/11/28 | 王偉雄

讀諸葛亮《誡子書》有感

讀畢《誡子書》,我不禁想像,假如我有一個這樣的父親,人生必定少走很多冤枉路;另一方面,也不禁自問,到我臨終時,我有本事留給兒子如此有內涵和指導作用的話嗎?

2022/10/24 | 王偉雄

王陽明論鬼

我們應不應該怕鬼?明朝理學家王陽明的答法很能反映宋明儒的頭腦和視角——凡事都透過倫理道德的鏡片(the moral lens)去判斷。

2022/10/11 | 王偉雄

王國維與《資本論》

王國維於1901年在上海與日本學者藤田豐八見面,事後藤田這樣評價王國維:「頭腦極明晰,且擅長日文,英語也很不錯,對研究西洋哲學深感興趣,前途令人矚目。」而且,也有文據顯示王國維的德文、英文能力都不錯。

2022/09/06 | 王偉雄

人生炸彈

大多數人說到「人生無常」時,都是指人生炸彈,其實「無常」應該兼指炸彈和彩蛋。

2022/09/06 | 王偉雄

曹操與外貌

曹操的英雄氣質,在「形陋」的不利條件下,是一般人都輕易見到或感覺到,還是只有眼光獨到的人才看得出?

2022/06/28 | 王偉雄

這樣的學者周汝昌

一位有intellectual integrity的學者,不會只在自己的研究範圍內有求真的精神,而談到其他資料時便馬馬虎虎、道聽塗說。

2022/06/15 | 王偉雄

《紅樓夢》後四十回與確認偏誤

為何黛玉的話是證據,寶玉的話卻不是呢?這分明是確認偏誤作祟,令他們忽略反證。

2022/03/30 | 王偉雄

周汝昌盛讚張愛玲

周汝昌承認了「自愧未曾讀過她的小說、劇本」;那麼,他根據甚麼來判斷張愛玲之「非同小可」?

2022/03/01 | 王偉雄

《余英時訪問記》中的「據聞」

李懷宇跟余英時談話,說到自己道聽塗說的東西,那沒問題,因為是兩人的私談而已,可以無拘無束。然而,公開寫出來便不同了。

2022/02/26 | 王偉雄

哲學翻譯之難

為何會找哲學程度不足的人來翻譯,我估計是由於報酬低,難以吸引優秀的翻譯者;此外,研究哲學的人大多對翻譯不感興趣,重金也不能打動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