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力foodNEXT

發表文章數:303

個人簡介

「我們想做一個值得信賴與對的媒體」 「報真導正」,我們所寫,我們負責,更希望你們看到。 食力於2015年10月正式開台。創辦團隊是一群媒體工作以及對食品科學與知識推廣有熱情的人。 我們要重新建構民眾對食的信任,把過去被恐嚇、被誤解、被斷章取義的食品安全事件,用正確、知識與理性的角度,提供給閱聽大眾,讓「事實」能真正被看見。讓人們清楚食品產業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讓食品業在媒體的監督下,使民眾免除對於食的擔心受怕。

作者常用關鍵字
最新文章

2021/07/31 | 食力foodNEXT

水煮、微波、煎炸和蒸煮,哪種葉菜類加熱方式能保留的營養素最多?

一般家庭在烹飪上,無非就是使用水煮、微波、煎炸或蒸煮。而在料理葉菜類方面,普遍認為水煮所保留的營養素最多,但有研究發現並非如此。

2021/07/10 | 食力foodNEXT

糖醋醬最強勁敵!來自美國南方的肯瓊醬,為何與BTS雞塊套餐沾上邊?

麥當勞首度聯名韓流巨星BTS,在全球50個國家推出BTS套餐造成轟動。而搭配天團的雞塊配醬「肯瓊醬」其實源自美國南方,經過韓國麥當勞改良後,融入韓式風味,進攻全球消費者的味蕾。

2021/07/03 | 食力foodNEXT

生飲「龍蝦血」壯陽?比起成效,你更該注意感染風險與食安危機

台灣人特愛以「血」製成的料理,從鴨血、豬血糕到龍蝦血都拿來生飲食用。而坊間謠傳生飲龍蝦血能增強男性精力。不過,飲生血還需要注意背後的食安風險。

2021/06/27 | 食力foodNEXT

咖啡用奶大不同,拿鐵裡加鮮奶、業務用牛乳、奶精到底有什麼差別?

你知道你喝的咖啡中是用什麼奶嗎?一般連鎖飲料店或便利商店,除了使用鮮奶,因為乳量需求大,可能也會使用「業務用牛乳」。那什麼是「業務用牛乳」?

2021/06/21 | 食力foodNEXT

藉吃紓壓,還想健康:歐美封城一年來的理性消費、感性進食衝突

歐美多國因疫情爆發得早,封城與居家辦公已一年多,研究發現民眾更關注健康,卻也更容易用吃來調適情緒。還有哪些跟飲食相關的變化趨勢?

2021/06/12 | 食力foodNEXT

當全球氣溫再上升2°C,我們將與海鮮、巧克力、葡萄酒等五種食物永別

在與氣候變化的鬥爭中,農業和糧食生產處於第一線。溫度上升、海洋酸化對動植物群造成了嚴重破壞。若是全球氣溫再上升2°C,將會有五種食品將面臨再也吃不到的危機。

2021/06/06 | 食力foodNEXT

海外超風光、台灣倒光光:溫蒂漢堡、快樂蜂等速食品牌為何對台灣水土不服?

1984年麥當勞進入台灣後至1990年期間,肯德基、溫蒂漢堡、哈帝漢堡及快樂蜂也先後進入台灣市場,但除了麥當勞、肯德基仍在台持續發展外,其他連鎖速食品牌為何接連退出台灣市場?

2021/05/29 | 食力foodNEXT

年銷10億顆的IKEA瑞典肉丸,為何要搭配越橘或蔓越莓果醬?

IKEA肉丸搭果醬組合味道又甜又鹹、被網友批「暗黑料理」,但你知道為何IKEA的招牌瑞典肉丸要搭配越橘或蔓越莓果醬嗎?

2021/05/22 | 食力foodNEXT

如何分辨水產新鮮度?海鮮專家教你三步驟挑出活跳鮮魚

買水產大家一定最在乎「新鮮」,《食力》邀請海鮮專家分享三步驟判斷水產新鮮度。第一是魚眼不能凹陷,第二要看垂尾度,第三聞魚鰓、魚屁股擠出之汁液的味道。

2021/05/15 | 食力foodNEXT

英國國民小點「司康」:歐美的下午茶配角,到了台灣躋身專門店主角

司康進入台灣並非近兩年的事,只是現在現身於台灣的司康版本多,且以更精緻的姿態出現。

2021/04/27 | 食力foodNEXT

你知道「雞胗」是雞的哪個器官嗎?愛吃砂的雞不能沒有它

台灣人愛吃內臟的程度遠超過想像,不管是黑白切或是滷味,只要有台灣小吃的地方絕對少不了「雞胗」的存在。雞胗有著特殊的構造,讓雞在吃砂石之後能幫助消化。

2021/04/18 | 食力foodNEXT

基隆美食「營養三明治」:隨美軍駐台與麵食推廣而生的台式炸麵包

說到基隆廟口美食,外型像淺艇堡、口味很台的炸麵包「營養三明治」絕對名列其中。但它真的「營養」?這款在地小吃又是從何而來?

2021/04/05 | 食力foodNEXT

不只是「難吃便當配菜」:研究發現「電話線」海茸可望改善化療併發症

台灣人熟知的便當菜「海茸」,因捲捲的外型被網友戲稱為「電話線」,不少人對其口感和味道有所意見。但有科學家發現,海茸其實富含一種岩藻醣,可望有效解決癌症治療過程中的併發症「白血球減少症」。

2021/03/14 | 食力foodNEXT

台日熱銷的極品「蜜蘋果」會結蜜,其實是一種生理障礙?

切開蘋果,果肉呈現半透明、深黃色的樣子,我們通常將其稱為「蜜腺」。結蜜、帶有蜜腺的蘋果,一直廣受消費者喜愛,被稱為蜜蘋果。而蜜蘋果並非特定品種。

2021/03/12 | 食力foodNEXT

基因種族決定你對「苦」的耐受程度:中國人比丹麥人對苦味辨別度更高

丹麥哥本哈根大學食品科學系研究發現,相較於丹麥人,中國人對苦味的感受更為敏感,這是因為對於苦味不同的感受是由基因來決定。